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峪道河景区旅游开发总体规划的思考和建议
(2012-02-09 14:31:23)
标签:
旅游 |
分类: 论文 |
关于峪道河景区旅游开发的思考和建议
(2011年3月1日)
(1)峪道河景区是汾阳市确定的“十二五”重点旅游产业开发项目,是汾阳城市西部生态旅游度假区。我以为,该区域旅游开发总体规划思想应该以峪道河全流域展开,恢复生态,强化民俗文化,整合不同的文化点,使之形成几个重点的旅游板块,达到吸引游客,留住游客,达到开心消费的目的,同时也能使峪道河流域生态环境部分得到恢复,再现当年走在峪道河谷,河道流水潺潺,两岸绿树成荫,村落掩映,好一派北方的、黄土高原的、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体验和民俗民风互动参与轻松之旅。
(2)我认为,峪道河是一条承载着诸多历史文化信息的河流,是汾阳民国时期历史文化发展变迁的风向标;峪道河是一条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膏腴之地,由于有梁思成、林徽因的造访和传教士的汇聚之地,而使峪道河给人们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当时众多的西洋建筑遗址遗迹,又使现在的人们至今无法摆脱对于峪道河文化的依恋;峪道河(包括向阳峡)又是汾阳乃至吕梁黄土穴居、传统民居的典型集聚地,既有商贾的深宅大院,又有百姓的民俗老宅,这些散落的古建筑为旅游开发提供了充分的依托条件。
(2)峪道河的历史人文与自然景观和谐交融,人文与自然旅游资源兼备。特别是人文旅游资源中,远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峪道河新石器遗址),近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的建筑遗址(高桂滋别墅),历史上99盘水打磨遗址,承载着恒慕义(中美建交后,首任驻华大使恒安石的父亲)度假别墅,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来晋考察古建筑轶事,还有狄青墓、冯玉祥双亲墓,沿河两岸分布的众多庙宇等珍贵的人文旅游资源。在自然资源中,向阳峡峡谷内林木丛生,峰峦叠嶂。同样是人文、自然兼具,有凿于北魏的摩崖造像二石窟,分别为小佛爷、大佛爷雕像,其它景致有:雕窝、二郎担山赶太阳、龙王洞、跑马坪、孟良寨、金锁关北齐古长城、情侣崖等,是休闲避暑、思古抚今的好去处。当代的428电台、增音站等主题类遗址,均可以被旅游开发有效利用。跑马神泉更为峪道河的开发蒙上了一层神韵。
(3)有鉴于峪道河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尽管不是具有强垄断性的稀缺旅游资源,但是赋予峪道河这一特殊载体,结合汾阳旅游发展的整体环境,可将其打造成为一处以特色文化体验、特色气质参与(拓展)、特色避暑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景区。
峪道河的特质文化有民国风情休闲避暑特色、神泉水韵的体验、古驿道风情体验以及现代军事设施体验,需要整合资源,梯次开发。
(4)峪道河景区空间布局为“一轴两带三区五组团”。两带,即“峪道河生态文化体验带”和“向阳峪古驿道风情观光带”;“三区”,即“峪道河生态文化体验带”上的“神泉峪民俗文化感受区”和“头道川生态休闲度假区”以及“向阳峪古驿道风情观光带”上的“向阳峪古驿道风情观光区”。
“五组团”有“古建遗迹观光组团”,包括新庄化入口形象区至金庄区域,重点策划包装狄青墓、冯玉祥双亲墓、赵庄水打磨遗址、谭家寨、柏草坡村关帝、龙天庙等;“金庄组团”,主要策划包装金庄综合服务区、杨柳村、神泉水寨和神头跑马神泉等;“军事主题特色体验组团”,策划包装包括428电台、增音站,结合三线建设特色军事主题,进行场址复原,为游客提供参观、体验、互动等功能;“阎家庄组团”,包括交口综合服务中心、迷你牧场、阎家庄休闲中心、姑娘谷、王虎庄拓展营地等;“向阳峡组团”,包括向阳峪内古驿道、大小佛湾、金锁关北齐长城遗址,重点打造具有古驿道风情体验的特色旅游线路,在向阳村建立自驾车旅游营地。
