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好的想法在哪儿?

(2012-06-18 22:03:02)
标签:

法中

想法

胸怀

思考

思维过程

教育

分类: 原创

 

无论在生活还是科研中,我们都知道想法很重要,因为没有好的想法就谈不上好的做法。但是想法从哪里来,怎么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想法?这是个有意思的问题。

我相信即便爱因斯坦等最好的科学家也未必明白他们的想法是怎么来的。更多的时候,我们把杰出的想法归结为天才或者幸运,但这种做法只能埋没前辈们的高明,也不会给我们真正地指导,因为不管是天才还是幸运都不是我们能够主导的。难道我们就只能束手无策么?从我近30年的观察、统计和分析来看,似乎没有那么悲观,有些基本的规则或者方法还是可以借鉴的,也有些明显的死胡同也可以明确规避的。

首先,好想法从文章中得不到。

我们总以为不断地阅读文章,直到有一天就会有想法。当然,小小的想法总是会有一些,但是我们会发现这些所谓的想法仅仅是他人若干个想法的组合,至多是小小的改进,发现了别人想法中一个小斑点,帮忙抹去。这不算是真正地想法,更谈不上好想法,只能算是较为自然的逻辑推广。一篇好的文章,想法属于作者,不属于我们。如果我们希望能够从中得到一些启发,那就只有一个方法,读文论不能只看人家的结论,而是要千方百计的重现作者的思考过程,再现作者的想法。这种再现实际上是对作者思考问题的一种模仿,当我们模仿多了,那么产生想法的思维过程大概就能够建立,用类似的思维过程,也许就能产生属于自己的想法。

其次,好想法是独立产生的。

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当然要借助于一些知识和基础,但是在借助于这些知识和基础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把前辈的想法和知识混淆起来,我们很容易被他们的思路所牵制。坚定自己的路线,仅仅借用前人的知识,是自我独立思考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我们很多成年人在思考常规问题的时候,言必称某某伟人或大师的想法、路线、判断等,这些都是独立思考问题的大忌。有时候甚至要刻意回避这些前辈的思路,或者远离这些思路。因为靠得越近,机会越小。好比在自然界中,不会有好多棵大树挤在一起。从一棵大树开始,起码要走上一段距离,往往才能有可能找到下一棵大树。当然,不能跑得太远——如果指望在沙漠中找到大树,肯定是常识缺乏。

再次,好想法不能用主观去思考。

这是个奇怪的说法,因为想法就是主观的产物,但是又不能用主观的意念去干预。是的,这里说的主观是指我们的经验和知识,我们可以依赖一部分,但是不能过度依赖,过度依赖自己有限的经验和知识,很容易造成经验主义,造成盲人摸象的窘境。这是我们绝大多数人常犯的错误。笛卡尔在这方面做得最为彻底,他知道自己在思考的时候要借助于自己的知识,但是他意识到那些东西总有部分靠不住。真正靠得住的只有两个:一个是很小一部分必须承认的公理或者基石,另一个是基本的逻辑规则。除了这两个,其他的知识或多或少都有疑问。我们也应该一样,要把自己的知识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肯定要认可,另一部分都要打上问号,即便很多事实证明了它们的正确性,也要打上问号。有限次数的验证并不是真正严谨地证明。

然后,好想法需要先有好问题。

很好的思维模式如果没有好问题,一样什么也没有,好问题本身就是个好老师。一个好问题具有如下特点:1、很基本,问题的解决能够解决一片问题;2、有启发,好问题能够开拓人类的视野,能够启发人类的心智;3、好问题具有多重难度,非常锻炼人。一个好问题往往是一连串的难点构成的,不是一个小的想法就能够完成的。好比一个珍珠不是艺术品,只是天然生得好,但是一个好的珍珠项链才是人类的杰作。4、好问题是经得住考验的。我们很多时候不能有很好的想法,本质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没有抓住好的问题。因为我们当下思考的问题往往可能根本不值得去努力,尽管表面看来多么时髦和热闹。一个真正地好问题往往只需要用一句话就能够概括,就能够让一个外行人明白。如果花了很大的劲都不能让一个外行听懂,往往不是什么好问题。这一点,学学白居易写诗就成。

最后,好想法需要好的胸怀。

有了基础,有了技巧,有了问题,剩下就是好的心胸。没有好的心胸,我们可能看不到前景,在胜利到来之前就已经放弃,没有好胸怀,我们可能看不到本质的问题在哪里,没有好胸怀,我们也不能产生高明的灵感。很多青年人很聪明,但是缺少宽广的胸怀,整天埋头于鸡毛蒜皮,这样的青年人不会有好想法,最多只能成为工匠。要有成为大师的雄心和格局,才可能产生一点点好想法。有宽广胸怀的往往勤于思考,只有勤于思考,才有更多产生灵感的机会。有宽广胸怀的人才能跳出当下的时髦,思考真正本质的问题。这一点看似很虚,但是这是人的判断的基础,这个基础不好,就不要奢谈上层建筑的宏伟。

总之,我们都希望有好的想法,但是好想法似乎总是跟我们捉迷藏。我们不要指望看看文章就能产生想法,好想法总是与人交流后自己独立思考得来的,而且必须是客观的思考得到的,还需要有个好问题作为促进,辅助以好的胸怀,或许加上点乐观,我们就能够产生一些很好的想法和做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