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故乡的小溪
(2012-07-17 06:38:23)
标签:
杂谈 |
分类: 原创 |
人常说潺湲多发源于悠悠的山谷。
我家乡的有条小溪,就是从平坦的地下缓缓涌出,发源寨西流经寨南,环绕大半个寨子,后汇入大水塘。碧水清流,曾经给古老的寨子注入了永恒的灵气和活力,给孩童们带来许多的欢乐与玩趣。从春到冬,那弯弯曲曲的溪流就那样时缓时急潺湲于宁静的村落,伴着呖呖的鸟鸣,沙沙的风声,簌簌的落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流淌着。
流淌在黄土地,流淌在草叶间,流淌在绿苔上。
嬉戏于溪流中的小鱼,聚集在水草青丝间的蝌蚪与碧绿的原野,点水的蜻蜓,翱翔的飞鸟,倒影的垂柳,盛开的梨花,袅袅的炊烟,织就了一幅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绚丽多姿,富有生机的乡土美景。
我的少年生活与小溪密切相连。
初春,小溪解冻,潺湲的碧水溪流,在春日阳光的辉映下,给人一种透彻心灵的动感。夏秋,每天放学后总要逃离大人的管束,溜到溪边玩水;星期天,借着挖苦菜,要在溪中玩个够。三五成群的小伙伴下到水中捉鱼虾,打水战,你从南边截,他从北边撵,成群的小鱼儿总是从我们的包围圈中溜掉,谁要是抓到一条小鱼就会趾高气扬,招来一群小伙伴围观。灌上溪中泉水,拿回家中,放在最显眼的地方,放学回家,观赏瓶中欢快畅游的小鱼,由衷的喜悦就挂在童真的脸上。
小溪在寨南转弯处汇入一个大水塘。
水面宽阔,鱼虾很多,水草茂密,成为小伙伴经常汇集的游乐场所,也常常引来省城的打鱼人。那个年代,农寨没有什么文体活动,结伴玩水、游泳、溜冰、玩自制的木质陀螺,是多少代小娃儿不变的游乐活动。春暖花开时,我们常常收集一些薄瓦片,到清澈透明的水塘中比赛串水花。一群又一群小伙伴,围在大水塘周围,远远就能听到大呼小叫的争论声。再看那么模样,真是认真极了,先紧紧裤带,再憋足气,运运神,弓着腰,岔开腿,继而展开小手臂,随着呀呀的吼声,一块又一块瓦片从接近于水面平行的方向飞出掌心,霎那间,平静的塘面上同时出现一排排鱼跃式的涟漪,掀起一朵一朵小小的浪花。谁的瓦片在水面弹跳的次数多,串得远,谁就是胜利者。说来有趣,我的一个同伴投出的瓦片一次就能在水面弹跳七八次,每次比赛他都赢得小伙伴的一片喝彩声。看他神气十足的样子,谁都不服气,就是赢不了他。后来我才知道奥秘,他常常一个人偷偷跑到水塘边,练熟了一番好手法。就连老师也常在课堂常拿他苦练串水花的事例鼓励同学们:有志者事竟成。
据说溪水里含有多种矿物质,是乡亲们日常耕作不可或缺的源流和饮用水。春时,移植蔬菜瓜果要取水灌溉育苗;炎夏,干活的人们累了渴了要喝小溪水,掬捧泉水,那份清冽,那份甘甜会溢满身心,顺便躺在柳荫下,顿时化解舒散了所有的疲惫和困倦。有一年夏天,一群城里人来到村里,口渴之际不仅抢着喝溪水,还一个劲儿地讲:这水真甜啊!
那年秋天,我跟着大人到自留地里挖红薯,从艳阳高照一直劳作到西天红霞喷射,才匆匆回家。挑着一担红薯路过溪边小息的时候,我就趁机寻一片青流处,先在溪水中洗净双手,再对着水中的倒影洗去脸上的汗迹,趴在溪水深处尽情喝水,真是满腹惬意。正赶微风吹来,观赏倒映在溪中的蓝天白云随水波轻晃,总是那样悠悠不断的在水中一波一波绵延荡漾开来,好似永无尽头。此时,再找一块土坷垃抛入水中,那绵延的水中靓影就击裂成涟漪的碎片扩散而去……玩性正浓时,终在大人反复催促下依依不舍地离开。
1994年,我接到录取通知书,正值九月。
离开熟悉的故乡前,再一次独自漫步溪边,寻找儿时的梦境,回味大人们在地里除草施肥的情景,索性找一处水面宽阔处,又搬来一块石头坐下,就算静观潺湲,淡薄心境吧。把两腿两臂裹满细沙,晒一会太阳,洗掉,再涂上,再洗掉,直洗得双腿发红,双臂酸困。看那活泼可爱逆流而上的小鱼群,听那鸟鸣啁啾,儿时结伴欢乐的嬉水场景就像电影荧屏一幕幕在脑海中重现。
那时正当午时,红日高照,碧空万里,没有一丝的风,独自遥望西边天际蜿蜒的哀牢山脉,真是心旷神怡,悲欣交集!
怀念故乡起伏的山脉,怀念勤劳善良的乡亲父老,怀念翱翔在蓝天白云间的大雁,更怀念深秋时节小溪滋润下笑红脸的高粱地、金灿灿的玉米棒、沉甸甸的黄谷穗、散发阵阵清香的葡萄林,还有那日夜随风飘荡的袅袅炊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