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原创 |
小的时候人们受的教育总是“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要孩子们去读好的书,好学向上,喜爱读书,并且相信读书是好事、有好处,可以成为好人或有用之才。稍稍长大以后我才听说一种反讽的说法: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可见读书也有害处,特别是方法不当,亦可误人终身。步入中年才悟出新的座右铭:读闲书、闲读书、读书闲。其实我从小就有读闲书的习惯,大概许多人都是如此。后来学校与家长总是横加干涉,怕小孩子爱读闲书,误了正业。《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也遭如此待遇,可见大约自古以来就是这样。记得小时候最喜欢的成语惯句就是“开卷有益”。仿佛得了尚方宝剑,可斩一切来使。凡有前来说教的,一律“看刀”!
https://ayg7la.bay.livefilestore.com/y1mYtF4anYo2tX6_CstkR_ns1pffRo05YbvCF9146wHLLKSOu9miqrZUJ8DLJzB5gA-mcI4KD6Z3iMY_GBExOQvlmFs8_qtI9KoTN6mkWt35c2kWejCyQ6GykAaqfuZlxevNaS35eAri53rJGcNAOXhFA/1.jpg
说来也怪,长大以后看各种伟人回忆录,好像没有一个不是小时候爱看闲书的。似乎那些只读好书的,到头来都误入了读死书的泥潭,以至于“读书死”了。抑或正相反,那些读了好书、至少不乱读闲书的人,皆成正果,各自安居乐业、飞黄腾达而不图虚名。于是坊间所得各种自传的传主,不过是些酸穷腐儒,一辈子只能看别人吃肉而自己喝汤。当然,毕竟中年才更适合于读闲书。抛去了学堂和初入职场拼搏的压力,如果已养成了读书的习惯,此时在工作之余读书,多半能光顾几本闲书。亦不会再遭到长辈或严师的指责,真正开始有闲去读书。进入有闲读书的状态,才发现“读闲书”与“闲读书”迥然有别,绝不仅仅是一个小小的文字掉包游戏。即使是在闲时读书,大部分人也未必会是去读“闲书”。很多人都很爱直奔热门畅销书而去,肯光顾“闲书”的恐怕为数极少。大概我是自幼在“开卷有益”的招牌下养成的恶习,放下热门畅销书不读,偏爱去惠顾冷门“闲书”以为乐趣。如今常常斜倚在清华园清新、幽静的林间秋千木椅上,每每信手拈来,全凭一时之兴趣。所选陈年旧书,大部分都是国家图书馆里无人问津故纸堆的零星片点,有的居然还有尚未有被翻阅过的记录。每次看见管理员临时加贴附页、盖上鲜红的首次出借归还日期,总有一丝半毫歉意,因为总觉得自己给人家平添了些许麻烦。
https://ayg7la.bay.livefilestore.com/y1mytHZpXVaxm-pIBIDGVIkwHa_ezvT73GVGXRhgvaf2S433qiYeLF_rhgl-kZnvtP-bqclZAdQsCRd2CVCu5hUk9ULBUgCjbcUq653kE2bpD4-CBVPm7cf_dEG9whW9E3p8bDZoxdaFip4yWUSTQd6Gw/2.jpg
刚才路过听涛园的时候,忽生感慨:原来这书也跟人一样有“闲”“忙”之分。有的先忙后闲,有的先闲后忙,各有各的命。有的生来便是劳碌命,还有的从来就没打算忙过。最可怜是那些追加印刷而印数过大的畅销书,等到上市,已成明日黄花,厚厚地堆在那里无人理睬。就像是求职市场上刚刚过气专业里的求职人员,蜂拥而来,楚楚离去。也有的书,本是闲书,也没打算忙过。天长日久,竟成了孤本、绝本。忽然有一天命运完全改变,成了抢手的宝贝,大批抄本、影印本不断诞生。观人生,何尝不又如此。“读书闲”,则是读书的又一层境界。在这人事纷争的繁忙世界,对于有读书习惯的人,一卷在握,便能宁静致远。而且,两耳不闻窗外窗内事,我想也许才是其保持身心健康的不二法门。有书读,方能心安勿躁,有书读,才感觉是在彻底休闲。在这样的时刻,往往终于追回小时候点着煤油灯彻夜闭门读课外书、当然也常是闲书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