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音乐,享受人生
(2012-09-04 06:27:57)
标签:
音乐柴可夫斯基那曲魔力第六交响曲休闲 |
分类: 原创 |
快乐实际上很简单。
其实,快乐可以很简单。因为我们可以欣赏到很多人类历史上留下来的好东西,比如说音乐。我前些日子去听了柴可夫斯基交响乐全集,是最好的马林连斯基剧院乐团,捷杰耶夫是当今俄罗斯最好的大师,三场音乐会我都挑最好的票买,也就花个两三千块钱就看下来了,对我来说,这是人生一次特大的享受。柴可夫斯基第一到第六交响曲,我从初中就开始听,一到三部听得少,四、五、六这三部交响曲每部听了一百遍以上,再听他们现场演绎,这个感觉啊——就是太不一样了。这些东西不见得很贵,很多学生也都去听,如果实在觉得不乐意花这么贵的可以买张CD,几十块钱总买得起,我们的人生就能多一些这种美好的瞬间是多么幸福的事儿。
听音乐是一种快乐,千万别把听音乐变成为了听音乐而听音乐,甚至成为一种负担。比如说我学钢琴,到现在为止,练得很少,大概每周也就练习两到三个小时。有时候,当我们学会了一些东西以后,才会发现听音乐给我们带来的直接好处,间接还会有触类旁通的收益,这种例子不胜枚举。比如说学习钢琴教会了我什么?教会了我做事要把握节奏,在练习钢琴过程中有些时候怎么弹也弹不好,原因可能就是节奏没把握好,心里太过于着急。
听音乐是为了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
通过学习钢琴的亲身感触我发现,从个人角度来说,永远要对自己进行素质教育,不要盲目追求功利性极强的东西,不要抱着知道了什么知识就应该从社会上得到什么的心态。很多年轻人,毕业的学校有点儿名气,所学的专业还稍微不错,学历稍高一些,一下就膨胀和浮躁成什么样了?这种情况下知识不是他(或她)的优势,反而变成了他(或她)的劣势了,“我觉得我跟别人挣一样的钱、受一样的尊重就是不行!”人家是按学历给评价和回报的吗?社会是按照你为大众谋福利所创造的价值给予相应的认可!这种人就该多听听音乐,慢慢养心直至阳光。君不闻,养生莫若养心?
听音乐的益处是首先要先把自己变成一个快乐的人,身心健康的人、阳光的人。音乐中没有黄金屋,但是音乐中有人性。你会慢慢顿悟看清尘世中很多人的不幸是由于他们自己的贪婪,他们在管理自己的欲望的时候出了问题,他们在看待别人和整个社会时把自己摆得太大。
我始终认为,音乐是有魔力的。
静静地坐在窗前,放着我喜爱的那首钢琴曲《遇见》,悠扬的琴声仿佛把我带回了如烟的往事中。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所有的人,包括我也包括你,都会悄悄地摘下面具,卸下防备,偶尔面对一下放纵了的自己。有的人就像一首淡淡的乐曲,虽然没有高昂的前奏,没有行云流水的脉络,但总是那么沁人心脾,让人听过一遍就会爱上、就会珍藏。累了的时候,还是音乐默默地陪在我们身边,让我们笑的真实、哭的痛苦、爱的彻底、痛的明白……我一直认为,音乐是有魔力的。懂音乐的人都是有故事的人,当我听到那曲《卡农》时,这句话得到了印证。初听这首曲子,我并不了解它的创作背景,只觉得有一种令人窒息的情感在里面。音乐是弱起的,像是在倾诉什么,也许是多年以来的思念,也许是未曾说出口的爱恋。高潮部分的每个音符鲜明却不张扬,用一种内敛的气质感染着我,让我感觉到它强大的气场。一首曲子,折射出人世间的各种无奈和彷徨,想要竭尽全力冲破世俗甚至是生死的屏障,却只能屈服于现实。生命的轨迹还在继续蔓延,不会为了某个人的离开而中断,乐曲中灰色的乐轨与玫瑰色的和声,把这个亘古不变的事实演绎的十分完美。
一首曲子,我反复听了很久,记忆的海浪不断拍打着藏在心底的礁石。音乐是有魔力的,因为它汲取了每位用心的听众赋予它的生命的给养。
听音乐要有一个良好的由头,坚决不该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品味。比如说自己喜欢一场好的音乐会、一组好的音响,该买的就买,喜欢好的有钱就买。但绝对不是为了炫耀、不是为了发微博积累素材,而是打心眼里真喜欢这东西,这样活得就很纯粹、很简单、很轻松了。
世界怎么变,好的音乐不会变。
好的音乐两千年前很动听,一千年前也动听,五百年前、一百年前一直到现在和未来也将动听。别老听哈狗帮、爱来爱去死气活来那些东西,听点真正好的音乐。保持一颗平常的心,不孤注一掷,不赌咒发誓,不祈求奇迹,不想入非非,只是平缓而负责地一天天走下去,走在记忆和向往的双向路途上。秋风起了,芦苇白了,渔舟远了,炊烟斜了,也许这样的人生也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