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乡愁》十分钟讲课稿

(2011-04-23 12:00:36)
标签:

转载

                   《乡愁》十分钟讲课稿

 

教学内容  鲁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材分析 《乡愁》是台湾诗人余光中众多以乡愁为主题诗篇中一曲情深意长、音

          调动人的恋歌。诗人从广远 的时空中提炼了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四

          种物象,并以时间的发展贯穿组合,概括了诗人深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

          国的绵绵怀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能力目标

          1.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3.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体味诗歌抒发的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体会《乡愁》诗的意境和感情。赏析诗中递进组合的四个意象,理解诗

          意由思乡上升为爱国之情。与席慕蓉的同题材诗进行比较阅读。

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通过感情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认真体味

            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

          2.探究欣赏法  如对诗歌意象和主题的解读。

          3.比较阅读法  如将余光中与席慕蓉同类题材(抒写乡愁)诗歌进行比

            较。

教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诵读古诗 激情导入

同学们,爱国思乡之情人所共有。像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一起走进诗人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

板书:乡愁

二、认识作者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作者,哪位同学能简要的把自己所了解的余光中先生介绍给大家。

1.学生自主介绍。

2.老师适当补充。
    余光中,当代诗人和评论家。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50年去台湾,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是他众多乡愁诗中最有代表性,也是流传最广的一首。这首诗写于1972年。

三、朗读感知

生 请默读熟悉诗歌内容。

   边读边读尝试给诗划节奏、标重音。体会诗的意境和感情。

师 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这首诗。

   指导:“啊”这里要变音,读作“y(呀)”,因为"啊"的前一个字的韵母如果是

   “o、e、i、”(就要 读成“y(呀)”。“母亲在里头” 的“头”要读轻声。第

    三小节表达的是生离死别,要读出适当的颤音。 

师 配乐读,请同学们认真听,感受一下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和朗读节奏、及重音。

  你们感觉朗读这首诗,语调应该是明快的还是深沉的?节奏应该是急促的还

  是舒缓的?

师 语调应该是深沉的,节奏应该是舒缓的。

生 朗读第一二小节。  

师 相机点拨:这两节语速耍再慢点,要读出思念之情。

生 朗读第三四小节。   

师注意第四节语调要稍稍上扬,要有荡气回肠的感觉。“在那头”要一字一顿的地

   读,(老师示范)。

师 我们一起朗读这首首诗。 

师小结:读诗首先要把握好感情,语速适当,还要读出节奏和重音。这样我们自然就

   会被诗人深沉而炽烈的思乡之情所感染。

四、品读悟情

师  同学们,这首诗一共有四个小节,你们有没有发现每一节诗的第一句有什

   么特点?生  ——

师 都是时间词语。按时间顺序讲述诗人不同人生阶段的思乡情感。

   板书:小时长大后来 现在

生 默读这首诗,体会诗人不同人生阶段的思乡之情。(相机点拨)

师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看不见摸不着,诗人却将这种情感物化了,导引学生

   说:分别把“乡愁”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些具体可感的东西上,这

   就是我们常说的托物寄情。

师 板书: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生 默读全诗想一想?

   诗人为什么将乡愁寄情于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生——

师点拨:小时候,作者出外求学,当夜静时总想起母亲,就拿笔写信,望着那小小

   的邮票,他希望这邮票能带去他对母亲的思念。后来他渐渐长大了,成家了,为

   了养家,外出工作。每当要回家时,望着那窄窄的船票,想着新娘做好了可口的

   饭菜在家等待着,后来作者终于回到朝思暮想的家乡,母亲却在一方矮矮的坟墓

   里,作者心酸极了,站在坟墓前哭泣。而现在,作者己经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

   他站在台湾的高山上,眺 望祖国大陆:那浅浅海峡凝聚着多少人的辛酸,祖国何

   时才能统一啊!

师 一起朗读

   诗人的乡愁是凝重的,又为何却说“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

   “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 这四种具体事物和与“一枚、一张、

  方、一湾”等数量词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 生——

师  你也可以把你的理解用朗读告诉大家。生:——

    点拨:小小、窄窄、矮矮、浅浅应读得轻一点。诗人强调其小、窄、矮、浅,

    “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

    浅的”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东西

    上,这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

师  请大家带着这种理解再一起朗读全诗。

    读完诗,不知同学们有没有新的发现?前三节诗与第四节诗所表达的情感

   一样吗?他们之间的顺序可以调换吗?生——

师  引导学生总结:《乡愁》从头至尾无一华丽的诗句,但诗行之间却充溢着荡气

    回肠的浓浓的愁绪。随着“乡愁”在诗人每个人生阶段的改变,“乡愁”的情

    绪越来越浓,最终由个人的思乡之情上升为爱国之情。板书:亲情、爱国情

    如果这首诗在第三节后戛然而止,只能算一首普普通通的诗,可贵的是余光中

    先生将自己的思乡之情与期盼祖国的统一融在了一起,有国才有家啊!

欣赏歌曲《乡愁》

六、比较阅读

师  思乡是游子共同的心声,请同学,欣赏另一位台湾诗人席慕蓉的《乡愁》。看课

    后练习四,自由朗读几遍,比较两首诗在表达上的异同。

生  讨论

师  点拨:

    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的乡愁。两首诗都运用了比喻。

    在形式上不一样。余光中的诗分了四节,每节的句数和字数基本上一样多,看

    上去比较整齐,而席慕蓉的诗看上去参差不齐。席慕蓉的诗表达感情比较朦胧

    含蓄,余光中的诗比较直接清晰。但在思想深度的开掘上,这首《乡愁》不如

    余光中的《乡愁》那样深刻。

七、拓展练习

师  有人说,余诗是用最狠心的别离成就最醇美的乡愁。余光中只把乡愁比喻成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样东西,其实除了这些事物外,还有许多东

    西能触动我们的心灵,引发我们的想象,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理解,仿照诗句,

    再写几句。如:

    乡愁是故乡那湾永远流淌的小溪。
    乡愁是雕刻在记忆中的古老的童话。
    乡愁是远行时母亲久久的伫望。
    乡愁是故乡的天空中放飞的风筝。

    乡愁是                                 

 

    板书设计:
                          乡愁

 

             小  时       邮票     亲  

             长  大       船票

             后  来       坟墓       

 

             现  在       海峡      爱国情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