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客家人的地方,就一定有客家娘酒。

标签:
粤东客家娘酒客家人酿制大碗杂谈 |
分类: 原创 |
粤东北客家地区,家家户户几乎都精熟于酿制用糯米发酵而成的客家娘酒。故有客家人的地方,就一定有客家娘酒。
客家人从中原地带南迁时,为了适应南方炎热、潮湿的气候和依山而居的环境,用自种自收的糯米和老井的水酿造出了又香又甜喝起来有点粘口的酒。客家娘酒其实类似于江浙一带的黄酒。由于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母亲,而被客家人恭称为“娘酒”。在客家地区,母亲生儿育女都离不开客家娘酒。母亲怀孕时,吃的是酒煮鸡蛋。生孩子时,吃的是娘酒炖鸡。客家妇女坐月子,哪一个没有喝掉几大坛子的娘酒?哪一家不是满屋氤氲着浓郁酒香?左邻右舍哪家没有分享诱人的娘酒?喝客家娘酒,让母亲舒筋活血、驱湿散淤、养颜健身、恢复元气,婴儿生长得白里透红、活泼可爱。客家娘酒就像母亲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智慧的客家儿女。
客家地区,因男性青壮年人多数外出打工,田头地里,妇女使牛犁耙耕田十分普遍。山区气候多寒冷,客家妇女从事繁重的水田体力劳动,喝上一碗客家娘酒,暖暖身,润润心,浑身便有使不完的劲。客家妇女健壮的体魄、俊俏的容颜、开朗的性格、勤劳的秉性无不与那大碗大碗的客家娘酒相关。
对于客家人来说,逢年过节或祭拜祖宗时,必有自家酿制的客家娘酒。又因在蒸煮中部分地区根据喜好加入了红曲,所以酒色显醇红色,在亲朋好友欢庆、婚嫁喜聚或宗族祠堂祭祀时更显庄重。喝客家娘酒,讲究的是大瓷碗,要大口、大口地喝,图个酣畅痛快,图个淋漓尽致。用大瓷碗满满地盛上一碗,欢声笑语中,盛满的是对一年丰收的喜悦,盛满的是一大家子的团团圆圆,盛满的是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客家娘酒度数低、营养高,客家地区男女老幼多少都能喝上一大碗而不醉。客家人热情好客,一般用锡制酒壶装酒,一壶大约有三斤左右,以保证客人喝个够。有客家山歌为证:哩只老酒真系甜(这个老酒真的很甜),食哩一碗就想三(喝了一碗想喝三碗),食哩三碗还想爱(喝了三碗还想再喝),请你同伢装壶添(请你给我再添一壶)。
更有那一曲《客家娘酒》唱道:“娘有了喜(孕)就是有了我,娘有了我就有了那个酒,客家娘酒、客家娘酒、娘酒,娘抱着我,地抱着酒,我和娘酒手牵手,娘是我的大宫殿,地是我的小酒篓,娘是我的大宫殿哎!地是我的小酒篓。十八个冬夏我的娘酒,十八个春秋我的娘酒,默默地收藏着爱恋不说话,紧紧地封闭着,醇香不开口,不开口。单等到,单等到花轿过门那一夜,单等到花烛报喜的那一夜,花烛报喜的那一夜,客家娘酒,客家娘酒,客家娘酒,客家娘酒,把我的心上人啊,把我的心上人啊,香他个透!”可见客家娘酒深藏在每一个客家人心中的那份情结。
如今,客家娘酒早已不再只是女人坐月子和迎娶婚嫁的专用品了。客家娘酒成了亲友间往来赠送的礼品,从客家地区出来闯世界的人或者探亲返乡归来的人几乎都会拎回几大罐家乡父老酿制的娘酒,每见此,路人皆知此是“客家人也”。客家娘酒就像一根无绳的带子,一头牵着家乡父老的期盼,一头牵着游子的手。每有客家娘酒,家中定是呼朋唤友,在人来烦杂的世界中,大口品味着浓浓的亲情和友情,酒意微微中,飘然惬意,不醉不归。客家娘酒还漂洋过海,成了海外侨胞思乡的引物。那清甜的故乡水,那厚厚的思乡情,都浓缩在一碗碗醇香绵长的客家娘酒中,无不串起海外游子的思乡梦,恍惚中似乎又回到了儿时在乡村炙酒时房前屋后禾草烟雾弥漫玩伴无忧嬉戏的情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