故宫乌鸦多纯属扯淡

标签:
故宫乌鸦多公主坟乌鸦多乌鸦聪明乌鸦有的不黑教育 |
分类: 科学博览 |
大树比皇宫更诱惑,“城市清道夫”需斟酌,智力超过3岁孩子——
秋天一到,北京天空中的乌鸦慢慢多了起来。有些人讨厌乌鸦,觉得它们不漂亮,叫声也不好听,而且不吉利。不过听听专家的分析,你会发现,有很多关于乌鸦的认识都需要更新呢!
特邀专家 赵欣如
北京师范大学鸟类专家;中国鸟类学会,原观鸟专业委员会委员;英国东方鸟类学会荣誉会员;北京观鸟会专业指导。
乌鸦不喜欢住皇宫
网上有关乌鸦聚集地有很多说法,“听说乌鸦在皇宫和公主坟很多啊!”“我们北师大也不少。”“还有铁狮子坟!”……貌似乌鸦和皇宫、坟地渊源很深,不过,专家说,在这3句话里,就北师大是比较可靠的说法,其他地方则带有偶然性。
每年冬季,多数乌鸦会在下午3—4点左右开始从郊区往城区飞,飞到城区就接近傍晚了。而这时正好是人们回家的中途或茶余饭后的消遣时光,偶然看到了几只、几十只或更多乌鸦在飞,就会觉得那里可能是乌鸦聚集的地方。其实,这些地方只是乌鸦集群飞过之处,不是过夜场所。
“据说,有些朝代会在皇宫里面饲养乌鸦。如今,故宫虽然也能看到一些,但只是房脊上零零星星的几只,而不是成千上万。”专家说。说到坟地,乌鸦其实更爱郊区。那儿比较安静,树木繁茂,适合歇脚。七高八低的地势,容易吸引很多小动物,昆虫、两栖类、蛇类、老鼠等,都是乌鸦爱吃的,这些条件城里根本达不到。
那乌鸦在城里到底会选择什么地方过夜呢?专家提示,乌鸦过夜的地方,环境非常关键。它们喜欢相对避风、高大树木成林的地方,但不怕喧闹,车水马龙都没关系。栖息的树种首选杨树,其次是梧桐树,高大的建筑、避雷针、手机发射塔等也会被它们占据。
杨树优势明显:1、非常高大。乌鸦的“敌人”——人类、野猫、黄鼬等,就不容易爬到树顶伤害它们。
2、树枝非常脆弱。即使有些动物能爬上来,也会被这些体重比乌鸦重的动物压断,保护乌鸦的安全。
3、落叶较早。乌鸦冬季迁徙来的时候,就可以停留在杨树空旷的树顶,地面的情况一览无余。此外,它们还喜欢周围有灯光的地方,这样一来,地下有一点危险就会被它们发现。
乌鸦不全是“城市清道夫”
一些人会把乌鸦比喻成“城市清道夫”,因为它是杂食性的动物,荤素皆能入口,还会觅食腐肉和残剩饭菜。如果从整个大环境来看,乌鸦会围着生活垃圾存放点寻找食物,减少了垃圾污染,维持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平衡;但从局部范围来看,即六环以里的城区来说,乌鸦多数是城市污染源。
在北京,乌鸦有留鸟和冬候鸟之分。留鸟一年四季都会在北京生活,但主要集中在郊区。如秃鼻乌鸦是北京城市和平原的留鸟;大嘴乌鸦一般生活在750—1400米的中山或750米以下的低山,但是它有一种漂泊的现象。当天气暖和、快到繁殖期的时候,会飞到山里去繁殖。等到秋凉以后,特别是到了初冬,就会向低的地方去,甚至于进城。而冬候鸟则是从别的地方迁徙而来,只在北京过冬,如小嘴乌鸦和达乌里寒鸦。
无论是留鸟还是候鸟,从局部范围看,它们进城后,都会成为“乌鸦污染”。专家认为:“在北京,大量的乌鸦并不在城里取食。它们大多数是在郊区吃饱了,晚上来城里过夜,天亮后又飞走了。它们不吃‘宵夜’,所以清道夫的作用不明显。”
此外,乌鸦的食量比较大,排便很多,而且没有缓慢节律,想排便就随时排。白天吃饱了喝足了,晚上到城里就开始集中排便。如果从它们下面走,远远就能听到噼里啪啦像下大雨点似的排便声,没准还会被击中。凡是乌鸦过夜的地带,路面都连成一片白色的屎便(尿)。冬天更糟,容易上冻,早上清扫非常难,这也成了城市清洁的一大难题。
但是有一种乌鸦——秃鼻乌鸦,是当之无愧的“城市清道夫”。它就在北京城生活,不用下乡觅食,有时候能够下到城市的地面去找吃的,减少地面的垃圾存量。但这个种在北京数量少且越来越少。
天下乌鸦不是一般黑
“天下乌鸦一般黑”最初是用来比喻不管哪个地方的剥削者、压迫者都是一样的坏,延续至今,成了人们表达不满情绪的口头禅。
不过,天下的乌鸦真的一般黑吗?乌鸦表示,真是躺着也中枪啊!乌鸦并不都是全黑的,有的甚至全身都不是黑色。
乌鸦是雀形目鸦科多种黑色鸟类的俗称,通体以黑色羽毛为主,但不少乌鸦却是黑白相间的。在北京地区,可以见到的共有7种乌鸦:
1.秃鼻乌鸦。它的特点是鼻孔周围有一块裸皮,就像毛都被磨光了似的,它全身是黑色的。
