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日娜 母亲专业户愧对女儿

标签:
萨日娜闯关东小姨多鹤姜武媳妇母亲妈妈上海娱乐 |
分类: 星光无限 |
有类女演员,不年轻,不漂亮,不苗条,很少演女主角,也不是一部戏吸引观众的最大利器,但只要有她们出现,观众定会被其演技深深吸引。这样的女演员,萨日娜算一个。
从26岁演第一个母亲角色开始,17年来,萨日娜塑造了一系列母亲形象,被观众尊称为“母亲专业户”。她之所以能跨越年龄挑战伟大的母爱,除了自身演技好外,更在于她有着6年“啥都干过、但就是无戏可拍”的人生积淀。
媒体:《科学新生活周刊》 记者:黄思维
“如果让我演工人,都不需要体验生活了,我太了解他们了。”
汤唯的起点是李安;周迅的起点是全国各地的影视城;王宝强的起点是北影厂大门口……虽各不相同,但起码都跟“表演”息息相关。相比之下,表演系科班出身的萨日娜的起点真是与众不同,那是山西大同的一家工厂。
“你跟我们不一样!”
1990年,年方22岁、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仅一年的萨日娜被工作单位——全总文工团安排到了大同矿务局下属的中央机械修造厂进行基层锻炼。虽然学的是艺术,但进厂后,她的任务不是给工人唱歌跳舞演小品,而是扎扎实实地进厂做工。
把井下用的大鼓风机里损坏的铜线从槽里拽出来,然后换上新铜线是萨日娜每天的工作。反反复复拽线、安线,很快,她那双漂亮的手被磨出了水泡。常常一天工作下来,手套和手都被水泡磨破后流出的液体粘住了。
每天下班后,师傅一边帮她摘手套,一边心疼地说:“你不能干这个,你跟我们不一样!”但萨日娜并不感觉痛苦,她总觉得这一年很快就会过去,等回到北京,就可以拍戏了。
那时候,她每天准时下班干活,到点就去工人食堂打饭,还能经常吃到师傅们包的饺子,一切感觉新鲜又有趣。
闲暇时,她用看书来打发时间。自己带的书看完了,她就去工厂图书馆借。图书馆里只有武侠小说,每本都被矿工们翻得黑黑的,每次捧着这些书,她都在心里感叹矿工的不容易。可此刻的她哪里知道,其实自己也正在被别人感叹着。
“你都拍过什么呀?”
那一年,有7位学文艺的大学生同时进厂锻炼。为了丰富这7位“外来客”的业余生活,厂领导为大家配了一台电视机,就放在萨日娜的房间,每晚,同事们都会去萨日娜的寝室看节目。
电视里常会看到萨日娜的同学演的电视剧,每次萨日娜都指着屏幕特自豪地跟同事们介绍:“这个是我同学……那个是我同学……”
那天,大家又聚在一起看电视,萨日娜正说得欢,有个同事漫不经心地问:“萨日娜,你老说这个是你同学,那个是你同学,我怎么从没看过你演的戏啊?你都拍过什么呀?”问者无心听者有意,那个晚上,萨日娜再没说过一句话。
“是啊,我演过什么呢?”那晚,萨日娜根本没有睡着过,脑子里闪过的是毕业这一年多来的经历,“第一年是实习期,不许出去拍戏,我就在团里演些小品,主持些节目。盼到第一年过去了,以为能出去演戏了,又被安排到基层锻炼,每天厂房、食堂、宿舍三点一线。我学了4年表演,20出头的年华,正是拍戏的大好时候,却没拍过一部戏,看着同学频频在电视里露脸,感觉自己真像个局外人!”那是这位22岁的女孩儿第一次认真思考人生,但却悲催地发现,自己的人生离梦想渐行渐远。
不过,萨日娜并不是个爱钻牛角尖的人,短暂的纠结后她就想通了,“老师说过,要想演好戏必须要有生活体验,我现在虽然没有拍戏,但在跟工人师傅的零距离接触中,我知道了工人是怎么样工作的、生活的,以后要是让我去演个工人,我就不用体验生活了!眼下的经历又何尝不是一笔财富?”
带着这股子心宽劲儿,萨日娜完成了她的基层锻炼。但她不知道,回到北京后,还有好几年的低谷期等着她慢慢排解。
旁观者:陈建钢
身份:萨日娜在工厂锻炼时的师傅
“在工厂干活的那段日子,萨日娜也抱怨过。看着她情绪低落,我们真为她着急。后来,厂里排了一个小品,由萨日娜自编自导。她教我们排戏的样子很像个大导演,看到她那种状态我特开心,我知道她没有放弃理想。”
“我娶的是表演系毕业的大学生,不是保姆!”