(5)主要的支撑点有峪道河新石器时代遗址,维修、恢复的景点有狄青墓、冯玉祥双亲墓、玲珑塔、赵庄水打磨遗址、高桂滋别墅,策划包装的金庄旅游综合服务区、杨柳村、谭家寨、神泉水寨、428主题山庄等,新开发的旅游特色体验有王虎庄拓展营地、阎家庄综合接待服务区、向阳峪主题客栈等,将整合包装峪道河、向阳峪内所有有开发价值的资源点,构成丰富多样的峪道河旅游开发体系。
(6)重点包装的亮点有金庄综合服务区、杨柳村、神泉水寨、428军事体验、向阳峪古驿道体验游等旅游产品。此外,要注重旅游与现代农业体验、农副产品加工和其他第三产业业态的融合发展。
(7)具体的产品设计,形成如下基本思路:
首先进行河道的全面整治,逐级绿化。引水注流恢复河道生态,分段建坝形成湖泊景观,使之一年四季水长流。绿化注重景观效果,形成不同季节的绿色景观。同时结合农业生态种植、养殖,做到种植与旅游采摘的结合。
峪道河从杏花大道的前庄化至马跑神泉,约三十余里,文化点分布比较的分散,没有突出的旅游亮点。
文化点逐次为:刘村狄青墓,峪口圣母庙,水泉村有历史人文景观水打磨,主要为三十年代的水打磨别墅。曾有梁思成林、徽英、费正清、费蔚梅等许多中外名人及传教士来此居住避暑。冯玉祥所建的小学,高桂滋的别墅等。比较突出的还有北方坞堡潭家寨,赵庄水打磨遗址,冯玉祥幽禁处及冯玉祥双亲墓,上金庄古村落,马跑神泉,道教寺观,428电台旧址,后沟文化遗产等。
首先以峪道河全流域为规划的主导,将分散的文化景点进行整合。分出文化的各个要点,组合成不同的文化旅游板块。
以前庄化作为整个景区的先导,建立符合景区要求的入口管理区,充分体现出吕梁山特色的规划,突出“水”的文化信息。初步考虑入口区占地30亩,主要有:入口广场、景区游客接待中心,蓄水围湖,水域面积达到1公顷。其他为绿化及民间建筑。
刘村狄青墓的恢复重建,与峪口村圣母庙形成宗庙祭祀区,突出传统民间信仰祭祀文化。其中狄青墓为东南亚游客的旅游目的地,圣母庙中的乐亭为传统建筑的亮点(乐亭是以后戏台建筑的早期形式)。
水泉村作为民俗文化的旅游集合地。这一带的文化点比较集中,将现有的村落进行整修,建设民间手工艺和老行当一条街,建设吕梁非物质民俗博物馆。对谭家寨重新规划整修,建成民间体验式居住地。形成上有民间穴居堡寨,下有民俗体验村落的呼应关系。在现有已经平整的河道,拦水筑坝,建立人工湖,沿湖绿化,湖面积达到3公顷,是峪道河流域中最大的水面景观。由于各个文化点相距水泉村距离很近,且相对集中,通过水泉村周遍的规划整治,可以将周边的文化景观有机的联系起来。水泉村正是梁思成、林徽英、费正清、费蔚梅等许多中外名人及传教士的居住避暑地。冯玉祥所建的小学,高桂滋的别墅等也在水泉村。赵庄与水泉村距离仅两三华里,可以整合为一个整体。这样将许多比较分散的文化点作了完整的结合,突出了资源优势,在峪道河就形成了以水泉村为中心的民间文化与近现代文化的旅游板块。打造为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目的地。
上金庄与马跑神泉结合组成古村落,水文化的亮点。在上金庄水电站建立神泉水寨旅游接待中心,重点是神泉水寨的规划,将马跑神泉建设成北方的水村落,在这里充分体验水文化带来的快乐。吃冷水鱼,住水打磨别墅,体验采摘和自主式的餐饮居住乐趣,在这里能够充分感受到水与自然的和谐。道教与佛教形成了新的结合,朝山拜佛的寺观文化是突出的部分。
428电台旧址按照三线建设文化契入点,结合特色餐饮文化,建成通信文化体验区,进行还原包装。
总之峪道河的规划,应该结合农业生态种植、养殖,体验村落文化,感受传统文化。打造三个旅游板块:刘村宗庙祭祀区、水泉民间文化与近现代文化体验区、马跑神泉水文化体验区。
(8)峪道河开发要在开发中,注重整体峪道河文化品牌的打造和单点开发的自然融合,突出峪道河特色文化,不能顾此失彼,要以旅游要素的体系完善来弥补游线过长造成的缺陷。向阳峡谷要和峪道河有旅游环线相连接,为自驾车游客提供完备的标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