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秋枣儿红

(2015-09-23 23:19:31)
标签:

佛学

分类: 原创

 

现在的秋天水果多,葡萄、提子、苹果、桃子……但我对枣儿却是情有独钟,有着特别的感情,只因它承载了我们小时候太多的美好记忆和风物人情。

传说古代有一个村庄,位于山脚下。村里有个老实憨厚的青年小伙子,名叫俊山,父母早亡,家里很穷,靠上山打柴维持生活。

一天,俊山拿着绳子、扁担、斧子上山去砍柴,当他爬上山顶的时候看见有两个人坐在一块大青石上正在下棋。这两个人正是神仙,住在最南端的峪口峰下,这些俊山当然不会知道的。他一个人常年在深山里打柴,觉得孤独得很。今天,能有两个人在山顶上下棋,真是不可多得,他便把绳担斧子扔在一旁,坐在大石头上。看起下棋来了。

这两个人在这一盘棋的时间里,分吃了三颗红枣,并将枣核吐在身后地上,俊山便顺手从地上拣起,放在衣兜里。当这两个下棋者收拾棋子要走的时候,俊山才想起他还没有打下柴。当他转过身来拿绳担和斧子的时候,他才发现绳和担早都腐烂了,斧把也腐烂了,斧头成了一堆铁锈。俊山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这两个神仙看着俊山不解的样子,心里觉得好笑,告诉他说:他俩的一盘棋下了三年时间,他俩三年分吃三颗红枣,俊拥有了三颗红枣核就会力大无穷。如果把山上所有的树木捆成一捆还不够俊山一个人扛呢,以后再不用发愁日子难过了。俊山这才恍然大悟。这两个神仙临走时还送给俊山一本书,并告诉他在最困难的时候翻看,自有妙用,但在平常是不能随便乱翻的。俊山得了仙书喜出望外地回到家里。

三年来不住人的家,已经是破烂不堪了。俊山也不顾不上收拾房子,怀着好奇的心坐在灯下翻着书。他刚小声地念了“天兵天将……”几个字,顿时,赤面獠牙,身着盔甲,持枪握剑的天兵天将站得屋里、院里、房上到处都是,并大声喝到:“叫我们有何事干”原来这是一本调遣天兵天将的天书,俊山吃惊不解,急忙吸口气说:“山上拔枣树。”天兵天将又吼道;“拔下往哪里栽”俊山回答道:“山下村里”一霎时,天兵天将不见了。

第二天,人们发现山上的大小枣树都不见了,山下几个村的地里长满了枣树,而且都结出了又饱又大的红枣儿。

小时候 ,老家的人们思想意识很封闭,经济意识也滞后,苹果、梨几乎很少有人栽植,在秋季,唯一随处可见到的水果就是枣子了。沟边、羊圈、房前屋后,时不时会见到枣树长出来。村子周围各家各户都有枣树,而我家院墙外的那两棵就比较特殊,关键是成年在外的父亲见多识广,早早对它们进行了嫁接,长出的枣子又大又甜,不像野生的那么瘦小还酸涩。(编辑公众号:Sunny10179;作者微信号:Gavin10179

我能想起,每年一到枣子由青泛白,尤其是栆皮渐渐泛红,一帮到处乱窜的孩子们就盯上了它们。因为枣树品种不同,不是所有的枣都同一时间泛白、慢慢变红,有几棵早熟的枣树就被这帮顽童天天惦记,常常走到树下,看看左右没人,赶紧找几块石头扔上去,丁零当啷掉下几个枣子,捡起来赶紧就跑。偶尔,我也监守自盗,索性自己爬上父亲亲手培育的枣子树,给小伙伴们摘一兜兜枣子,藉此提高玩耍时的“话语权”。因此,枣子使我对秋季有了感觉、有了期待和盼望,也给了我小时候在小伙伴们中间相当的自信。


中秋枣儿红

后来看书才知道,枣是鼠李科枣属植物,落叶小乔木,稀灌木,高达10余米,树皮褐色或灰褐色,叶柄长1-6毫米,或在长枝上的可达1厘米,无毛或有疏微毛,托叶刺纤细,后期常脱落。核果矩圆形或长卵圆形,长2-3.5厘米,直径1.5-2厘米,成熟时红色,后变红紫色,中果皮肉质,厚,味甜。种子扁椭圆形,长约1厘米,宽8毫米。生长于海拔1700米以下的山区、丘陵或平原。广为栽培。本种原产中国,现在亚洲、欧洲和美洲常有栽培。枣的果实味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P,除供鲜食外,常可以制成蜜枣、红枣、熏枣、黑枣、酒枣及牙枣等蜜饯和果脯,还可以作枣泥、枣面、枣酒、枣醋等,为食品工业原料。枣又供药用,有养胃、健脾、益血、滋补、强身之效,枣仁和根均可入药,枣仁可以安神,为重要药品之一。枣树花期较长,芳香多蜜,为良好的蜜源植物。