2.大嘴乌鸦。不但体型较大,而且嘴又大又厚。通身漆黑,除头顶、后颈和颈侧之外的其它部分羽毛,会有一些蓝色、紫色和绿色的金属光泽。
3.小嘴乌鸦。跟大嘴乌鸦长得很相似,羽毛颜色都差不多,但是它的嘴没那么厚,是又短又薄的。
4.达乌里寒鸦。经常被古代画家入画,“雪后寒鸦图”画的就是它。画中的乌鸦,有些穿着白色的小褂子,个头较小,远远看上去,有点俏皮。这种乌鸦以黑色羽毛为主,腹部和颈部都有一些白色的羽毛,好似穿了燕尾服的绅士。
5.白颈鸦。俗称白脖乌鸦,以黑色为主体,有一圈白色的毛绕颈,像围了一个白色的围脖。体型较大,羽色介于达乌里寒鸦和大嘴乌鸦之间。
6.红嘴山鸦。全身是黑色羽毛,但嘴形细长有弧度,而且嘴和脚是橘红色,很漂亮。
7.星鸦。鸦科星鸦属,全身以黑色或褐黑色为主,到了腹部、前颈等处有白色的斑点,星星点点,像天上的星星,取名为星鸦。
除此之外,还有鸦科松鸦属的松鸦,它全身是棕色的羽毛,腰部及肛周白色,两翅外缘带一辉亮的蓝色、黑色、白色相间的块状斑。但因为它是山林鸟,远离人居,在平原很少看到。
“乌鸦嘴”并非不吉利
有人不喜欢乌鸦,早上出门的时候,要是第一眼看到喜鹊,就高兴不已;要是第一眼看到乌鸦,尤其第一耳听到乌鸦叫,就担心不吉利。要是有人说些丧气话,就被讽为“乌鸦嘴”。可如果我们跑到中国的史料堆里去翻寻,也许我们会发现乌鸦其实是挺正面的鸟类。
人们不喜欢乌鸦的叫声,很大原因是站在自身的立场上——不爱听噪音、嘈杂的声音,喜欢听一些旋律和泛音。但乌鸦叫不是叫给人听的,那是它们自己的语言,是为了实现种内交流,打招呼、示威、求偶等,有其自身的生物学的意义。
其实,如果仔细听,乌鸦的叫声也是很好听的。它们有很多种叫声,有的缓慢柔情,有的急躁迅速,还有一种类似人类呕吐的声音,那是公乌鸦献给母乌鸦的情歌。尤其是小乌鸦跟大乌鸦打招呼的时候,声音就好听多了,“哇——哇———哇——”,比较柔和,十分稚嫩,听起来感觉也是天伦之乐。
专家认为:“其实‘乌鸦嘴’好不好听,看你是抱有怎么样的心态去听。如果是拒绝的心态,就会觉得它的声音太难听,无法‘取悦’人类;如果是欣赏的态度,把乌鸦作为朋友,就会觉得挺好听的,也挺有趣的。”
另外,“乌鸦到哪哪死人”的说法,也是民间迷信思想在作怪。有些研究人士分析,动物死前会散发死亡讯息,吸引爱吃腐肉的乌鸦。“大多数鸟类的嗅觉器官退化,乌鸦可能有嗅觉,但仍需考证。”专家说。其实,乌鸦并非很喜欢吃腐肉,它更爱吃新鲜的食物。可能因为以前缺少全面观察,所以给人们带来了爱吃腐烂食物的错觉。
乌鸦的聪明堪比小狗
我们都知道狗是很聪明的动物,而乌鸦的智慧不逊于狗,有人甚至对乌鸦的聪明度做了估量——可能会超过3岁孩子的智力。
乌鸦的聪明老百姓早有耳闻,课本里面“乌鸦喝水”的寓言故事,让我们知道乌鸦很聪明。现实中也有人发现,无论是亚洲还是其他洲的乌鸦,如果它想吃到坚果,就会找公路,把坚果放到公路上,让汽车压开,吃里面的果肉。
在鸟类中,乌鸦是最聪明的类群。世界上有几类鸟,如果想吃被包裹在外壳里面的食物,就会飞到高空,然后把食物扔下来摔碎。典型的就是鸥类和鸦类。表面看这两类鸟做法一样,都很聪明,不过仔细研究发现,实际上它们的理解力不一样。鸥类会叼着坚硬的食物,直接从高空扔下来,不选择下面的环境。食物可能掉到岩石上,可能掉到沙滩上,也可能掉到水里,随意性很大,摔开的概率很低。但是乌鸦却会专挑坚硬的地面,在城市里它还专找井盖,所以乌鸦更聪明。
“乌合之众”也有自由空间
鸟类“抱团”的行为比较普遍,不止一种鸟类会抱团,有时少则两种,多则十几种抱团也正常,这样做对提高觅食效率、抵御敌害能力以及壮大种群、提升繁殖力等都大有好处。
而乌鸦也是喜欢群居生活的一种鸟,无论是天空飞翔,还是落下休息,都会是乌压压的一片,百只、千只非常普遍。
它们喜欢抱团,也擅长打群架。如果遇到任何可能的危险,就会互相呼应,快速聚集,为了共同的利益不顾个体的性命。而且根据目前鸟类学家的观测,这个群体中没有一个明确的领导者、指挥者,因此常被形容成“乌合之众”。
不过,仔细观察夜间停留在树上过夜的乌鸦,就会发现,他们即使聚集在一起,任意两只鸟之间都会保持一定的距离,不会真的“零距离”。
前一篇:伊能静:他撩我裙子前先打招呼
后一篇:看恐怖片没准吓出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