带着对未来的憧憬,萨日娜从大同回到了北京,但结果却是,她满腔的表演热情因为长得不够漂亮一次又一次地被刺破了。大学毕业之后的6年时间,她做过文秘、报幕员、歌厅主持人、小品演员,但却没有正式拍过一部戏。她开始怀疑自己,到底还能不能演戏?
“我们需要漂亮点的。”
“潘军,你这媳妇多好啊,亲自炖汤给你送过来!那年冬天,丈夫潘军在剧团排戏,萨日娜炖了一锅汤给他送到现场。看到此情此景,导演忍不住感叹了一句。那一刻,萨日娜只是微微一笑,没有说话。从这个笑容里,潘军读出了妻子内心深处的那份酸楚。
从大同回北京后,萨日娜开始了她期盼了两年的大事——跑组。可剧组给的答复总是如此直接又致命——“你回去吧!我们这个戏需要一个长得更好看一点的演员。”第一次如此,第二次、第三次仍然如此……而当时,话剧市场不好,单位也没有排戏,因此萨日娜回京后的生活就是——无事可做。买菜、做饭、洗衣、收拾房间成了她生活的全部。
那一刻,她想起了6年前自己执意报考戏剧学院时,身为国家一级演员的父亲劝说她的那番话:“女儿,你做演员的条件不是最好的,至少你的外形条件不是最好的,你面前的道路将不会一帆风顺,你得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才能够达到外形条件好的演员的那种高度。”
当时,对于只有16岁、一门心思喜欢表演的萨日娜来说,父亲的提醒太遥远了。直到如今走到了人生这一步,萨日娜才终于体会了父母的良苦用心。
那晚,潘军跟萨日娜聊天:“我娶的是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的大学生,不是保姆,你把家弄得再好、饭做得再可口,那也是保姆做的事,不是你该做的事!”萨日娜觉得丈夫说的很对,她也渴望改变,但学表演的不能拍戏,还能干什么呢?
“愿不愿跟着我演小品?”
正巧,萨日娜的一个朋友开了一家公司,需要招文秘,萨日娜就穿着西服、朝九晚五地去上班了。她一边干着收发文件、上传下达的文秘工作,一边宽慰自己,这也是份积累,要是以后让我演个小白领,我又不用体验生活了。
文秘需要打字,萨日娜不会,便赶紧报了个电脑班学习五笔字型。每天刻苦练习,从一分钟打60个字变成70个字,到最后一分钟能打80个字,最后考了全班第一。
后来,公司搬去了大连,萨日娜失业了。此时,全总文工团接待了一个从印度尼西亚来的访问团,双方合作演出,各派一位报幕员,闲着没事干的萨日娜就去了。
台上,萨日娜用中文报幕,对方用英文报幕,相安无事。但到了台下,当对方报幕员用英文跟她交流时,她傻眼了,完全听不懂。这次接待活动结束后,萨日娜马上去外语学院报了个班学习英语。
有一回,萨日娜跟着全总文工团娄乃鸣导演一起去电视台演节目,在后台,她见到了侯耀华。得知萨日娜是上戏表演系85班毕业生后,侯耀华向她抛出了“橄榄枝”:“你们班我合作8个人了,你愿不愿意跟着我去演小品啊?”想着演小品至少跟演戏沾边,她赶紧点头答应。此后,萨日娜跟着侯耀华走南闯北演了近两年小品。
虽然没戏拍的那几年照样被萨日娜活得丰富多彩,但每当独处时,她还是觉得很无助,对于不能演戏,她始终不甘心;对于眼前的生活,她总觉得是自己的,但又不完全属于自己。
旁观者:王毅
身份:全总文工团话剧团团长,萨日娜的同事
“一个演员没有戏演,这是多痛苦的事儿啊!更何况萨日娜对表演事业又是这么热爱!很多演员遇到她这种情况,很可能走着走着就转行了,放弃了。难能可贵的是,萨日娜始终没有放弃,也没有陷入到这种痛苦里面,她一直在寻找未来的路。那些年,她做了很多工作,现在看来,这些经历都是她的积累。”
“萨日娜,你终于出来了!”
毕业5年后,因为演了一个别人挑剩下的角色,自信心被打到谷底的萨日娜猛地发现,自己竟然还能演戏!毕业6年后,因为演了一部被40多位女演员拒绝出演的戏,萨日娜的事业和人生观被赫然改变。毕业9年后,她在一周内连续拿下了飞天、白玉兰双料“视后”,这一刻,终于混出来的萨日娜真心感觉,以前所有经历都是在给此刻做铺垫。
“25岁的怎么能演40多岁的?”
