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银行有业绩修复功能吗??

(2012-07-17 15:25:40)
标签:

银行

业绩

成本

杂谈

分类: 银行投资分析

    银行有业绩修复功能吗?这是基于最悲观的假设下,银行发生亏损的时候要考虑的问题。

 

    《股市真规则》中写到,最优秀的银行,保持92%的资产负债比,产生20%的净资产收益率,也就是1.5%的总资产收益率。参考当前我国的银行业,基本都能用优秀概括。

    但是当前的股价已经在假设银行在将来的亏损与破产。那么,假设银行在未来亏损,而没有把股东权益亏完,他们有修复功能吗?

    这里有三个方面,两个方面促进银行的盈利恢复,一个则加速银行破产。

    第一个,货币发行对于坏账的稀释和优秀资产的产生。

    实际上,过去的十多年银行对于这方面的依赖太大了,所以说银行融资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市场扩大的太快,而盈利尽管很快也无法满足充足率。现在市场上对于银行的担心(不光是投资者,也包括管理层,都在安全问题上要求中国银行业成为全世界最安全的银行资产)也间接导致银行在放贷的时候的更严格。

    在前写天的文章中写道,中国人民对于经济增长的虚荣心已经强到了了可以放弃自身幸福的地步。经济下降一点点就受不了,这正和政府的意愿,因为他们具有天然的货币扩张需求,这里不细说了。货币扩张稀释债务的同时,稀释人们手中的财富,稀释银行的坏账,而且增加银行的优质资产。

    第二个,是银行业本身属于服务业,是用别人的资源赚钱的行业。

    这几百上千年下来,银行从来不愁没有业务,而且随着人类沟通的越来越快,金钱流动的速度也越来越快,银行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快。银行不会因为胃某些客户服务而导致亏损就从此放弃者赚钱的买卖,所以在市场扩大的银行业,只要不倒下,未来还更美好。

    再说说坏账,我听说80年代贷款的有很多人最后是没有还贷款的,当时的监管和个人信用体系没有建成。你放到现在试试看。就我个人看,没有几个去骗银行贷款的,因为人们已经明白要想在这个经济社会过日子,就不能光天化日的去破坏这个经济体系中最显而易见的规则。大多的坏账是因为实在还不起而产生的,那么坏账到底会有多少??

 

    第三个,是阻碍银行业绩修复功能的,那就是服务成本的控制。

    我前几天去广药集团的总部看了看,在珠江旁边,比我想象中小多了比不上四大行在地区的一个分行。广药好歹也是国企,总部也就这样,这更加加深了我对银行无度挥霍的担心。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在盈利好的时候,大家都不会去计较这些钱,但是这些年银行的服务成本总是与业绩同步的。难道银行就这么自信他们的业绩从来就不会倒退,或者说他们就有勇气在未来银行业绩倒退的时候薪酬与成本都降下来。应该说,这两个都不可能。这让我想起了雷曼兄弟在快要倒闭的时候,管理成还贪得无厌的提出的那些条款,要不是他们,也许这家百年企业依然还在。

    其实,职业经理人与投资者,同样有天然的对立面,只是在危机的时刻,需要双方都看得更远。

 

更多原创:

牛市,你Hold住吗??

我还是耐心的捡烟蒂算了

巨星科技难成巨星!

张振东:货币水桶理论

合理定价之市盈

巴菲特价值投资误读一:长期持有

巴菲特投资误读二:不借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