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不思蜀波斯湾

标签:
佛学旅游健康美食文化 |
分类: 原创 |
自古以来,波斯湾素以贸易交通要道和海上丝绸之路而著称。
早晨七点钟出发,两小时后进入浩瀚无边的戈壁滩,除了高速路上奔驰的车,看不到一个行人或其他色调的东西,向窗外多望一会儿,就产生重度的视觉疲劳,可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不时向外看看,渐渐地看到远处地平线上有移动的黑点,驶近了发现是黑色的单峰骆驼在吃草。我们停车在路边,一步一个深坑走近骆驼群。只有一个放牧的人,他的脸、衣服和骆驼一样黑,猛一看还以为是一只会站立的小骆驼呢!看见两只小骆驼正在曲膝吃奶,我们就去索要骆驼奶喝,放牧的人倒很是热情大方,立马给我们挤来半盆温热的骆驼奶,小心翼翼地抿上一小口,没有任何异味,再喝几口,更加觉得异常鲜美。同行伙伴很开心,说:“呀,第一次喝了骆驼奶,真正的尝鲜噢!”大家放声大笑,在这辽阔的沙漠上。我们要给牧人钱,他说什么也不要。
小憩后,我们继续出发,连绵的沙丘,没棱没角的,天是黄的,地是黄的,往远处看天和地弥合在一起,不由地想起中国的一句古诗词: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中国古人太了不起,他们有点先知先觉,能无意中预言出一种遥远的后世的境象,简直是一语成谶!中国人的情感细腻浪漫,情诗在中国的古代文学作品中很占空间,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中国拥有很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人们生存的物质条件好,有情调对月伤情,迎风落泪。像“二十四桥明月夜,波心荡,冷月无声”这些精致淘气的诗句沙特人是断然写不出来,没有小桥流水,没有绿树成荫和烟雨蒙蒙,如何产生这些华美的篇章!沙特这地方容不得人多愁善感,只有生存的挣扎和悲嚎!穆斯林的颂经声虽然听不太懂,但悲凉呜咽之音贯穿其中,这与生活环境的恶劣密切相关。其实,波斯湾是阿拉伯海西北伸入亚洲大陆的一个海湾,介于伊朗高原和阿拉伯半岛之间,西北起阿拉伯河河口,东南至霍尔木兹海峡,长970多公里,宽56~338公里,面积24.1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约40米,最大深度104米。
沙丘外貌不断变化着,在接近海边的路上,沙丘表面有明显的海浪冲击的痕迹,简直就是古代海底的活化石。开车的默罕默德用憋足的英语对我们说:很久以前,这里是海洋。很久、很久以前,整个沙特到处都是海洋,因为人类破坏性活动太多,海洋面积不断缩小,成了如今小而明亮的波斯湾,沙特的国土大部分变成了沙漠,这是真主安拉对人们的惩罚,惩戒人们一味追逐物质享受,所以人们应该相信伊斯兰教、吃苦颂经,祈求安拉赐福后代子孙。他认为,伊斯兰教是全世界未来最有生命力的宗教。海离我们越来越近,天空开始变得蔚蓝澄明,空气也越来越湿润。国内的黄海、渤海和南海也都见过,照理说,天下大海一样蓝,应该没有什么新奇和激动,可我还是有点兴奋,波斯湾,梦想中的波斯湾、传说中的波斯湾,因为辽远而神秘,看见这三个字就觉得它会是珍珠般一样的海湾。到了海边,放眼望去,岂止是蓝,简直是蓝得发紫发黑,无涯的水域只是文静地蓝着,像个高贵的少女躺在石榴花下睡着了。想起古人遇到美境了说:奈何、奈何!波斯湾的美,我描述不出来。
最后我们来到了沙特著名的海边城市达曼,空旷的海边更是没有一个游人,除了我们和西餐厅的服务生。服务生捧上菜单,是英阿对照的,英文菜名也写得稀里古怪,看不太懂。趁他们点菜的时间,我独自一个人走到海边,暮色苍茫中,海面被西阳洒下一层桔红色的光,显得更加美丽神秘,我忍不住脱了鞋子,光脚踏进水里,感受波斯湾的万顷柔波。我久久恋在水里不肯上岸,直到侍者过来提醒,回到桌边,晚餐已做好了,波斯湾烤鱼块黄澄澄的,切开了看白得像冰冻牛奶,上面有美丽的线条是鱼骨纹,仔细看还有点玉树琼枝的意趣,尝一下美味可口。
皓月当空,面朝大海、享受美餐,海风徐徐,竟有点乐不思蜀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