萨日娜:“不行不行,我一个25岁的怎么能演40多岁的啊?”
同事:“怕什么呢?我们帮你弄造型!”
1994年,全总文工团要拍一个名叫《情到深处》的电视剧。萨日娜被安排演一个40多岁、撒泼打诨的暴发户妻子的角色,这对于只有25岁的萨日娜来说实属不易。
造型师给萨日娜烫了卷发,染了红指甲,让她穿上了中年妇女的衣服,从形象上看,开始有点像那么回事儿了。
因为戏里有一场打麻将的戏,不会打麻将的萨日娜抱着麻将天天找人教她。忙活好几天后,她虽然没有学会打麻将,但洗牌、码牌、摸牌的架势倒是掌握得有模有样。
拍摄打麻将这场戏时,萨日娜还是有点儿紧张,但没想到导演却夸她演得不错,这句话让她已经被打到谷底的自信心稍稍有了喘息的机会。
拍最后一场戏时,萨日娜需要演一场大哭的戏,那场戏演了7分钟,萨日娜哭足全程,演完后全场集体鼓掌,但她的闸门并没有随之关住,那一刻,学了4年表演但从未演过戏的萨日娜在为角色流泪,更为自己流泪。
就是这部戏,让萨日娜感觉停滞了5年的自己终于向前迈了一步,虽然这一步不大,但至少没有踩空,也没有踩到泥潭里。从那刻起,她感觉自己快要回来了。
“去沙漠腹地体验生活你愿意吗?”
“这个片子只有2集,片酬很少,但需要你剪头发,去沙漠腹地体验生活,你愿意吗?”看着萨日娜那两根麻花辫,导演杨阳问得很没底气。
那是1995年,因为同事介绍,萨日娜认识了导演杨阳。那会儿,杨阳准备将“治沙女杰”牛玉琴的故事拍成一部2集短剧《牛玉琴的树》。因为片酬很少,又要求女演员剪头发、去沙漠腹地体验生活,杨阳先后找了40多个女演员,但人家都不愿意接。看到萨日娜后,他觉得这个表演系科班出身、但丢在人海中看不出她是个演员的女演员是牛玉琴的最佳人选之一。
杨阳没有想到,之前所有女演员认为的难题在萨日娜这儿全都无关紧要。对于她这个6年没有正式拍过戏的演员来说,能演戏、而且能演主角已是莫大的福分,剪头发、体验生活这些要求全都不再是要求。
接下这部戏后,萨日娜便被送到陕西沙漠腹地、牛玉琴的家所在的村子里体验生活。那是一个吃糜子面、穿补丁衣、点煤油灯、孩子们用铅笔头写字的村子。白天,萨日娜跟着牛玉琴一道赶着牛车去几十里外的地方拉水种树;晚上,她跟牛玉琴全家男女老少六七口人睡在同一张大土炕上,盖同一件黑得发亮的棉被。因为缺水,她半个月里没有洗头洗脸,每天在黄沙漫天的太阳下一晒就是一天,和牛玉琴一样,她脸上没有抹任何护肤品。看到牛玉琴他们的生活,她无法想象,在她生活的这个地球、这个国家竟然还有人这样生活着!
到那天,当她在睁不开眼睛的风沙里走了两个多小时,看到那一片牛玉琴拖着一家老小种下的整整两万棵葱绿的绿树时,萨日娜顿时又感觉看到了生命的另外一种颜色。
这种生命的震撼换来的是表演上的质感,1996年,《牛玉琴的树》获得了飞天奖(中国电视剧最高政府奖)短篇电视剧一等奖。对于萨日娜来说,这部戏的意义在于,既颠覆了她的事业之路,开启了她的演艺之门,更改变了她的人生观,“我在牛玉琴家待了半个月,
看着她生活的环境,再对比她所做的事情,我当时就告诉自己,萨日娜,物质世界的富足太微不足道了,你以后要追求就去追求你精神世界的富足!
”
“萨日娜,你终于出来了!”
“老公,你明天早上到机场来接我吧!”接到萨日娜的电话,潘军有些惊讶,结婚这么久,她从来没有要求自己去机场接送过,这次她是怎么了?
