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童联盟】妙事多音乐花园--欢迎您!

(2014-07-01 02:14:22)
标签:

育儿

读书

绘本

情感

文化

分类: 童立方公告
http://mmbiz.qpic.cn/mmbiz/0icnZn7cICVFNBiaLL2Ue6JCSZicdB4GQwUI8Jg0p8WKMjPvaQpveX5CxAwUl7xE65Vz33gyy8JXgLepBkf3uUuPA/0

我们要把最好的音乐带给童立方的孩子们,妙事多音乐是蒙特梭利的教育理念——追随孩子,尊重幼儿成长的内在时间表。

http://mmbiz.qpic.cn/mmbiz/0icnZn7cICVFNBiaLL2Ue6JCSZicdB4GQwUxWHuWeZtglfNnR2WtiaqFdibL2k4426pp3iaJSibrD9c3XbIEY98Pt4icng/0

早期音乐教育专家爱德文•戈登说:“音乐资质是测量幼儿学习音乐的内在潜能。每一个孩子生下来都有天生独特的音乐资质。这个资质在9岁前会随着孩子的音乐环境的好坏而改变。…在我对婴儿和幼儿的研究和观察中,所有的指数都证明音乐资质就是在出生时是最高的”。

 

音乐教育对幼儿的发育和脑力开发有很大的助益,这些助益不但体现在实际脑部的发育,正确适龄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也有助于从小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和品格。

http://mmbiz.qpic.cn/mmbiz/0icnZn7cICVFNBiaLL2Ue6JCSZicdB4GQwU0zLgtdwLwfnk277Ylyh2MJMMFTZWp3nb96TicbS6VSuQibl01r3mN0wQ/0

妙事多音乐花园史一套融合奥尔夫、柯达伊、达克罗兹、戈登音乐教学精华为教师提供多元化、游戏式教学,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的教学法。是由北师大杨立梅教授任中文主编,丰富教材、多元化游戏式音乐教学建立孩子一生的学习习惯

http://mmbiz.qpic.cn/mmbiz/0icnZn7cICVFNBiaLL2Ue6JCSZicdB4GQwUo6QzvIkaxrlvMSRWe5oejoaibDb1Hhe6a9Ct7ibaiatINpTRq1ngYhibtg/0

1、音乐课程内容:以听力为基础的课程,包含变化丰富的歌曲、活泼多变的肢体动作、容易操纵的简单乐器为主要上课形态。听力游戏、感官游戏、肢体在空间和原地动作、音乐和故事的结合等活动。

包括:

l 歌唱

l 肢体运动

l 乐器

l 听力

l 音乐模式(概念)等五大领域

2、音乐活动设计: 课程活动活泼、充满孩童的趣味性、鼓励幼儿参与、探索和体验,而不要求一致样板的表现

3、音乐教学手段: 教师示范做出所有曲目和动作,作为孩子的模范,并以建议、选择和游戏方式鼓励孩子的参与。 

将重要的知识通过熟悉的音乐唱出来,能让幼儿容易学习。 

a) 幼儿通过脑神经整合来学习,多期教材提供新的材料和反复学习的交叉运作交替发展机会 

b) 熟练后深化,重组,组织到创造, 学会如何为己用 

成人在儿童发展的环境中要扮演正确的角色,尊重并鼓励幼儿的个性成长

 妙事多音乐花园课程 不但为孩子在学习正式乐器如钢琴等以前,给孩子奠定了重要的听力、音准和节奏的基础。 

4、乐器、教具的配置

妙事多乐器大都以原木制造,维持乐器原音,以利幼儿的听觉发展。

1) 妙事多乐器以安全为首要,强调制作品质,历久不坏,并且适用从零岁到9岁的孩童。

2) 妙事多乐器音量以不干扰幼儿耳朵听觉为主。

3) 高质量的真实乐器和人声灌录,加拿大统一编曲、制作

 

0-3岁婴幼儿

与我同唱 

侧重鼓励幼儿发声唱歌的曲目 

妙事多音乐为混龄班,015个月、15个月—3岁。共四期课程,每期12次课,赠一节课及学生教材及CD光盘。

与我同舞 

侧重鼓励幼儿律动训练 

与我同奏 

侧重介绍和玩奏不同的乐器 

与我同拍手 

侧重即兴和鼓励肢体即兴表达的曲目 

3-6岁幼儿

春夏

秋冬

以四季和节日为主题

共四期课程,每个季节为一期,每期12次课,赠一节课及音乐图画书和CD光盘。

 

小编嘚啵嘚:

迎春老师是负责全国妙事多音乐老师培训工作的的,所以她的专业知识不是门外汉可来评价的,有多年的教育管理经验,从事幼儿教育管理工作、早教工作23年。专长:钢琴、舞蹈、绘画、声乐。她最打动我的还有那颗公益的心,而且多年来一直在做,坚持里折射博爱之心。

现暑期精品音乐小班(6-8人)正式接受报名,具体分班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现场报课程再打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