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
(2012-01-19 00:20:28)
标签:
杂谈 |
分类: 原创 |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即将来临,对于年轻人来说,过年是个小憩的驿站或者吃喝玩乐的大好时光;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讲,过年是能够使大家团聚的美好时刻,全家其乐融融地在一起燃放鞭炮、贴对联、看春节联欢晚会,那种情景真是其乐融融;而对于在外打拼漂泊的游子来说,过年是归巢的感召,是父母殷殷的期盼,那些行走在异乡的人们,心底最朴素的愿望就是:回家过年。
过年的味道
喜欢过年时那种喜气洋洋的气氛,更喜欢那种特有的、浓缩的味道。
一到过年的时候,一条一条街道,一座一座城市,一片一片田野,都是沸腾的,到处都散发着过年特有的气味。人们穿着新衣的气味,爆竹飞上天的气味,贴春联的气味,从每家每户的窗子里飘出来的美食的气味,人们相互拜年问好的气味,守岁的气味,给小孩压岁钱的气味等等。
没有什么气味比过年的气味更让人想家的了,也没有什么气味比过年的气味更让人思念远方的亲人了。拿我来说,可以一年四季都在外边漂泊,住地下室,吃大排档,但一到过年的时候,即使千里万里,我也要想尽办法赶回家,哪怕是在火车车厢里人挤人地站上一天一夜,在小公共汽车上蜷缩着身子坐在小板凳上。家的气味是多么豪华的五星级宾馆都无法提供、无法代替的,尤其是在过年的时候,他意味着团圆、亲情、兴旺、心愿,而这些东西是万两黄金都买不到的啊。
在故乡才能真正嗅到过年的气味,红烧肉的气味,老烧鱼的气味,晒好的热烘烘的被子发出的太阳的气味,门口一地洁白大雪上洒落的鞭炮和爆竹散发的硝烟的气味……您会泪流满面地拥抱这种气味,就像在没进门前,您早已在心底里伸出双手拥抱了自己的父母和自己的兄弟姐妹。这种气味是多么的醉人啊!
过年的文化
中国人过年,与农业关系较大。农家的事,以大自然四季为一轮。年在农闲时,便有大把的日子可以折腾;年又在四季之始,生活的热望熊熊燃起。所以,对于中国人来说,过年是非要强化不可的了,或者说,年是一种强化的生活。这样,一切好吃好穿好玩以及好的想法,都要放在过年上。平日竭力勤俭,过年时竭尽所能。缘故是使生活靠向理想的水平。过年是人间生活的顶峰,也是每个孩子一年一度灿烂的梦。在过年的日子里,生活被理想化了,理想也被生活化了。这生活与迷人的理想混合在一起,便有了年的意味。等到过了年,人们走出这年所特有的状态,回到生活里,年的感觉也随即消逝,好似一种幻觉消散。是啊,年,实际是一种努力生活化的理想,一种努力理想化的生活。
虽然生活的愿望难以成真,但中国人在不停地苦苦期待上,把理想愿望与现实生活拉在一起,用文化加以创造,将美丽而空空的向往,与实实在在的生活神奇地合为一体。中国人不把理想与现实分开,将理想悬挂云端,可望而不可及;而是把物质的和精神的生活视为一体,相互推动,相互引发,用生活追求愿望,用愿望点燃生活,尤其在新春伊始,企望未来之时,这种生活观被年文化发挥得淋漓尽致和无限迷人。
过年的记忆
儿时,我最喜欢过年了。因为过年的热闹与忙碌,总会带给一个孩子许多意外和惊喜。那时,爷爷身体好,人很勤劳,离过年还有二十几天,他便开始准备过年的美味了。他会一趟趟地跑县城集市,不知疲倦地与小贩们讨价还价,然后买回一大堆肉、鱼、猪脚之类的生食,这时家里的战场就拉开了。记忆中,过年的前几天,爷爷都是头扎手巾,身系围裙,在灶边炸年货度过的。有时,我睡醒一觉了,爷爷还没忙完,等我再睡醒一觉,眼前已垛起一堆像小山一样的炸鱼、炸肉、炸萝卜丸子、炸藕盒之类的吃食。那时的年,多美好啊,虽然一年中只有几天是富足的,但爷儿俩依偎在一起,虽没有热热闹闹,倒也其乐融融。
后来,我上大一的时候爷爷的身体突然坏到了极点,由于他一直血压很高跌了一跤之后就走了。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我恨自己不能在他最需要的时候留在身边。记得那一年暑假返校临走时,爷爷很期待地问我“过年回来吗”,我知道爷爷的心情,我何尝不想陪他们一起过个团圆年啊,但我也知道路费很贵,一次往返相当于我三四个月在学校里的生活费,那是我平生第一次害怕过年,离年越近,这种感觉越强烈,没想到那一面竟然成了永别,更没有想到的是今天的心情比那个时候还要更加难受。
夜——深了!今晚夜色很好,我在心里告诉爷爷我不会哭。远处依稀传来几声大人呵斥孩子回家的声音,我不禁想起了潘美辰的一首老歌。再过几个这样的夜晚就到大年三十儿了,我祈祷上苍,让普天下的长辈们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吧,只要长辈们健康快乐了,年轻人才会过得安心幸福。请原谅那些不能回家过年的孩子吧,其实他们也很想回家,只是有时身不由己或心不由己。更想对那些抱怨长辈管束和老人唠叨的年轻朋友们说一句:好好珍惜吧,有一天您会像我一样明白那是梦里才有的幸福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