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林师傅在首尔林永健送水工林永健小眼睛林永健娱乐 |
林永健:从送水工到男一号
从送水工到跑龙套再到国内一线演员,从青岛到广州再到首都北京,林永健本着“生命不息,折腾不止”的原则,每一次站上舞台中央后,又从零开始。
24年,三起三落,林永健凭借“非主流”长相折腾成了主流演员。《林师傅在首尔》眼下热播就是他实力的最好证明。
口齿不清、长相抱歉
送水工变成好苗子
时间:1986年
地点:青岛市话剧团
事件:话剧团招人,林永健在姐姐的撺掇下去报名。
人物身份:崂山自来水厂送水工
年龄:17岁
17岁有了第一张存折
“开户,存钱,236元!”林永健挺直了腰板,用话剧演员洪亮的嗓门对银行的工作人员说。那是1986年,林永健刚刚17岁,236元是他一个月的工资。那年头,林家父母一个月的收入也不到一百块钱。
“第一次拿到这些钱,我俩手直哆嗦啊!”林永健骄傲地对记者说:“那年头,存折就是地位的象征,证明我可以养活自己了。”林永健笑着,小眼睛眯成一条缝,那神情,好似当年在家向爸妈哥哥、姐姐炫耀一般。
然而,这236元的工资可不是容易拿到的。
改变命运的尴尬考试
“我们这里只招演员!”招考老师看着林永健准考证上的照片,阴阳怪气地提醒道。
“恩,我是来考演员的。”林永健不敢抬头,怯生生地回答。
随后,招考老师在准考证的背面画上了一个“X”,这一个“X”把林永健本来就微弱的信心打击得所剩无几。
他整整衣衫,走进考场,只盼望着赶快考完试回家。“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林永健表演起姐姐为自己辅导的表演唱《济公》。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林永健回忆道,选择唱这首歌是姐姐精心安排的,毕竟自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帅小伙,如何吸引考官的眼球只能靠出新。
也许是姐姐的主意切中了考官的要害,也许是考官们看出林永健是个好苗子,总之,考官又给了他一个机会——念一段儿绕口令。这一下,丝毫没有准备的林永健彻底演砸了——“八百标兵奔北坡,炮兵@#∕&…”绕口令被林永健念成一锅粥。
“我从考场里出来,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灰头土脸地回家了。”林永健回忆道,当时,自己根本就不敢去看榜,觉得自己肯定考不上。谁想到,第二天去看榜的姐姐却带来了“进二试”的好消息,看看考官的评语,真让人哭笑不得——这孩子声音挺大,舞台上也不能全都是帅哥美女,其他角色也要有人演,待定吧。
帅哥剧团里丑男称“霸王”
最终,林永健以“观察半年”的身份进入青岛话剧团,当年团里一共招了13个人,10个女生美若天仙,3个男的,一个像阿兰德龙,一个像周润发,还有一个就是林永健。“你看看,我这样的像谁?”林永健摊开双手,自嘲道。
因为有个“待定”的帽子,所以林永健每次排练都格外卖力。“如果被退回,我就得回去当送水工人!就冲着每天不用坐两个小时班车上班,也要留下来。”林永健是典型的山东人,极好面子,他提高声调说:“最关键的是咱丢不起这个人啊!”功夫不负有心人,林永健创作的3个小品在央视《人与人》节目播出,一时间,他成了团里的红人,领导重点培养的苗子,连工资都从20元直线上升为236元。
然而,236元的工资还没拿几个月,一次火车上的偶遇,让林永健对青岛话剧团有了“二心”,想要寻找更大的舞台。
拉幕、搭台、跑群众
新兵炼成台柱子
时间:1989年
地点:广州战士话剧团
事件:放弃铁饭碗,应征入伍,从小兵做起。
人物身份:青岛话剧团演员
年龄:20岁
新兵训练扛大米
“爸、妈,想你们!”一瓶白酒,一袋花生,新兵林永健在后山上放开嗓子喊出自己的心声。
当年,20岁的林永健在火车上偶遇广州战士话剧团的招生人员。穿军装、当演员,这两项儿时的愿望再一次在林永健的心中燃起。于是,他不顾家人反对,毅然砸掉铁饭碗,南下广州,成为一名普通的士兵。本以为成为文艺兵就可以演戏了,没想到却被拉到山沟沟里的野战部队——新兵训练!“当时我肠子都悔青了,看着以前的同事有的拍电视剧,有的演舞台剧,只有我被窝在山沟里。”林永健说。
那时候,林永健最大的乐趣就是出公差,去县城买大米。“一袋一百斤的大米扛上就走。”林永健回忆说。不过,去县城可不是为了出力气,而是为了观察生活,“在部队里太苦闷了,身边除了绿军装还是绿军装,我想出去看看老百姓都怎么生活,呼吸一下生活的气息!”