第二天,潘军几乎认不出从机场通道走出来的妻子。当时是1998年,萨日娜正在山西拍一个农村戏,她的皮肤晒得黝黑,身上穿着破旧的戏服,背上背了一个剧中人物背的破书包,满脸疲惫,眼睛却兴奋地放着光。
“你怎么了?”潘军小心翼翼地问。萨日娜打开那个破书包,里面是一堆破破烂烂的戏服。接着,萨日娜开始拨弄那堆破戏服,拨开两层后,她从那堆衣服里掏出了一个奖杯:“第七届上海国际电视节‘白玉兰’最佳女演员奖杯,给我的!我演的《午夜有轨电车》得奖了!”
那一刻,潘军紧紧抱着妻子,大声说:“萨日娜,你终于出来了!终于出来了!”
高兴事还在后面,没过几日,萨日娜又凭借《情感的守望》荣获了第18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女演员奖”,一周之内两次封后,这个在低谷里徘徊了6年的女演员终于彻底走出来了!
旁观者:王毅
“谁不爱美啊,谁不愿在镜头前把自己最漂亮的一面展现出来啊?本来二十岁的小姑娘,结果要演一个中年农村妇女,这不等于自毁形象吗?再加上这又是个短剧,没啥报酬,还得去农村体验生活,拍摄环境又那么艰苦,别的女演员不愿演很正常。但萨日娜对这些都没有在乎,她能靠牛玉琴这个人物翻身,在于她付出了常人不愿付出的努力。”
戏里的萨日娜
慈母变“辣妈”
近期热播的4部电视剧——《小姨多鹤》《向东是大海》《守望的天空》《媳妇是怎样炼成的》中都有萨日娜的表演,4个角色延续了她一贯的风格——演母亲。
但不同的是,在前3部戏里,她依然是慈祥的、善良的、饱经风霜的母亲,但在《媳妇是怎样炼成的》中,她却变成了会跟人吵架、会把老公骂得狗血淋头的麻辣母亲。对于此次颠覆,萨日娜说,其实她等很久了。
新生活:您从26岁开始演母亲,到现在已经演了17年了,是不是闭着眼睛都能把母亲演好?
萨日娜:反倒演得越多越难演!我演的母亲基本都属于很温婉、很善良、很懦弱的那种类型,演得多了我也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演员都渴望自我突破,我虽然老演母亲,但还是希望能在母亲这一类角色中有所突破,所以角色越来越难找。
新生活:这次的《媳妇是怎样炼成的》算不算一个突破?
萨日娜:是!这个母亲也具有我之前演的那些母亲的共性——很善良、很有母爱、很为孩子好,但又很有个性——她做每件事的出发点都是善良的,但却总是好心办坏事。这个角色很有新意,能落到我手里,我特高兴。
新生活:虽然您老演母亲,但是您本身年纪并不大,甚至不少演你儿子的男演员都比你大,拍摄时会不会有错乱感?
萨日娜:有啊,拍《小姨多鹤》时,演我儿子的姜武就比我大一岁。有次导演喊停,姜武就特别顺手地来扶我下炕。他刚一扶,就想起什么了,连连说:“不对啊,我比你大啊!”
新生活:前后算下来,你在戏里有好几十个孩子了吧!私底下跟他们关系怎样?
萨日娜:都挺好的!拍《闯关东》时,我开玩笑说:“不行,我得要个儿子。”在戏里演我三儿子的齐奎就说:“娘,您都有这么多儿子了,就别再要儿子了。”我说:“都不是我的,都是戏里的。”齐奎说:“都是您的,都是您的,您只要一声招呼,我们都是您的!”去年孙俪结婚,我也去喝喜酒了,看着“孩子们”过得好,我真高兴。
新生活:有些女演员结婚生子后特别有压力,害怕再演不了少女了,所以拼命减肥,尽量把自己往年轻里打扮,有些还特别不喜欢记者问她们与孩子相关的问题。您从20多岁就开始演母亲,应该没这方面压力吧?
萨日娜:嗨,压力都是自己给自己的。我是一个能演什么演什么、能做什么做什么,比较随遇而安的人。命运安排我在生活中做了母亲,我就好好去做母亲;安排我在事业上演母亲,我就好好演母亲。每个年龄段都有每个年龄段最动人、最闪光的地方,只要抓住了,就会活得很精彩。
旁观者:王毅
“萨日娜今年44岁,已经是‘荧幕第一母亲’了,这个地位了不得啊!她从26岁开始演母亲,想想,让一个年轻姑娘演母爱,演中年、甚至老年妇女,这多难啊!她得花多少功夫揣摩中老年人的心理和形体啊!作为同行,我想象得出萨日娜为此付出了多少努力。说她是个实力派演员,绝对毫无争议!”
