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请多关心你爱的那个男人
标签:
精英男人压力健康亚健康心脑血管病生活方式膳食睡眠运动猝死 |
分类: 健康视点 |
人们习惯用“精英”来称呼他们:他们大多是年龄在28~40岁、受过高等教育、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事业有成的男性。不办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企业家调垄系统的调查显示:他们其实已经不堪重负。
http://s7/middle/701013f3h9e075bda5646&690
这个调查系统,每年都会对国有企业、私营企业、股份公司、外商以及港澳台投资等企业的法人代表进行一次抽样调查,平均人数3000名。调查报告中显示,几乎所有的企业经营者的日均工作时间都超过了8个小时。到1997年,这个比例还在加大,精英们的时间分配情况是,工作11.23小时,学习2.14小时,总共多达13.37小时,整个群体的工作时间平均都超过了12个小时。
对于人类而言,“最后一个禁忌,不是吸毒也不是性乱,而是压力”,北京师范大学讲师张西超,在撰文说明精英压力时首先用了这么一句话。正是在压力之下,精英们的工作时间不断拉长;也是在压力之下,精英们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
有统计资料表明,到上世纪90年代,男性寿命平均比女性少活4年,而在解放初期,男性却还比女性多活3年。专家认为影响男人健康的原因有四个:男人有泪不轻弹,男人有话不爱说,男人有病不去看,男人有家不爱回。国家统计局的一个数据也证明了这个令人担忧的现象:同一种病,男人去看医生的比例比女人要少40%。另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又是最容易被大家忽略的现象是,当被问及“当工作中遇到麻烦,心情不佳时,您最愿意与谁交流”时,竟然有将近一半(40.5%)的企业经营者选择了“独自忍受,一般不与他人交流”。
这个采集了大量真实数据的报告,揭示了这些衣着光鲜、享有高收入高地位的“精英”男士们在羡慕的目光之后令人担忧的隐患。
“精英”的代价
俗话说:“人在江湖漂,谁能不挨刀”,精英阶层常常身不由己。例如新浪网全球新闻副总裁陈彤。了解陈彤工作状态的人,对他的同情多于羡慕,他的工作“就像上了发条,永远停不下来。”由于互联网新闻是实时发布,又有无限的容量,所以“如果你愿意,每天做25个小时都可以。尤其是出点事情以后简直就是24小时连轴转。”陈彤说,他几乎所有的闲暇时间都是在考虑工作。
像陈彤这样的“精英”男士,其数量正在迅速壮大,他们特别集中在一批新型的现代化职业当中,如公司管理者、企业白领等等,他们以脑力劳动为主,拥有高薪、私家车、私家房,已经构成了中国社会“中间阶层”的雏形。
自20世纪40年代起,在西方几个主要的现代化国家的社会分层中,先后出现了以管理人员与公职人员为主的新中间阶层。在日本,1975年时,“新中间层”已经占到劳动人口的34%。在其他发达国家,中间阶层的比例也在不断提高。他们成为推动现代化社会发展、引导社会消费甚至引导主流社会价值观的中坚力量。
与此同时,在全中国掀起“健康热潮”的洪昭光教授认为,现在整个社会都处在一种“肝火上亢”阶段,竞争激烈、节奏快、压力大,所以整个社会上火,人也跟着上火、急功近利。因此各种各样疾病的发病年龄都随之提前了。像糖尿病、冠心病、多血糖病都有年轻化趋势。洪教授发现,目前都市“精英”人群中最为集中的问题是:亚健康、心脑血管病,以及家庭问题。
“精英”问题来自何方?