跑龙套把领导逗乐
新兵训练结束后,林永健依然没有演上戏,而是当起了群众演员,还兼职剧务——拉幕、追光、搭台子什么活都干。
“跑群众,跑群众,还是跑群众!”林永健一连说了3遍,足见他对那段日子的“感情”之深:男女主演在舞台上演戏,背景需要喝咖啡的,林永健就是那个喝咖啡的人;背景需要路人甲走过,林永健就是路人甲;最多的时候,他一场戏一个人演十几个群众,“我简直比主演还忙呢!”林永健擅长自嘲。
渐渐地,林永健竟然在跑群众的过程中找到了乐趣。“编剧会把主演的戏写的很丰满,但是不会写群众演员的戏,那我就自己给自己设计。”林永健一副苦中作乐的语气,“我要给领导留下印象啊,否则就得永远当群众演员。”
一次,舞台上需要路人甲,林永健自告奋勇,演绎一幕主演向路人甲兜售报纸的戏份。林永健小眼睛一转,只见他一个箭步冲上侧幕,找了条皮带扎在腰间,又找来一个小木盒子假装是BP机。然后从侧幕走出来,一边模仿BP机滴滴作响,一边低着头看BP机,一边摇着手说:“不要,不要,不要。”接着走下台去。林永健的表演把台下的领导都逗乐了,随后,他的命运也因此改变。
小角色迎来春天
又一次演出,领导破天荒地给了林永健一个出演B角的机会。除了B角,他还兼任剧务以及导演助理,林永健本着把导演伺候好的原则,跑前跑后从不偷懒。巧合的是A角病了,身为B角的林永健顺理成章顶了上去。因为当过导演的“小跟班”,林永健很了解导演想要什么感觉的表演,所以那次演出相当成功。更巧的是,台下坐着的《和平年代》导演看中了他,想邀请他出演《和平年代》里的一个小角色——广东老板刘金龙。
这是林永健第一次有机会登上荧屏,可是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顺利——团里领导不放人!“我用为数不多的积蓄买了几斤苹果,到领导家送礼去了!”林永健笑着说,其实几斤苹果也算不上什么礼,多亏领导人好,给自己开了绿灯。《和平年代》播出后,林永健火了,走在马路上也有人能认出他来。“呦,小老板,这是去哪里啊?”观众的调侃让林永健心里美滋滋的。此后,林永健的事业风生水起,2000年的时候,他已经成了广州军区战士话剧团的台柱子。
然而,命运在此时又和林永健开了个玩笑——林永健“爱攀高枝”的老毛病又犯了——“留在广州还是去北京谋求更大的发展?我再次站在人生的一个十字路口。”面对本刊记者,林永健眨巴着小眯缝眼感慨道,“当时真的很纠结。”
遭白眼、被拒绝、没钱吃饭
北漂熬成抢手货
时间:2001年3月8日
地点:北京火车站
事件:脱掉军装成为北漂。
人物身份:广州战士话剧团台柱子
年龄:32岁
三十多还要从零开始
“就让一切再次归零,从零开始吧!”林永健手拎两个皮箱,一只脚迈出北京火车站的站台,被迎面而来的阳光照了个正着,看着眼前繁华的景色,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暗下决心。
在密密麻麻的人群中,林永健找到了来接自己的好哥们吴军。那是北京春天里难得的好天气,车行驶在长安街上,艳阳高照、万里无云,远远地看见了西山。“当时,吴军说这一定是个好兆头。”林永健眯着眼睛,抑扬顿挫地描绘着当时的情景,你能感觉到他打心眼里有一份不张扬的喜悦。
前两次的归零林永健都成功了,但那时候他毕竟才十几二十岁,正是闯事业的年龄也不怕失败。而当他开始北漂时,已经三十有二,并且在广州已经打下一片天地,放下谈何容易!“这确实很难。但是我当时单身,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啊!”林永健又开始调侃。在记者的追问下,林永健渐渐收起了笑容,他让工作人员递来一根香烟,默默地点燃,猛吸了两口,缓缓地说:“我还要感谢占旭刚,在我人生的十字路口,他给我指明了方向,让我下定决心。”
那一年,正值悉尼奥运会,占旭刚举起了他从未举起的重量,并获得冠军。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占旭刚说:“我举起来了,就是世界冠军,举不起来,什么都不是。”林永健对记者说:“他的话很实在,但对我的触动很大。我当时还年轻,我有时间,如果是现在上有老下有小的状况,恐怕我就无法做出这样勇敢的决定了。”
没戏演整晚睡不着觉
在广州是众星捧月的台柱子,到了北京却变成没人搭理的“北漂”。林永健拿着简历几乎跑遍了北京所有的剧组,“遭人白眼,被人拒绝都是家常便饭。”林永健说,刚来北京的时候,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他一部戏都没有接到,有时候,跑了一天剧组浑身像散架一样,夜幕降临时却发现没有一盏灯是为自己而亮,心里凄凉到了极点。
巨大的落差让林永健几乎崩溃。“整晚整晚睡不着觉啊!”林永健感叹。有一天他好不容易睡着了,半夜又忽然跳起来,鬼使神差地往窗台上撒尿。第二天早上醒来,林永健看着窗台上的尿渍既惊讶又沮丧。
“找哥们儿聊天,喝酒,看演出。”林永健说,没有戏演的时候,自己就这样排解压力,“虽然我穷,但是我有人脉啊!烦时有哥们儿陪我聊天喝酒,想看话剧也有人送票。”刚才还面色黯然的林永健,一提起哥们儿,得意得劲儿劲儿的。
直到空政话剧团“收留”了林永健,让他重新穿上军装,林永健才彻底转运了,《历史的天空》《炊事班的故事》《金婚》《喜耕田的故事》《王贵与安娜》《马文的战争》……好剧本排着队来报到。
本文发表在《科学新生活》第600期
更多精彩请见官网: www.kxxsh.cn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后一篇:王丽坤 草原放养出的“假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