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问自己,三个问题
(2012-12-27 06:52:04)
标签:
三个握手言和郁郁寡经济社会客观存在休闲 |
分类: 原创 |
我是谁?
倘若有人问起:“您是谁?”您会如何作答?是告诉对方您的名字?您的身份?抑或您是谁的谁?千百年来这个问题有着千奇百怪的答案,也困扰了许多人。
“我便是我!一个站在不同的角度就会扮演不同角色的我,一个与大众一样也有着欲望、世俗、心性和喜怒哀乐的我,是一个没有人能复制、也不可能重叠的唯一的我。
纵然“我”有很多角色,“我”有很多外在的表现,但终究“我”只是我,一个客观存在、不可能不与外在发生联系的个体。由此,一切的事物的表征与外在表现都不是“我”所能主宰的。
然,却可以通过“我”角色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甚至是逆转。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所要做的就是扮演好自己的每一个角色。
关于能量。
能量是可以感染的,也是可以转换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能量,或表现为正或负。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部门的领导主动作为、以已表率,时常与部门员工进行工作沟通,关心他们的成长成才,给予他们鼓励、宽容,体恤员工辛劳,为员工提供工作便利,这种能量的增长就能够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为部门创造效益。
反之,如果自己工作不作为,得过且过,心胸狭义,对员工漠不关心,在这种氛围中滋长的只会是更多的惰性,影响员工的工作热情,势必使工作处处受阻。这样说来,前者便是正能量,后者无疑就是负能量了。
现实中,正负能量的交织和变换无处不在。工作、生活中,许多人喜欢以自己的价值观、态度、标准来衡量亲人、朋友、同事或者是陌生人,自以为本该这样,自己是这样,别人也该这样,因此,当事物没有按照自己预想的形式发展时,其表现为牢骚满腹、郁郁寡欢。
这便是负能量战胜了正能量。在这种能量的气场里受伤害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您周遭的人。回过头来想想,与其针锋相对地让负能量累已伤人,倒不如平和地去审视他人在您眼里所谓的“欠缺”,潇潇洒洒地握手言和,主动地去激发正能量,以求得双赢。
关于快乐的本源。
想要拥有自己理想的生活,为什么明明拥有了很多却不快乐?原因很简单,那是因为您永远不知足。物质社会,外在的利益极大地放任了人性私欲的膨胀,于是,您盲目的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在同时您也迷失了自己的本真。
精神社会,外在的正负能量交织,不断的冲击着“小我”的成长,您希望得到的永远是正能量,以激励自己更轻易的获得外在的一切,于是您今天有了一点小成就快乐了,而明天您遭遇了一些小挫折就忧伤了,如此反复无常,让不快乐打乱了生活的脚步,折磨着自己的心智。
“为什么活着?活着是为了什么?”苦闷的时候很多人不止一次问过自己。“活着好累!”无论是都市的白领、还是基层的蓝领,甚至是农民工兄弟,或多或少都曾经发出这样或那样无奈的感慨。当然也只有活着的人才能这样自问。换句话来说,假如人之将死,大限来临的时候,谁觉得什么才是快乐的?如何又不快乐了?
请让我们回到生命的原点寻求快乐的真谛。
其实,活着本身就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这便是快乐的源头。我们从小开始有了父母长辈、亲人的爱,长大了有来自于同学、朋友、同事以及另一半的爱。这些爱是简单的、浓郁的、自然的。
而在格式化的生活中,在物欲横流的经济社会里,我们所追求的种种利益让最初的快乐迷失方向,在意念里,把简单的人际关系变得复杂,把原来切合实际的追求无限地放大,把原本该关心关爱的亲朋好友推到了陌生的边缘。是您的思想、执拗,让您自己变成了生活的傀儡,以至于心身疲惫,变得不快乐。
为什么?
为什么会这样?
套用一句老话来回答:“我们不知道一切的问题都是出在自己身上,只要改变了自己,改变自己的心境,所有的外境,包括人、事、物都会境由心转地随之改变。”我们是否会恍然大悟间真正理解了不快乐的原由?真正的快乐是由心而发的,并非外在所给予。
自己做好,世界都来。
也许,天下只有三件事:老天的事、他人的事、自己的事。
老天的事我们管不了、他人的事我们管不着,唯一可管的是自己的事。所以无论您的人生是意气风发的阶段,还是陷入低谷的阶段,或是平淡如水的阶段,务必牢记精心呵护、感恩、惜福地管好自己的事。
就算生活再忙碌,琐事再缠身,也请您暂时停下匆忙的脚步,审视自己,正视自己,问问自己,“我是谁”、“我有否散发出正能量”、“我快乐的本源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