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苦闷中的挣扎     ------郁达夫《沉沦》赏析

(2014-03-11 22:06:07)
标签:

郁达夫

沉沦

性苦闷

抑郁症

爱国青年

文化

分类: 我的生活随笔

苦闷中的挣扎

                      ------郁达夫《沉沦》赏析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郁达夫的短篇小说《沉沦》以小说的形式直率地表达理想的苦闷和情欲的压抑,以及由此而导致的青春期的忧郁、心理的变态,这在当时的中国文坛是罕见的。在一些传统卫道士们竭力鞭挞的同时,却赢得了文学青年的普遍赞誉。

郁达夫在他的《沉沦·自序》里明确表示:“······沉沦是描写一个病的青年的心理,也可以说是青年忧郁病的解剖,里面也加叙着现代人的苦闷。”这种对青年忧郁者病症的解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主人公“他”是一位二十岁出头的留学青年,擅长诗文、才华横溢,但是这些优点未能掩盖住他性格上的孤僻、自卑、多愁善感,他越来越敏感多疑,哪怕听到日本同学欢笑也总疑心是冲着自己来的。

主人公“他”的内心世界是小说文本的主要描述对象,由叙述者引导读者观察和认知“他”的内心。这个文本属于叙述话语类型,通过一个完整的叙述过程表明始终有一个目击者,这个目击者看着“沉沦者”逐步走向沉沦。沉沦者的沉沦,是小说文本最突出的具有过程特点的形象。通过阅读全文,我们强烈地发现主人公是个“患病者”,而他又患的是哪些症候呢?他敏感多疑,总是认为别人在嘲笑他;他幼稚无知,竟写信与自己的兄长绝交;他无廉无耻,拿着不多的钱财去日技馆;他卑鄙可恶,听尽了别处的男欢女爱;他自卑胆怯,怕与旁人交往······就是这样一个沉沦的病者,一个将病态淋漓尽致地呈现给读者的病者。文本中的景物皆出自主人公的眼,可算是“有我之境”,处处都带有主人公自悼自哀、凄凉失落的感情色彩。跟随叙述者追寻故事的过程,也就变成了追随一个忧郁者的心理历程。

文本中主人公的苦闷处处可见,无可否认的是“他”时时挣扎在这苦闷之中,那么他到底苦闷的是什么呢?“他”纠结于青春期的孤独,一种压抑的情绪无处发泄,而在文中又暗示来自日本人的歧视,“他”恐慌的不敢直面自己是中国人的身份,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他”是弱国子民。在文中的第二节里,“他”在路上觉得受了两位女学生的冷落,当天晚上“他”在日记里写道:“我所要求的就是爱情!······使她的肉体与心灵,全归我有,我就心满意足了。”可见“他”苦闷的是无处释放的情感,“他”渴求灵肉合一的爱情。而在同时,“他”也苦闷于自己弱国子民的身份,终日视这种忧郁苦闷为常态,即便有些许的快乐,他也要尽力掩藏起来。

性的苦闷和压抑使他难以自拔,在绝望悲观之中最终走向沉沦。投海前他发出内心的呐喊:“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吧!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可见,祖国的贫穷落后正是主人公忧郁痛苦的社会根源。小说在生动地表现主人公病态心理的同时,将这种青春的忧郁和感伤与“弱国子民”受欺辱的悲哀结合起来,把对个性解放的渴望与祖国富强的希望统一起来,赋予小说强烈的爱国色彩。

文中除了主人公的苦闷也让我们看到了人物性格的怪异之处,这是全文解读沉沦者性格的最佳切入点。“他”所处的是鸦片战争后又经历了八国联军瓜分中国的时代,“他”本来就有早熟的性格,随大哥到日本后竟然发展到抑郁症,在人群中感到孤独、忧伤、自卑,尤其是在女性面前,一方面渴望得到女性的青睐,另一方面又自卑忧郁。青春期的苦闷是人类普遍存在的现象,但不可能以纯粹的性苦闷来表现,而是依附于这一特定的时间和民族问题来表现。“他”对异性的关注、追求和追求之中的挫败感,日益折磨着“他”, “他”将自己受挫和失落的痛苦归于祖国的积贫积弱,归于自己是“支那人”。于是“他”常常愤慨地说:“狗才!狗才!你们都来欺负我么?复仇复仇,我总要复你们的仇······我再也不爱女人了,我就爱我的祖国,我就把我的祖国当做情人了吧。”“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这些现象,正是文本艺术价值的外在表现。

与青春期性苦闷有区别的另一层失落是一种“异乡病”,即是指一种“生活总在别处”的心理。《沉沦》中的“他”从故乡富春江上的一个小市到了日本东京,再到N市,始终没有找到一个让自己安下心来学习的地方,这也是一种人性的独特体验。“生活总在别处”是指永远处于寻找别处生活的状态中,也是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兰波的一句名言,对于一个充满憧憬的年轻人来说,周围是没有生活的,真正的生活总是在别处,这正是青春的特色。《沉沦》中的“他”不断地在寻找,每找到一处即是一个“新梦”被打碎了,尽是生活残酷的一面,于是他带着矛盾和苦恼的心态不停地找寻,挣扎在沉沦与自我救赎的过程中,向远处的故乡告别,为这段苦闷的沉沦之旅做了最后的总结。

2014311书于梨花路陋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