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生活最豁达!
(2013-02-09 06:00:56)
标签:
守得云开见月明数年赛事路径紧盯校园 |
分类: 原创 |
张开您的双手,世间之沙便可穿过指间。双手紧合,您能感觉到的只有这些沙粒。
在很多方面,我们都将自己隔绝于生活的丰富性之外。我们在别人面前把自己封闭起来,作为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
我们所有人都是如此。
若您年轻时常对别人敞开心扉,您可能总是遭遇伤害。这些伤痛教会我们以不同的方式封闭自己:不让别人走进您的内心,用幽默来保持一定距离,在别人伤害您之前先下手为强,拒绝任何新鲜事物等等。
我们封闭自己,却错过整个世界。如此一来,我们也错过了生活本身。
因此,我们试着敞开心胸。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我们通过许多细小的事情受益良多,如今的我们比过去更为豁达。
敞开自己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我们会更多地接纳生活而不妄下论断,不论发生何事都能保持乐观。它意味着我们对他人少一些评头论足,更多一些容纳他人,并更多了解他们奇妙的个性。
它意味着我们比以往更充分地体验生活。譬如——
少评判,多接纳。
评判他人似乎是极为自然的一件事,但这样做我们就看不到人们本真的一面。同理,当我们评判身边的一切时——我们阻碍自己去发现更多。如果评判是无意识的,我们应当停止这种放任自流的状态,多加注意。当我们意识到自己正在做评判,就要转换,让自己停下并试图理解,然后接纳。进而去爱,缓解痛苦。我们应抛开自己对身边每个人乃至世界的期望,接纳人们的本来面目,正视真正的他们。接纳意味着我们不作任何改变吗?并非如此,而是指我们不要为事情不尽如人意感到沮丧、恼怒、挫败——相反,要去尝试减轻这些痛苦。
抛开目标。
我们中的一些人可能已经参与过不定目标的试验,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其中的深层的原由。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每当我们确立某个目标,也就限制了可能性的范围,因为我们定下了一个固定的终点(即目标本身)。举例来看,如果您说:“我们想在六个月之内跑完一个马拉松”,接下来您采取的行动都将围绕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比如马拉松训练)。可是,假如有人邀请您一同去冲浪,而您正计划进行马拉松训练,怎么办呢?或者,某项新赛事开展在即,而您在制定马拉松目标时并未料到这一点——这样真的更好吗?倘若您执意固守自己的目标,就会拒绝接受冲浪或新的比赛。这只是一个示例——当涉及的是我们的工作目标时,情况将更为复杂(更加难以阐明),因为会有更多、更广泛的可能性。我们并不是建议您从不设定目标(虽然这也是一种可能),而是基于每天、每一时刻的情况,您能弹性地把握目标。
去认识自己的防御机制。
作为对痛苦经验的回应,我们历经数年所建的防御机制有许多表现方式且各不相同。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很多情况下并未意识到它们的存在,这种防御是无意识的,因而显得强大且难以打破。那么,学着去认识它们。当您发现自己不愿做某些事,问自己为什么。也许那是因为您在过去曾有一段不愉快的经历。当您意识到自己正在伤害别人时,问自己为什么。当您注意到自己将他人或新的体验拒之门外,请多问自己几个问什么吧!
让自己像苍穹那样。
禅师曾有一个深刻隐喻:天空由物质构成(气体、灰尘、水分),但它包容着一切。这个“虚空”也关照其他生命,比如植物的生长。我们的内心当如苍穹——接纳事物的本来面貌,而不要区别相待。“这个好,这个不好”,这样说的话,我们就拒绝了某些东西。反之,我们可以虚怀若空。我们会将世间万物视为大家庭中的一部分。我们将一视同仁,待其情同手足。
正视您的恐惧。
恐惧是自我们防御机制的根源,它们同样具有强大的力量,当我们对此并不知情,当它们潜伏于我们内心的阴暗处。恐惧让我们拒人、拒世、拒生活于千里之外。正视您的恐惧,试着平静下来,在安静中倾听内心之声。审视恐惧,让心灵之光照射它们,恐惧将失去其力量。这样一来,您就能释放自己去接纳任何新的事物。恐惧不会产生智慧,只有恬静的心境才会盛开智慧的莲花。
抛开掌控。
我们不断争取控制——对他人,对自己,对身边的世界。定目标、定计划,衡量着我们的工作、期望及更多——我们试图在许多方面去掌控。毫无疑问,我们明白掌控只是一种错觉。它同样是对世界紧闭心门的一种方式:如果我们能控制世界与未来,我们将紧盯某些事物……却错过更多可能的路径。假如我们抛开控制,又会发生什么呢?这,将开启无数可能!
张开双手。
张开双手游走于世界。这是一个简单的实践。您展开的双手空空,准备着接纳世界,以及它带来的一切。行走于剑锋,奔跑在冰脊,无阶无梯,张开双手。雁过长空,影沉寒水,雁无遗踪之意,水无沉影之心。君不闻:记住家和万事兴,无须终日口不停;爱护家庭如爱己,不妨坦白与忠诚;一点笑容最可爱,家里立时见光明;忍耐任由风雨过,守得云开见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