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效应:不要代替孩子解决问题

标签:
杂谈教育儿童教育育儿儿童文学研究 |
分类: 教育文集 |
有人曾经做过一个试验:把一只青蛙放到热水里,它会马上本能地跳出来逃跑;可是把一只青蛙放在冷水杯里,在水杯下放上酒精炉,点燃后慢慢加热,青蛙在杯中呆得很舒服,慢慢习惯了这样的温度,最后被活活煮死,却还不知道是怎么死的。其中的道理正如专家所说: “深度的爱比极大的恨对个性造就的扭曲更大,因为前者很难被溺爱的对象反抗,而这恰恰是中国独生子女家庭的普追特点。”
·替孩子解决问题会纵容孩子的怨恨情绪和依赖性。
·让孩子自己去体验成败的前提是不妨碍自身的安全和别人的利益。
由于成年人在生活中都或多或少经历过磨难,于是父母便常常会身不由己地去帮助孩子,想让他们尽量远离痛苦和失败。他们会自然而然地去保护孩子,让他们少犯错误,帮他们权衡利弊,以便作出较为理想的选择。由于父母的这种愿望,他们便陷人了一个误区:替孩子做事。
当我们替孩子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便剥夺了孩子自己体验成败的机会,从而也就不可避免地纵容了他们的依赖性,而不是让他们从生活中去学会自立和自信。而且,替孩子做事还会令孩子产生厌烦和逆反心理,因为这样做实际上是限制了他们的成长。
当父母为孩子事事操心而不是放手让孩子自己去体验的时候,孩子,特别是青少年就会产生怨恨情绪或者强烈的依赖性。如果父母的建议事后证明是对的,那么孩子会将一切归功于父母而不是自己的努力。相反,如果父母的建议事后证明是错误的,孩子就会将一切归罪于父母的错误建议,而不能从自己的错误中总结经验教训。
当瑞蒙德和他的足球教练发生矛盾时,他的父母就犯了上述错误。一天晚上,瑞蒙德回到家里,向父母抱怨说他的教练没有让他充分发挥潜能。这时候,他的爸爸建议他找教练谈谈自己的想法。瑞蒙德接受了父亲的建议。
第二天晚上,瑞蒙德气愤地回到家里,并且哭了。因为,他的教练说,他认为瑞蒙德在训练中根本就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因而做得不是很好。他告诉瑞蒙德,他只有在训练中端正态度,竭尽全力,才会得到更多的训练时间。
瑞蒙德回到家里自然会责怪他父亲给他出的这个主意。由于父亲直接给了瑞蒙德建议,而不是帮助他自己拿主意,这就使得瑞蒙德回避了自己的责任,而去责怪他父亲出的主意不好。
替孩子解决问题的习惯往往始于孩子很小的时候。在忙忙碌碌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替孩子做事往往要比拿出时间来教导孩子如何独立地解决问题容易得多。戴恩和她6岁的儿子多哥就是个例子。
“每天早晨给多哥穿好衣服并按时出门真难,我们的时间太紧张了。多哥先是自己穿衣服,然后就跑到电视机前看电视。我得帮他穿上鞋,系好钮扣,这样,我们才能来得及!”
你能找出这里的错误吗?小多哥从不主动穿好衣服。因为他的妈妈最终会为他做好这一切,而且他还能同时看卡通片。既然这样,多哥为什么要自己穿衣服呢?
其实戴恩只需稍做一些努力,就会获益匪浅。戴恩应该重新制定每天早晨的计划安排,以便多哥能够主动穿衣服,否则将受到惩罚。
戴恩应该在多哥上床睡觉前,坐下来和多哥谈谈,讲清目前早晨存在的问题,然后告诉他从第二天开始执行新的规定,多哥必须在自己的房间中穿好全部衣服,包括鞋子,只有这样,多哥才能看卡通片。
戴恩在说这一切时,应充满信心,告诉多哥只要他尽快穿好衣服,他就有足够的时间跑下楼来看卡通。只有在多哥有特殊困难时,戴恩才帮他一把,然后告诉他下次该怎么做。
通过一些小小的计划,戴恩可以看到如下情景:
1。多哥会有更多的时间看电视,如果他穿得很快的话。
2。多哥将失去看电视的时间,如果他偷懒的话⊙
3。戴恩要找机会表扬儿子,树立他的自信心。在这之前,她总是批评他懒惰。
4。多哥会变得独立和有责任感。
艾米今年10岁,生长在一个有着6个孩子的大家庭中。这个家庭井井有条,每个孩子都承担一些家务。艾米的任务是饭后将碗碟放人洗碗机,而在这之前,碗碟一直是由其他孩子来洗的。然而,每天晚上,艾米的妈妈都要为艾米不愿完成任务而与之争吵。最后,艾米的父母只好帮她完成。
后来,艾米的父母制定了一个奖惩制度,问题便迎刃而解了。由于艾米喜欢在晚饭后和她的朋友们一起骑自行车,所以她的父母便把这个运动当作刺激物。假如艾米完成了她的洗碗任务,她可以出去玩。假如她没完成任务或者有怨言,那么她那天晚上就不能出去玩。而且,她洗得越快,出去玩的时间就会越长。问题的解决看起来就这么简单,但实际上却非常有效。
奖惩制度适合于任何年龄的孩子,包括青少年。如果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时常晚回家,那么不要给他留晚饭。这样,他晚归的后果就是挨饿或自己做饭吃,这种教育方式往往会比父母的直接训教更有效。
同样,如果一个孩子忘记把他的脏衣服放到洗衣机中去洗,那么他将得到没有干净衣服穿的后果。如果从小就培养孩子自己洗衣服的习惯,那么当孩子长大后是会受益匪浅的。记住,父母教养子女的目的是让他们成长为独立、有责任感的人。
让孩子从自己的行为中获得奖惩是一项有效的教育手段。然而,有些时候,当孩子的安全受到威胁或者孩子的行为会干扰别人时,父母就应该进行管束。
