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为读书人歌唱

(2012-04-15 06:47:48)
标签:

中国书店

美国次贷危机

读书人

教辅材料

思想修养

文化

 

前几天在燕园畔,见到微风中一位母亲领着一个七八岁的女孩,女孩手里捧着几本刚买的新书从书店出来,一脸兴奋。母亲一边用手抹孩子额上的汗,一边盯着女孩红扑扑的脸问:“这回满意了吧?”女孩大声地说:“满意了,满意了!妈妈!”看了这情景我想:哎呀!现在还有这么喜欢书的孩子,看来书店对人影响太大了。

书店其实代表了一个民族的文化水平,有点像超市代表了一个地区的生活水平一样。而且书店和超市的水平是与社会发展同步的,你可以很快修一条公路,盖一座大楼,但你不能很快地开出一家高水平的书店。因为书店里的内容是要积淀的。写书的水平,卖书的氛围,读书的状态,其实是社会内在的反映。

社会上有什么,书店里也会有什么,比如现在社会上炒股票的人多,书店里教人如何炒股票的书也就多,这是中国现阶段投资群体和投资方式的反映。我在北美和欧洲时就发现教人炒股票的书特别少,围在这类书柜台前面的人更少,美国次贷危机前电视上还常有人卖教你如何炒卖房地产的课程录像,现在也没了,因为后来大家都知道上当了。如果那个教你炒楼炒股的人说的话灵验的话,他也就不用卖书赚钱了。现在我们这类书还很多、很多,说明现在大家都还深信不疑。

有人看书为了赚钱、有人为了娱乐、有人为了学习和丰富,这些不同也构成了今日书店的分类。比如现在书店里考试的书多,不管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公务员还是会计师、律师等各种专业考试,备考、教辅材料很多。考试是中国的发明也是传统,是很多年轻人改变命运的希望。我觉得考试是中国极好的一件事,是社会核心文化的一个元素。也因为大家相信考试制度是公正的可信赖的,这才买书学习努力准备。中国这些年许多发展得益于考试制度,看来不论什么系统,公正是首要的,公正的评价体系产生巨大动力,这与企业管理的评价系统是一个道理。

其实看书的目的是即时实用,还是技能研究,还是思想修养,含意还是很不同的。一个社会各种需求的人群都该有,但只把读书学习当成敲门砖应付眼前的需要,社会的思想厚度就不够,就没有痴迷,没有大学问家。这也是社会群体价值观在利益环境下的不同追求。中国书店里的书有个特点就是重复出版的多,翻译的多,经过多年磨练调研写的书其实并不多。看来真下功夫创新是个社会文化问题。最近,有位年轻的大学生因为证明了一个叫西塔潘的数字猜想,被聘任为正教授。我觉得这是件很大的事,可他能有当年陈景润对青年的激励导向性吗?还是说大家仅会认为这个年轻人很聪明,解开了道题,被提拔了个正教授,得了100万奖金?把这件事又当成一个很现实、很物质的事?解题是研究技能,对自然科学技能的探索也会塑造人的科学精神和思想道德,不格物——何以致知?这好像是古人对物质和精神关系的解释。如果那个20多岁的年轻人能够成为当下年轻人的新偶像,他解开的就不仅是一道数学题。

书店虽然也是商店,但这个商店卓然不同。过去的书店都是文人开的,作者、读者是可以坐下喝茶聊天的朋友。今天的书店虽然很商品化了,但街道上书店里飘出的书香和人们脸上露出的读书的快乐还是让书店充满了亲切和吸引。虽然今天网上书店盛行,美国的书店集团Barnes Noble已被亚马逊逼得破产保护了,香港的几家书店也因为付不起租金关门了,中国最大的民营书店光合作用也破产关门了——世界变化的趋势谁也阻挡不了,但书店里读书的感觉对我们来说是惬意和宝贵的,我为读书人歌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读书妙在有法
后一篇:学以致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