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苏宁电器的现在与未来(下)

(2012-12-03 16:06:27)
标签:

苏宁

效率

物流

网购

财经

分类: 个股分析

   很久没有写文章了,小手冰凉,刚写到一半还莫名其妙不见了,又重写。嗯,还是努力写完吧。

本文的核心观点是:

     生产商提供同样产品的情况下,低分销成本的渠道商,通过低价格可以获得更多的客户。

     由此引申出对苏宁线下当前的无奈以及辉煌未来的一些思考.

 

上一部分已经写到大卖场在中国的发展已经偏离了其最初成功的轨迹了。在过去的十多年里,跑马圈地式的发展而没有精力或说无心思考效率的十多年,大卖场一直都能成功。应该归功于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因为他在扩张的时期,边际效率收益一直存在,而且还不怎么低。这对于供应商的洗脑,就好像白酒股这十年对太多股民的洗脑一样。于是,在规模和效率面前,在眼前的市场份额和长远的护城河面前,大卖场的经营者都选择了前者。

当前的大卖场商品价格统统的贵,如果出现有能提供更加低价的分销系统,大卖场立马漏洞百出。

那么,大卖场的效率到到了什么阶段了呢?我们先不直接从它本开始,而从他的对手开始。 

    网购的成本有哪些?最容易想到的是物流,并且这种物流成本是极大的,因为他的模式是一对一。也可以说是点对面的,这绝对是不符合最优物流成本策略的,也就是说这会产生比最优物流成本策略多得多得多的物流费用。但他会节省场地费用,地租,对,目前来看是这样。但是你可发现现在的快递接货地点已经开始拥堵,已经开始影响到其他人的正常经营了。那么在未来网购进一步发展,他是不是也要集体租个场地?

    上面一段,是说明作为大卖场的对手,明显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物流成本超高。但是尽管如此,还是比大卖场效率高,体现在价格上,还是比大卖场便宜。那就说明,大卖场在把货物分销到消费的过程中,浪费了更多的资源。天哪,比一对一点对面还低,这是什么概念?

    我在广州的第一份工作,正好是KA业务员,专门与超市卖场打交道。他们现在的盈利模式已经不是销售赚钱,而是费用赚钱。他们给我们的观点是,这个销售平台我已经给你们了,销售多少东西是你们的本事。那些人好像从来不知道他们从供应商手上拿走的费用最后体现在商品价格上,从而影响了销量,最后影响到大卖场体系的效率。

    另外也说说当前大卖场的另一个歧途。超市是强调购物体验,我不知道大家对于这个购物引导持什么看法,我的看法是体验同样成为了一种成本,进入了商品价格,而且很多购物者表面强调体验实际不在乎体验。

    我工作期间参加了广州易处莲花金沙洲店的开业,当天去购物的人数是你不敢想象的(电梯上不可能存在一个空缺),当天购物环境是你不敢想的,想买点散装商品,需要排队半小时,收银基本还要20分钟。这种购物体验,你绝对是不会想要的。最难得的是顾客脸上都笑容洋溢,仿佛个个中了六合彩,因为价格便宜啊,很多东西是7折出售,有的5折。

    这个现象也正好支持我的核心观点,低成本低价格的分销商才是高效的分销商。

    而我依然认为,已苏宁为代表的大卖场会笑到最后。

    当大卖场体系和网购体系比拼到了你死我活的最后,就是真实销售成本的比拼。

大卖场现在的成本主要是地租和代理成本。(现在企业理论中,企业管理人员的实行策略和企业主的利润最大化策略之差。在这里可以毫不客气的叫做腐败成本)。

而网购的成本是物流成本和未来的地租成本以及潜在的代理成本(当前快递员与购买者的接货地点都是交通非常便利繁华地段,你影响到当地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你就得改变了。网购继续发展,租赁接货的场地势在必行。)

    当我们看到这里的时候,网购相对于大卖场的巨大的物流成本开支,成了它最大劣势。也是他最终无法战胜大卖场的最根本原因。其实说到快递物流今天的火爆程度,倒是很让我感慨经济事物的轮回。简单的说,就和大卖场在苏宁国美扩张的那会一样吧。当你疯狂的时候,世界随你疯狂,当你衰退的时候,世界祝你毁灭。

    当然影响这两个系统效率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购物偏好,如果也可以看分出高下,那我们是不是更爱当年的柜台式商店?不过理由还是太简短了,呵呵。

    看好苏宁,说到底是看好了张近东这个人,敢于自己这样掏腰包的企业主。那么他的顶层设计的代理成本就会少很多很多。他的企业必然也会最先走出这场浩劫。

 

     论苏宁线下的现在与未来(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