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佛教怎样在印度诞生?

2022-09-18 00:18:53
标签: 古代 印度 历史 佛教

本期主创

策划:邓玲玲

脚本:周绍纲

编绘:朱   彦

编后语

佛教为什么会在印度消亡?

佛教在印度的衰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其最后消亡的时间大致是公元1000年前后。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载了当时许多佛教寺庙在印度荒芜颓废的景象, 此后更是江河日下, 到11世纪外族的入侵给了佛教致命的一击, 佛教在印度便基本绝迹。

这不禁让人感叹,佛教产生于古印度, 但印度在输出佛教之后,自己却选择了印度教而抛弃了佛教, 这是为什么? 耿引曾教授在《印度与中国》一书中,为此问题提供了回答,他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印度教的主要传播者婆罗门是不脱产阶级,他们拥有自己的经济收入,不会成为社会的负担,而佛教和尚是脱产干部。古代中国基本是大一统王朝,有钱人多,能够供养这一脱产阶层;而印度历史基本处于分裂状态, 小国寡民的印度各邦很难供养起这一阶层, 故印度人选择了印度教而抛弃佛教。

二是佛教作为一种反对婆罗门统治的社会改革运动并不是一种彻底有效的社会改革运动。一方面,它没有发动种姓制度中的下层去反抗上层权威。另一方面, 它也不能创造一种新的社会结构去取代种姓制度。它既然不能推翻婆罗门的种姓制度, 就不能阻止印度教的振兴。

三是大乘佛教兴起之后,一方面变成与印度教平行发展的多神偶像崇拜,另一方面出现了趋向全球化而脱离印度本土小国寡民的情况。印度大乘高僧形成一种到外国( 特别是中国) 传教的风气, 变成印度历史上的精英外流,佛教自然而然地便在印度衰退了。

四是佛教由印度教取代从更深层次上说,与印度封建生产关系的发展有密切关系。封建关系的形成相应地要求突出王权,印度教的主神崇拜是人间王权在神学思想上的反映,有利于突出王权。而佛教比较起来起不了印度教的作用, 故而被印度封建统治者所抛弃。

我们或许会认为,佛教在它的出生地印度一定有过长期盛世。其实,佛教之于印度,只在阿育王、迦腻色迦(贵霜帝国)时期曾有过一度的兴盛。

孔雀王朝时期,阿育王改信佛教,并经由阿育王的大力提倡,佛教才逐渐向大众宗教转变,也开始向世界传播。阿育王原先信仰婆罗门教,后改宗佛教。但阿育王并没有把佛教定为国教,他并未把个人的宗教信仰与国家政策合二为一,相反,他的宗教政策是兼容并蓄。

阿育王之后,佛教到贵霜时代出现了再度兴盛的局面, 这主要归因于贵霜帝国的国王迦腻色迦的皈依和保护,不过迦腻色迦信仰的已不是原来的佛教, 而是大乘佛教了。贵霜帝国是怎么回事呢?其统治者是古代游牧在河西走廊西部的月氏人。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还联络月氏一起攻打匈奴。简单点说,汉朝打匈奴,匈奴就打月氏,月氏受气后,就跑到印度的恒河流域,把当地人按地上摩擦,建立贵霜帝国。

佛教即便在孔雀王朝到贵霜王朝这几百年间,在印度也不是完全排挤了婆罗门教。贵霜王朝之后,佛教在印度本土更是江河日下。到了唐朝初期,北印度当时的国王叫戒日王,受玄奘这位外来高僧的影响试图拯救佛教,但此时的佛教已是强弩之末。印度佛教高僧一代又一代地不惜风餐露宿、长途跋涉, 不远万里穷毕精力到异国他乡传教,不完全是出于利他的精神,也有本土民众无法感化的这个因素。

总之,由婆罗门教发展而来的印度教赢得了印度, 而佛教则赢得了世界。

参考资料

(印)辛哈.班纳吉《印度通史》、培伦《印度通史》、(澳)巴沙姆《印度文化史》、尚会鹏《种姓与印度教社会》等。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