在我们家乡枣树现在相当普遍,农历八月前后,枣子全红了,采摘时,家家户户就像过节一样。猪圈、牛棚、厕所所有地方全部用新土盖住,再用塑料布盖上,全家老小总动员,一个人在树上用长棍敲,老老少少都在地上铺的床单或塑料布上捡,欢声笑语不断,此情此景令人难忘。之后会将所有的枣归拢起来,留出一些蒸枣糕、熬枣沫糊,其他的全部晒干,一年到头用来蒸花馍,蒸甑糕,做腊八饭。多余的枣子,父亲还拿到街上卖,变成了我们的学费。枣子丰富的营养,把我们吃得圆嘟嘟、胖乎乎,脸蛋特别的红。(编辑公众号:Sunny10179;作者微信号:Gavin10179

枣子与我们结下了不解之缘,枣儿满红时,就是我们欢乐的时刻。早几年是父亲在树上打枣,等妹妹十岁左右的时候,经常是我们抢着要上树了,但父亲总是不放心,最多就是让我们爬到低处,摘点又红又大的,再象征性地敲一敲,就赶我们下去。他说,枣树上面刺多,孩子们都嫩生生的,伤着脸面了可不好。后来,因为盖房,枣树就被砍了。再后来,我们陆续考上大学、工作离家,故乡的枣儿就变成了我留在脑海深处的记忆。

其实,从古代采食果腹到后来种植,从古代给王进食之品到诸侯相互问候礼品,以至到儒家“三礼”(即丧礼、葬礼、祭礼)用品、明清时期皇室供品,再到后代随着经济发展人们有意识地大规模种植,枣作为果品在政治、经济、生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八月剥枣,十月获稻。在几千年的生活生产实践中,枣树与人结下了不解之缘,人们种枣、管枣、用枣、变着法儿吃枣,也写枣、诵枣、唱枣、画枣,枣就慢慢进入和融入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逐步形成了枣文化。枣的思想、枣的文化与枣乡的风物人情、民间风俗水乳交融,枣文化便在历史长河中随着历代传承越积越厚,变得丰富宽博,从不同层面、不同寓意、不同程度反映着人间万象。

枣被历代诗人写入诗辞歌赋中,咏颂枣树的诗文比比皆是。透过这些诗文,我们就穿越了时空隧道,能够尽情领略先前枣乡风光、感受历史沧桑、回味故人先贤和当代人爱枣的情怀。唐朝诗人李颀吟咏“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末落桐荫长”,唐代另一著名诗人刘长卿诗云“行过大山过小山,房上地下红一片”,宋代诗人张耒写到“枣径瓜田经雨凉,白衫乌帽野人装”,清代庆云县令桂山吟到“正是晴和好时节,枣芽初长麦初肥”,另有诗人也写到“丛林腾赤霞,千家射云红”,当代诗人更是发出赞叹“漫漫秋风夕照中,婆娑一树万珠红”,悠然和谐的田园风光跃然纸上。

宋代大诗人苏轼任徐州太守时欣然作词《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表达了他对雨后农村新景象的喜悦之情。 清代诗人崔旭写到“河上秋林八月天,红珠颗颗压枝园;长腰健妇提筐去,打枣竿长二十拳”,又有诗人写到“春风已过又秋分,打枣声宣隔陇闻;三两人家十万树,田头屋脊晒云红”,金秋时节小枣丰收的景象如闻其声,如观其景。清代李鲁“添得枣林路欲歧,行人道是旧西溪。红绫车慢梨花水,风暖沙柔陷马蹄”的诗句描写出了枣园的旖旎风光。

中秋枣儿红,不由回味着贫瘠却是温暖的少年时代,就想起了儿时摘枣时传唱的歌谣:中秋到,月儿明;枣儿红,叶儿绿;月亮走,我也走;归家人,共团圆。美味仙果献月亮,看我人间多逍遥……

 中秋枣儿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