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资本主义工商业中改造中的赎买与公私合营的区别与联系
(2020-04-21 00:29:30)
标签: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赎买公私合营 |
分类: 备课资源 |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学生对“赎买政策”和“公私合营”搞不明白,容易混淆,对于怎么赎买也很困惑。单纯让学生自主学习不可能解决这两个问题,作为教师必须向学生交代这两个历史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和平赎买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法。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主要采取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具体分为两步: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和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前者包括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等,后者包括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等。
赎买政策是指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对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通过和平方式并采取有偿办法实行国有化的政策。中国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赎买,不是由国家另外拿出一笔钱来作为赎金,而是在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中,工人在为国家和人民的需要而生产的时候,也为资本家生产一部分利润,作为赎买的代价。从1953~1955年,资本主义企业逐步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四马分肥”的赎买形式,即按照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职工福利奖金和资本家的股息红利四个方面分配企业盈余,资本家所得被限制在企业盈余的1/4左右。这就使得工人的劳动主要是为社会主义服务,只是部分地为资本家谋利。赎买政策对企业生产关系的改造发挥了重要作用。赎买形式的发展,反映着剩余价值的生产从受到限制到归于消灭的过程。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党和政府贯彻“限制、利用、改造”的政策,大体经过了从低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统购包销、加工订货)到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公私合营)发展的过程。所谓的公私合营,是中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大体上经过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两个阶段。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是在私营企业中增加公股,国家派驻干部(公方代表)负责企业的经营管理。由此引起企业生产关系在多方面发生深刻变化:
1.企业由资本家所有变为公私共有。
2.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资本家开始丧失企业经营管理权。
3.企业盈利按“四马分肥”原则分配。
1956年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赎买改用定息的办法,即在一定时期内,国家按照公私合营企业中核定的私股股额每年付给资本家5%的股息。此外,还保留在职资本家较高的薪金。定息的形式已使资本家的剥削与企业盈余多少无关,也与企业资金的调配、运用脱离了关系,企业的私股只是领取定息的凭证。1966年取消定息,企业就完全成为全民所有制的企业了。
前一篇:宋代:中华帝国的转型
后一篇:宋朝军队为何总打败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