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信仰与文化

(2012-09-05 06:40:50)
标签:

周国平

文化里

灵魂

信仰

《阿q正传》

文化

分类: 原创

 

近日,在异国他乡再读到泰戈尔和周国平的文字,心里油然而生了千种慰藉自己的理由。或许是本人和作者都喜欢泰戈尔的缘故,每次阅读周的文字就感觉有一种隐隐约约的亲切感。这些文字就同瓦尔登湖一样平静了我这从陡坡峡谷奔流而下的溪水般汹涌澎湃的心情。远方的潮雾气里灯火阑珊,读每一行,触心底每一弦,有所思,有所获。或许,是我慧根太浅,还来不及顿悟那些朝向净界山的捷径。作为凡夫俗子在思考灵魂的孤单与信仰。

“灵魂永远只能独行。即使两人相爱,他们的灵魂也无法同行。世间最动人的爱竟是一颗独行的灵魂与另一颗独行的灵魂之间的最深切的呼唤和应答。”这是周国平在与一个南极考察团到岛上时写下的。对于整个世界而言,一个小小的肉体是多么的微不足道,沧海一粟。可是包含在这个小小肉体里面却有一个强大的内心精神世界。这是怎样的一个精神世界呢?我认为大到囊括整个宏观的宇宙以外,小至进入分子内部更深。灵魂它不是现象界所直接了然的,只可以在现实的世界里得到行为印证,善良、丑恶、崇高、堕落。即使是两个人并肩前行,那么他们的灵魂也会不在一起。

“内在的孤独无法用尘世的快乐消除”。正是这个事实启迪我们走向自己的信仰。所以周国平也认为灵魂的孤独是为了独自才能找到的信仰。信仰对一个人有多么重要呢?

信仰与文化一样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文化主要包括:精神价值、生活方式和整体人格。整体人格就是人的言谈举止、爱憎观念以及生活态度。认识文化是人格的人不多,现代仅有鲁迅。他写的《阿Q正传》和《孔乙己》都是在写中国人的人格。

在公元前的几大文明中,仅有中华文明流传至今。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不要站在历史的小细节里,不要仅限于皇帝甚至于其后宫的私生活——要有整体脉络,系统把握历史。

中华文化的优点主要有三点:君子之道、礼仪之道和中庸之道。

一是人格模式上的“君子之道”,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人格理想,有的民族的人格理想是成为巨人,有的民族则希望成为先知,有的希望成为绅士、骑士以及武士等等。中华民族的人格理想是成为君子。二是行为模式上的“礼仪之道”,三是思维模式上的“中庸之道”,其本质就是反对一切极端主义。

中华文化的缺点主要是三个“缺少”。一是缺少公共意识,二是缺少法制意识,中国流行的是江湖文化,三是创造意识,中国人做事有个标准叫“没争议”,那一定是没有太多创造,一定是平庸的人才会没有争议。

因为信仰的缺失,所以我们目前遇到了两个麻烦。一是在权谋文化和大爱文化上,权谋文化占主要地位。以机场里书店为例,那里面的书大多是讲怎么克敌制胜,怎么成功,甚至如何在办公室战胜上司等。二是在民粹文化和理性文化里,民粹文化占主要地位,人们在没有判断力的时候的发言,是没有理性的。

信仰与文化又有所不同。

信仰可以是一种“通往安宁的持久的权利”。在一种境界里发现生活的意义。乔达摩王子放弃了富贵与名利,隐居丛林,从生活中真正的顿悟出来,而成为了普度众生的佛陀。因为他的内心层面的快乐是众人无法理喻的。没有钱财是物质的贫乏,倘若内心贫乏那就是作为人类和具有灵魂思维的生物的一个错误。

“灵魂只能独行,但不是在一片空白中进行。”当读到某些触动心灵深处东西,我们是否觉得跟作者一起在前进呢?那就是彼此的灵魂相遇了,虽然灵魂不是一直在一起前进,却看见了漫漫长路上清晰的履迹。这就是灵魂的交错点,灵魂的独行也并不孤单。我们相互感应对方的灵魂,穿过孤独的沙漠到达自己信仰的彼岸。而正是灵魂孤独的前行彰显了信仰的重要。

其实一切的信仰只是像一座桥,最终要到达的是精神上的一种境界。灵魂是在这样一座孤独的桥上走过,到达自己内心的深处扎根,得到自己真正的精神生活。也许,要去分辨一个人是否有真正的信仰,就在于这种内在的精神生活的有无。

当灵魂觉醒,内心的眼睛才能睁开。看见万物皆为一体,众生平等。当我们在“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中懂得了真正的大慈大悲。不会讥笑别人,不再可怜自己,因为世界对于这样的人来说一切都已经平等。自己的信仰就像一张被风吹的饱满的帆,推动着灵魂之舟去接受风暴的洗礼,去寻找智慧的源泉。

读周国平的文字,给心灵一种永恒平静的感觉,离开那些世俗纷扰,脱下名利的外衣,将发霉潮湿的心灵放在阳光下晾晒。像登山一样踩着他的足迹,能达到更高的地方,看到更加远大壮丽的风景,但是却没有心潮澎湃的感觉。正是这样的淡定带入了信仰,才成就了自身心灵的伟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