例如,孩子想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玩棒球,这时就很容易被车辆撞伤,所以应当予以制止。同样,如果孩子把音响的声音开得很大,打扰了别人的生活,父母就也有必要对孩子进行直接管束。
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时,父母要扮演一个积极的角色,允许孩子有一个对问题逐渐认识的过程——这个过程珊叫做解决问题的过程。当遇到问题时,父母应该积极有效地帮助孩子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不是简单地下达命令。这个过程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同时也减少了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摩擦。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最终成功地解决问题,会增进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合作,增加双方的成就感。
解决问题的过程始于平静而清晰地讨论问题。讨论时不要过分激动,也不要指责和羞辱,只需要平静地叙述面对的问题即可。例如:
“儿子,今天早晨你又将自行车放在了我的汽车后面。”
“你晚上10点以后还在放音乐,我和你爸爸就很难人睡。”
接下来的步骤是让孩子列出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不要评价这些解决方法,仅仅是把它们记录下来。如果你的孩子很难想出新的方法,那么你可以给他一些试探性的建议。比如,可以这样说“你考虑过……?”或者“也许我们可以……”。
当所有可能的方法都被列出后,和孩子逐个进行讨论,选出一个最佳方案,达成共识(口头上或者书面上)并实施;然后,过一段时间再回过头来检验它的效果。
下面介绍几个解决问题的例子:
例
父亲:艾迪,今天我去上班时,发现你又把自行车放在我的汽车后面了。我差点压过它。
艾迪:爸爸,我知道了,真对不起。
父亲:儿子,我知道你感到抱歉,但是你制造了麻烦,我想我们应该一起找出解决的方案。现在就做好吗?有什么好的办法?
艾迪: (笑笑)噢,在你开车之前,你可以看看车的后面。
父亲:好的,还有呢?
艾迪:我记着把它放进车库里。
父亲:还有呢?
艾迪:噢,我想不出更多的了。
父亲:好吧,也许下次我再看见它在我的汽车后面,我可以把它拿走一个星期,或者提醒你搬走它,或者也许我直接压过去。
艾迪:我不喜欢这些建议。
父亲:那么,我们想想解决办法吧。首先,我认为仅仅提醒你记住把它放进车库是不够的,我们已经试过多次了,对吗?
艾迪:我想是的。但是,我不想让你压碎它,这是我的圣诞节礼物。
父亲:那好吧,也许我们可以把后两个办法结
艾迪:能不能只拿走两天,而不是一个星期?
父亲:如果你认为两天的时间足够了,那么我们就这样定了,接下来的两个星期我们试试看,看效果如何?
艾迪:好吧,爸爸,谢谢你。
下面再举一例说明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的过程:
母亲:朱莉,今晚有作业吗?
朱莉:(低下头)嗯,今天,老师要求我们做一套数学题,但是我忘了带回家里。
母亲:朱莉,这是本周第三次你忘记带作业回家。
朱莉:是的,妈妈,我很抱歉。
母亲:好吧,宝贝,我想我们应该坐下来谈谈了。我们需耍找出一些办法来帮你记住你的家庭作业。如果你总是这样的话,真的会影响你的成绩
了 。
朱莉:是的,妈妈,我知道。
母亲:你有什么好主意吗?
朱莉:嗯,我尽力记住。
母亲:好的。还有什么主意吗?
朱莉:我可以让西莉帮我带作业,然后再从她那儿把作业拿回来。
母素:这也是个办法。我还有个想法。也许,我们可以做一个作业单。你在单子上记下你的作业,课后让老师检查并签字,然后,等到放学的时候,你再拿出来检查一下自己该带回家的作业。
朱莉:噢,我不明白。
母亲:看末我扯远了.你认为你会努力去记住你的作业,这会奏效吗?
朱莉:(微笑)嗯,这一周没起什么作用。
母亲:那么,我们看看,你说可以每天晚上找
朱莉:噢,我想她可能会的。
母亲:好,那让我们再来考虑一下作业单的问题。
朱莉:妈妈,我不愿意每天让老师在作业单上签字。我不愿意大家以为我笨头笨脑的。
母亲:那就这么办吧.我们可以在计算机上做一个作业单。如果你能让我确信你可以记下自己的作业并自我检查,那么,你就不必找老师签字。接下来的两周时间,我们看看这样做的效杲,你认为怎么样?
朱莉:听起来不错。谢谢你,妈妈。
总之,为了避免犯替孩子解决问题的错误,重要的是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并从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中总结经验教训。当然,让孩子自己去摸索的前提是不妨碍自身的安全和他人的利益。当孩子需要父母的指导时,父母除了应该使用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帮助孩子克服问题行为外,还应教给孩子适当的问题解决技能,这样就可以逐渐提高孩子的能力、独立性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