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宝宝粗动作发展游戏
(2011-03-18 13:15:02)
标签:
育儿 |
分类: 幼儿成长 |
1~2岁的阶段的宝宝,已开始能够自行走路,双臂也变得更有力,玩球、爬楼梯、跑步等都是他平时喜爱的游戏,面对孩子逐渐的成长,爸爸、妈妈务必把握时间,多提供他们练习的机会,才能使孩子顺利打好基础,以迎接新的挑战。
1~2岁宝宝身体各项发展
刚满1岁时,小人儿开始双脚探索之旅。爬行时,宝宝的屁股会高高抬起,并以膝盖离地、手脚并用的方式移动身体,除了速度加快之外,方向的转换与控制亦灵活许多。此时大部分的小朋友已能由旁人牵着手前进,或是试着自行走路。当宝贝迈步时,脚跟会微微踮起,双臂也会自然平举、向外伸展,以维持身体的平衡。
1岁3个月左右,宝宝逐渐掌握了走路的窍门,越走越好,不但脚跟着地、步伐稳定,两臂亦能放下,随着肢体韵律自然摆动,彷佛跳舞一般。
他们对“楼梯”也产生莫大的兴趣,特别是实心的梯阶。起初,宝宝会在大人扶助下走一、两阶,以体会爬高的乐趣。等到熟悉后,会试着自己努力一层一层往上爬,再小心翼翼的以脚朝下慢慢爬下来,旁观者看来惊险万分,宝贝却愈爬愈有信心。
到了1岁半,宝宝的手臂变得更有力了,所以特别爱玩球类的游戏,不管是近距离传球、蹲着滚球、坐着接球,或站着将球丢入框框里,都令他兴奋莫名。
这个年纪的孩子站着时,已可对准小椅子好好坐下、稳稳站起,不致歪斜跌倒。而大人的高椅子亦成为最佳探险道具,宝贝会努力爬上去,转身坐定,把脚放好,有如勇敢的登山家,无畏无惧的迈向峰顶。
除此之外,孩子对于走路及转弯的技巧更加纯熟,并进一步发展出快走和跑步的能力。然而小人儿虽然冲劲十足,却还不太会“煞车” ,因此经常跌倒,可是只要稍加安抚,他们又能鼓起勇气,满脸笑容的向前飞奔,让陪伴的大人提心吊胆,格外紧张。
1岁9个月时,有些宝宝能在大人协助下,从高椅子上踩着椅边的横杆爬下来,这代表孩子已能以视觉判断高度、距离,为攀爬空心楼梯作好准备。
由于腿部肌力增强、平衡感提升,小朋友姿势的变化日益敏捷。走路时,假如发现地上有东西,或有玩具从手上掉落,他们会蹲下来捡起物品,顺手把玩,或再站起来继续往前。扶着家具或墙壁时,宝宝还能抬起一只脚,模仿大人以单脚站立,也可以用单脚踢开大而轻的球,毫不犹豫。
满2岁后,溜滑梯成为孩子的最爱。他能扶着实心梯面的扶手,双脚交替、一步一阶的走上去,接着在坡顶坐稳,再咻的一声滑下来。如果是空心梯或绳网,宝宝也会手脚配合,安全的爬到顶端。
至于走直线、倒退、定向快跑,或原地双脚跳,皆难不倒他们;孩子甚至还会尝试从不太高的地方跳下(大约一台阶的高度),感受跳跃的刺激。
而上下半身的协调,使得宝宝得以轻松做出简单的动作,如:拍手、踏步、前走、后退、摇摆、弯腰、转圈、扭动,并试着搭配旋律与指令,一举手一投足,皆充满童稚的纯真,宛如小小舞蹈家,着实惹人怜爱。
促进粗动作发展游戏
1到2岁是宝宝进行身体实验的敏感期,活泼好动的表现,常令大人招架不住。爸爸、妈妈在辛苦之余,务必把握时间,多提供他们练习的机会,才能使宝宝顺利打好基础,以迎接新的挑战。
(一)摘花儿
目的:增强直立平衡感、身体协调、姿势转换
年龄:1岁~1岁半
时间:10分钟
器材:粗绳、手帕或丝巾数条、较重的家具
场地:平坦安全的地方
步骤:
1.大人先将粗绳两端分别绑在较重的家具上,如:餐桌(不用折迭桌)、门把(门关上)。绳子的高度约比宝贝高
10公分。四周不得有障碍物,以免发生碰撞意外。
2.接着把手帕或丝巾松松的绑在粗绳上,中间稍有间隔,看起来好像一朵一朵美丽的花。
3.大人示范如何摘花,然后由小宝宝尝试。每当小人儿摘下一朵,大人就要大声赞美,以满足孩子的成就感。
4.当花全部被摘完后,可以将小花重新绑回,反复进行。游戏过程中,孩子有时会因为累了而坐下休息,大人应尊重宝贝的意愿。
5.游戏结束时,务必立刻将器材收好。
(二)安全步道
目的:增强直立平衡、足眼协调、腿部肌力、跨越能力
年龄:1岁半~2岁
时间:10分钟
器材:枕头、椅垫
场地:铺有软垫的地板
步骤:
1.大人先将椅垫和枕头随意散放在地上,中间要留有较大的空间,让亲子能从容通过。也可以邀请小宝贝一起帮忙布置场地。
2.接着由大人示范如何跨越步道障碍,安全通过:可以踩在椅垫和枕头上,也可以跨越,或是在障碍间的地板上绕走,不同方式能带来不一样的乐趣。
3.然后由大人协助孩子尝试。
4.由于每一位小朋友发展状况和个人特质不太相同,因此宝宝的反应也会各有差异,无法预料,因此最好让宝宝自行决定通过的方法,大人只扮演陪伴与鼓励的角色。
5.游戏结束时,务必立刻将器材收好。
(三)走跑停
目的:增强肌肉关节控制力、反应灵活度、姿势转换
年龄:1岁半~2岁
时间:10分钟
器材:铃鼓
场地:铺有软垫的地板(最好在较大的空间)
步骤:
1.大人先检查场地是否安全,如有其它家具或障碍物,应先搬移,以免宝宝受伤。
2.亲子约定不同动作的鼓声,如:慢慢的敲鼓代表慢慢走,快快的敲鼓代表快快跑,用力敲一下鼓代表停下来。
3.接着由大人一边敲鼓、一边示范,并邀请小朋友一起加入。大人的动作要夸张些,像慢慢走时,可假装是又壮又重的大象或大巨人,停下来时,又变成不能动的木头人,再配上清楚明确的指令和特别的声调,一定能够吸引孩子融入其中。
4.建议刚开始时以两种鼓声和动作为主,等到熟悉了,就可以增加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