一是:自我期待很高,有时超出他的能力范围。
因为他们既期待更好的目标,同时又担心失去现有的物质或者地位,所以承受了更多的压力;
二是:社会转型期的压力。
企业家也要在关系网中运作,才能在同等条件下获得高于别人的市场,特别是需花费更多的时间在“协调政府关系”上。于是,精英层承担了很多不正当竞争的成本,也就是说,本来应该由国家和社会承担的制度成本,现在全由他们承担了;
三是:相互之间没有形成一定的认同,电没有归属感。
人是需要社会支撑、心理认同的。而现在,虽然表面上形成了“精英”阶层联盟的雏形,但主观上的联系还是很少。在国外,中间阶层因为已经很成熟,他们之间的社交生活很丰富,会经常举办一些聚会,一起交流,排遣平时工作中生活上的压力。而在中国,一般情况下的聚会只限于一个小“圈子”,都是一些熟悉的朋友,谈论的话题与交流的信息都很有限。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秘书长李兰在对企业家的调查过程中也发现,很多企业家总是感觉没有人分担他们的所思、所想、所虑。
生活方式与健康
很多人认为健康与工作是矛盾的,实际上有了健康才有事业和幸福。精英们承上启下,工作任务重,就认为没有时间保健,实际上只有健康才有生活,生命之树才能常青。“阳光、空气、水和运动”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运动像阳光一样重要,跟空气一样重要。“膳食、睡眠、运动”是健康的三大要素,也没有离开运动。而谁会不吃饭不睡觉呢?不运动倒是常有的。但是,请大家千万记住“过犹不及”,运动也是一把双刃剑,过分的运动反而伤害身体。
有人一个星期不运动,礼拜天就加紧练哑铃和举重,这样的运动不但没有好处,还会损伤身体。一些剧烈、刺激性强的运动,可造成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肌缺氧导致脑溢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而当有胸闷、胸痛、呼吸困难或在凌晨、空腹进行大运动量时,可造成低血糖、心血管意外或猝死。美国人调查发现,平均每11万个运动小时有一次猝死发生,但步行运动十分安全,未有意外事件报道。从运动学的角度来看,无论是跑~公里,还是走一公里,能量消耗都一样,只与距离有关,而与速度无关。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到持之以恒、循序渐进、适度运动。
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说,走路是最好的运动。步行运动,可以使高血压、心血管病、糖尿病减少。医学研究表明:有心肌梗死、冠心病的两组人,一组每天大约走4公里,一组基本上不走路,结果走路那组比不走路组的冠心病、死亡率各下降60%。步行运动还可以使人从内到外散发着青春的魅力,是不花钱的化妆品和健身器,让人皮肤滋润,神采奕奕,体态优美,步履轻盈。研究表明:一组中年妇女在医生指导下进行8周逐渐加量的步行运动,结果平均脂肪减少6公斤,肌肉增加3.6公斤,体重净下降2.4公斤,参加者普遍感到神清气爽,心情愉快和从未有过的充沛活力。
生命和金钱不能划等号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岛宏博士指出“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死于愚昧”。西方的白领是透支金钱、储蓄健康,贷款买车、旅游保健;中国人正好相反,透支健康、储蓄金钱。他们说,前半辈子用命换钱,后半辈子用钱换命。可是却忘了生命与健康是一条单行线,一江春水向东流,奔流到海不复回,再好的高科技都不可能让患病的身体恢复到健康的状态。可见,生命和金钱是不能划等号的。
健康面前人人平等,不因财富地位而有所变化。洪昭光教授曾说他的科里来过一位病人,是一个公司的董事长,38岁的亿万富翁,广泛性心肌梗塞,室壁瘤,他的血一抽出来就凝固了,血液太粘稠了,上面厚厚一层油,很重的高脂血症,他体重188斤,腰围3尺3寸半。虽然心肌梗塞是救活了,但心脏很薄,正常10毫米,他才2个多毫米,跟牛皮纸一样。这种心脏很危险,一咳嗽心脏就破了,大便一使劲,心脏也破了,拄着拐棍走还得十分小心。富翁百思不解:“为什么上帝对我这么不公平。”其实自然规律是一样的,上帝是最公平的。那为什么得病,很简单,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违背了这些规律自然会生病。
健康面前人人平等,你遵循健康规律,你就一生平安;你违背健康规律,你肯定碰得头破血流。
对于精英的一代,洪昭光的观点是:健康花钱是投资,是储蓄,而不是消费,而且回报率很高,它不但节约医药费,更能提高生活的质量。所以对年轻人来说,不要储蓄金钱而透支健康。等你年纪大了,再拿出储蓄的钱来买健康时,你会发现自己的钱根本不够花,自己的生活质量更是变得一塌糊涂了。
关心健康,关心你爱的那个人,请从现在做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