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平均每人每年138天在吃抗菌药
(2010-12-17 09:49:57)
标签:
抗生素抗菌药138天用错药盲目用不该用不能用消炎药杂谈 |
分类: 特别关注 |
《科学新生活》周刊独家披露触目惊心的抗菌药滥用事实——
平均每人每年138天在吃抗菌药
这是怎样的一个数字啊?相当于每人每年1/3多的时间在服用抗生菌。这些药都吃到哪里去了呢?
聚焦1:
触目惊心:合理应用41.4%,不合理应用58.6%
■我国外科Ⅰ、Ⅱ、Ⅲ类手术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依次为97.2%、98.9%和100%,而Ⅰ类切口按要求不应该应用抗菌药物。
■在医院抗菌药物应用中,合理应用占41.4%,不合理占58.6%,不合理使用主要表现为过度使用,如缺乏适应症、用药时间过长、大剂量、多种药物联合应用等。
“当医生给患者进行乳腺手术时,你觉得该用抗生素吗?”肖永红问记者。
“都到外科动手术了,肯定需要吧?平时若是手指拉个小口,到医院都得开不少消炎药呢!”记者有些疑惑。
“那你就错了。严格来说,外科Ⅰ类手术一般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的。所谓外科Ⅰ类手术是指无菌(清洁)的切口手术,像颈部外科(含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血管外科手术、腹外疝手术、脾脏切除术等都包括在内。很多医生在进行手术时,会预防性地使用抗生素,希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但对损伤较小的清洁手术可以不用预防性抗生素;只有患者存在感染危险因素时才考虑应用。”肖永红说,因为过于专业,多数患者对此几乎一无所知。
聚焦2:有多少不能用?
触目惊心:国外没有国内自创,国外已撤市国内依然用
■像司帕沙星、洛美沙星、氟罗沙星、加替沙星等,由于药物安全性问题在国外已经撤市。
■像头孢尼西、头孢雷特、利福定等,国外已经少用或废弃的药物在我国仍然使用着。
如果有人问你,缺乏严格科学依据的药你敢吃吗?估计没有人敢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然而,研究中发现医生常开的、我们常吃的抗生素中,竟然有很多是没进行过严格科学论证的。像头孢拉啶/舒巴坦、头孢曲松/舒巴坦、头孢哌酮/他唑巴坦、美洛西林/他唑巴坦、美洛西林/舒巴坦等都属于此类情况。
“这些所谓的复方制剂抗菌药,都是制药厂家拍拍脑袋就生产出来的。从名字上看,它们将两种抗生素混合到一起,老百姓以为疗效会加强。然而,从药物研究开发上来讲,并没有那么简单,两种药混合之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反应、一进入人体产生怎样的后果、是否具有协同抗菌作用等,是必须经过严格的科学论证的。然而,这些药都没有。在国外,也根本没有相应药品上市。”肖永红严肃地说。
触目惊心:凭经验信感觉,9成存在盲目性
■部分地区调查发现,在所有抗菌药物中,用量和药品金额前10位的抗菌药物品种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呋辛、美洛西林/他唑巴坦、甲硝唑、克林霉素、阿莫西林。孰不知,其中8种以上都属于盲目使用。
听了肖永红对此10种药物的解析,记者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头孢哌酮/舒巴坦——复方制剂,主要用于严重感染。
左氧氟沙星——中重症感染时使用,细菌耐药严重。
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复方制剂,国外无上市,缺乏严格的科学依据。
头孢他啶、头孢曲松——中重症感染时使用。
美洛西林/他唑巴坦——国外无上市,缺乏严格的科学依据。
甲硝唑——针对厌氧菌的治疗药物,在妇科、腹腔、口腔等感染使用,应用比例应较小。
克林霉素、阿莫西林——常用药。
卫生部2004年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规定,“抗菌药的选用,原则上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而定。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在住院病人开始抗菌治疗前,必须先留取相应标本并立即做细菌培养,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门诊病人可根据病情需要开展药敏工作。”根据国内调查的数据显示,在所有患者中,进行细菌学检查的比例低于10%,抗菌药物的应用存在极大盲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