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本名张彦,广东中山人,1938年生于上海,现居香港。著有小说《像我这样一个女子》、《美丽大厦》、《母鱼》、《哀悼乳房》、《我诚》等,散文《像我这样一个读者》、《旋转木马》等。
西西是一位造诣很高的女作家,《像我这样一个女子》是其成名作。
读《像我这样一个女子》,惊异于它的魔力。它开篇便以内心独白的叙述方式将读者拉入“我”的这个角色,开篇便以“像我这样一个女子其实是不适合谈恋爱的”打下了忧郁的情感基调,且制造了疑问,让人情不自禁地读下去,悲“我”所悲,叹“我”所叹。
“我”是怎样一个忧伤的女子!夏说:你的脸却是那么朴素。“我”忧伤的认为这是不祥的预兆。当夏捧着一束巨大的花朵,“我”又已知道,这是不祥的预兆。这真的是不详的预兆吗?过度的忧伤使得女主人公把美好的东西也赋予了忧伤,感性支配了理性。
想的太多的人不一定忧伤,但忧伤的人往往想的很多。“我”一遍一遍地想象夏受到惊吓魂飞魄散地从那扇大门跑出来,离开她。但真的是那样吗?不知道。“我”推想着“我”的命运将与怡芬姑母重合,真的重合了吗?还是不知道。“我”总是把“我”的命运往悲伤的地方想,虽然“我”存留着一点希望,希望夏能为了爱而无所畏惧,但希望是那么渺小,而且还被“我”一点点地扼杀。
“我”一遍又一遍地说“我是不宜与任何人谈恋爱的”,一遍又一遍地说是“我自己”的过错,一遍又一遍地说自己理解夏如果他离她而去。厄运还没有来,她就已经把厄运来临的责任自己扛上。她在用她所谓的理智思考控制她的情感,她在全副武装地建筑精神支架等待厄运的降临。
她说她不害怕,她说她不胆怯。的确,她可以独自一人在偌大的太平间给没有生命的人化妆而无所畏惧,她可以在朋友因她的工作纷纷离开后继续坚守这份工作,这的确是需要巨大勇气的。然而,她真的什么都不怕吗?她真的不怕夏离开?她真的可以当一切都没有发生过吗?她是一个女人,一个需要爱的女人。如若真不怕,真的可以当一切都没发生过,那她又何必想那么多呢?她完全可以悠悠闲闲地喝着咖啡等夏来就可以了。
她不怕无生命的东西,但她怕在生活情感上受伤。
当然,主人公的忧伤也是又很多客观原因的。从小父母双亡,跟着有着忧伤经历的沉默寡言的姑母生活,后又因工作被朋友抛弃,“我”孤独到只剩下与死人交谈。种种的经历,已让我对亲情之外的情感失去了信心。
没有结局,这似乎是西西小说的一种特色。有点让人难以接受,但小说毕竟是小说,即使你的好奇心多么强烈,也不管你想不想让它结束,它都会结束,只留下袅袅余音让人回味无穷。
不管最终如何,总之,故事已结束。但我想,如果文中的主人公是一个男人,像她父亲一样的男人,成功的几率是怎样的呢?
何菲 2010211341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