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2011-11-11 05:56:06)
标签:
杂谈 |
分类: 原创 |
华安是我的一个认识已经多年的朋友,曾在深圳某软件公司共事,后来因工作变动又离开了好多年。不过他不像别的那些曾经的同事那样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模糊,慢慢淡忘,甚至于偶尔见面竟一时叫不出名字,而是一直保持着某种联系,眼前经常会浮现出他智慧且有些俏皮的模样。
华安经常会给我发一些短信,有转载也有自己的原创,都是灰谐幽默的短信,有的脑筋急转弯让人捧腹。看后总会为之莞尔,会心一笑。如果在网上遇见我在线,他总是彬彬有礼地问候一句,或者发一张“笑脸”,偶尔也会打电话聊一下。每次开始总以为会有什么事情要说,可是直到最后也没有把“包袱”抖落出来,原来就是纯粹的闲聊。不是有什么他认为有趣的事情与你分享,就是谦虚地说有什么事要请教,哪怕最近发现一个什么小玩意儿或是一道好菜也要特别推荐给我,还有就是也许我无意当中说的一件事他会记在心上,一旦有了结果就会很认真地告诉我。经常接到的就是这样的电话,却从未有什么要紧的事。
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这是古人对好朋友的归类。华安无疑当列其中。和华安聊天是很轻松快乐的事,长知识增见识,颇受教益,心情更是舒畅得多。说是闲聊,每次也是“主题”明确,华安的谈话风格是开门见山不作铺垫,不绕弯子,不枝不蔓,干净利落,绝不会东拉西扯没完没了。言辞不加掩饰,也不夸张,其间不乏妙语连珠,幽默有趣。有时想起他说过的话会不由得笑起来,这是一个乐观、健谈,让人开心的家伙。因为这个朋友不是无所用心无所事事之人,也是有责任在身的,不可能无端生出这许多闲愁,非得找个人倾诉一番不可,况且我自认为也不是一个最佳听众,他这样做到底是为了什么?有时我也会突然想:自己有没有可以这样有事没事打个电话唠上一唠的人呢?
要深入了解一个人必须得走进他的生活之中,从习惯和细节去认识他。华安是一个很会做吃的人,听他谈论饮食,你就知道这是一个无可救药的美食家,“烹”、“调”二字在他的眼中是有别解的,华安有几道拿手的招牌菜,在他的那个好吃者圈子里可是大名鼎鼎的。华安自嘲有点小资情调,家里有珍藏的威士忌和红酒,并特别提示:并不是就餐才喝,有时也会自斟自饮。听他这么说还真以为酒量了得,否则能这样放出狠话的吗?直到有一次应邀去他家里做客,才发现真相与印象大相径庭。那天,华安当然是亲自下厨料理,传说中的那几道名菜果然色香味俱全,令人垂涎欲滴。受到夸奖华安兴致更加高涨,频频劝酒,宾主尽欢,闲话酒话统统话过,本想见识一下主人的酒量,不料,华安未饮几杯就一头栽到餐桌上兀自酣睡了起来。不过,酒量不行却是性情中人,不作假,也敢于挑战,这样的朋友少有,从此以后印象更加深刻了。也许是有了这么一次“壮举”,华安经常会把他搜罗到的菜谱,甚至还会把所谓的解酒秘方发给我。我琢磨,这个人不仅是个有心人,还是一个极聪明的人,好在我自知这不单单是告诉一个析酲秘方,而是关心和劝诫。
如今生活节奏加快,人人皆忙,恨不能连喘息的时间都省去,闲聊成为多余和奢侈,还能有几人有闲暇有闲心和你闲聊乱侃呢?也许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有时给某人打电话,虽然他嘴上说没事,也很客气,可分明听得出来已经不耐烦了,有的则直截了当地说很忙。果如此吗?童话大王郑渊洁说:“一个人的成就越大,对他说忙的人就越少;一个人的成就越小,对他说忙的人就越多。”看来童话大王不仅童话写的好,对童话以外的世界也是门清得很,分析精辟精彩。可谓一闲一忙透视出人间冷暖。
闲聊并不是无聊之聊,朋友之间闲聊看似无关紧要,却是感情交流的重要渠道,可以缓解精神压力。有时聊过让人心情一下子开朗了许多,仿佛黑暗中打开了一扇亮窗,一扫心头的阴霾。闲聊还有助于启迪思维,很多的思想火花,优秀的创意都是在闲聊中不经意间点拨生发的。可以说,闲聊不闲。
事业无涯,生命有限。没完没了的尘事俗务总是在催促鞭策本已疲惫不堪的身躯加快赶路。有人说,我们控制不了生命的长度但控制得了生命的宽度,不过有人这生命的宽度上却写满了忙碌,难道这样的宽度就有意义吗?不管我们肩上的负担多么重,时间多么紧,有太多的所谓大事要办,我们有时也要有意识地停下奔忙的步子,让浮躁冷却,扪心自问:我的朋友在哪里?在忙碌中是否冷落了朋友?是不是把朋友的关心问候当作打扰?是不是自己需要得到帮助时才想起朋友来?如果你能不假思索地找到可以倾诉的人,如果有人愿意有事没事地与你闲聊一会儿,说明你是一个有趣的人,也是一个受欢迎的人。
想想华安,应该就是这样的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