“刚入团时,萨日娜给我的印象是很守规矩,性格很爽朗。现在虽然是腕儿了,但她的性格丝毫没变,一点儿架子没有,非常和善。虽然她演的是母亲,但在剧团里,新来的演员就真把她当妈妈了。”
生活中的萨日娜
“我欠女儿很多”
1999年的圣诞节,萨日娜收到了自己生命中最珍贵的一份礼物——女儿香香。虽然在荧幕上演过那么多慈祥、善良、伟大的母亲,但说起自己的孩子,萨日娜满心愧疚。
新生活:戏里的你总是很慈祥、很有母爱,那生活中的你到底是慈母还是严母?
萨日娜:我可给香香立好了许多规矩,一旦她越轨,我就会特别严厉地教育她,甚至会打她。有天我特别累,就让香香自己去洗澡,5分钟后,香香已经躺在床上了,我就问她:“你洗澡了吗?”她说她洗了,我去浴室一看,地都是干的,我知道她在撒谎,可她还一口咬定洗了,我当时特生气,抓起她往她屁股上打了一下。
新生活:现在事业发展这么好,照顾女儿的时间应该特别少吧?
萨日娜:是啊,拍《闯关东》时,香香正好上一年级。那部戏拍得特别辛苦,我没有回北京送过她上下学,都是我老公在管。她很多同学还以为她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呢,后来我抽空回了趟北京,还去她学校看她们演出,那天,香香拖着我特开心地跟别的孩子介绍:“你们看,这是我妈妈,这是我妈妈!”那一刻,我真是说不出的愧疚。
新生活:长期这么分隔两地,女儿会对你有陌生感吗?
萨日娜:有啊!有次我拍戏回家,想抱抱她,她就躲到姥姥背后了。我好不容易抱到她了,但发现她的整个身体是僵直的,很抗拒,那一刻,我真的觉得她跟我很陌生。直到她8岁的时候,我老公外出拍戏,家里只有我一个人照顾女儿,那段时间终于让我和香香感受到了我们是母女俩。现在只要我在北京,我一定会去接送她上下学,会去给她开家长会。做我们这一行,肯定是会欠孩子的,我尽力把亏欠减到最小,我相信孩子长大后不会记恨我。
新生活:女儿对你演的戏感兴趣吗?
萨日娜:她对我的戏才不太感冒呢!那天电视里播《媳妇是怎样炼成的》,我求她:“你过来看一眼嘛!”她说:“看什么呀?我不爱看,我能看我的动画片吗?”她就喜欢看动画片,惟一喜欢的真人版电视剧是《家有儿女》,她老问我:“妈妈你为什么不演《家有儿女》啊?”我说:“人家没让我演啊!”
新生活:香香的老师都认识你了吧?有一个明星妈妈,香香有没有特骄傲?
萨日娜:她老师都认识我,还让我去她们学校讲了一节课。我聊了聊我的人生经历,我怎么对待工作、怎么对待孩子的。香香还写了一篇作文,说妈妈被学校请去做演讲了她很骄傲。作文她不肯给我看,但我知道她应该是挺高兴的。
新生活:戏里的萨日娜总是很朴素,生活中的你什么样子?
萨日娜:生活中的我从不化妆,在穿着方面,我不太追求牌子,也不要求衣服多贵多高档,只要穿着舒服就好。我还特喜欢把各种颜色往身上堆,有一次胡玫导演看到我说:“天哪,这种红的绿的也只有你敢穿!”呵呵,我觉得鲜艳的颜色很美,有种让人积极向上的力量。我这样也算是找到了符合自己的穿衣风格了吧!
新生活:母亲角色演多了,对你跟孩子相处有帮助吗?
萨日娜:太有了!每部戏都凝结了很多人的智慧,这些人的智慧总比我一个人要强啊!我从中汲取一些好的生活方法、生活态度,再用这些积极的生活态度去对待孩子和家庭,这会让我的生活更上一层楼。所以我特别感谢老天爷,能让我从事这样一份职业,真的很享受,很幸福。
旁观者:王毅
“很多人顾得了事业,但顾不了家,但萨日娜很全面,事业有成,家庭也挺好,还非常孝敬父母。她每次拍完戏回到家根本就闲不住,里里外外地忙活,收拾家里,她真的特别踏实,特别热爱生活,绝对是个好妈妈,好妻子,好女儿。这次评选五好家庭,全总有三个指标,我们团就推荐了她,我们觉得她实至名归!”
前一篇:嘴笨贾乃亮如何打动丈母娘
后一篇:租房出意外 责任该谁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