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端详知识

(2010-06-17 15:49:52)
标签:

杂谈

分类: 原创

 

众所周知,好的知识是重要的。可是,不同的类型的知识带给人的回报是不一样的。最近看了一篇文章《科学家被社会边缘化》,讲现代社会人们太过现实而急功近利,作为需要长时间巨大投入的科学研究领域里,很多科学巨匠忍受着长期的寂寞,其为社会所认可的程度远远不及一个刚刚出道的歌手或球员。渊博的知识带给他们什么呢?历史会记住他们不为人知的名字吗?如果孔乙己、范进之类的悲剧,是由于科举制度,这一统治者愚化、统治社会知识分子的良方妙法,如何解释现代社会里知识分子的寂寞与无奈呢?

 

 https://ayg7la.bay.livefilestore.com/y1mYYnjfNt-dLqYBXySgMYiAYiehuOHGf2AAoK_HDMXo-arWFSoQ2WmGiz6gSWqYhWS4qDS9mrsJNiRBdSOUeW0NL4pEwKKutHmFw7y0OHvKGBGuqRZsfOH6UNd1FWPAxaqwZvNWiJSwex8Jyvr-5yyvA/0.jpg?psid

 

不要苛求科学家都如袁隆平、王选、李振声等人,不要苛求学者都如季羡林、王朔、余秋雨等人,不要苛求人人都如国家首脑。毕竟他们只是以亿为分母,以个位为分子计算的结果。对于绝大多数学者、科学家来讲,他们同样是精英,是社会的精华,他们的价值同样需要社会来认可和接受。然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里,庸俗和八卦却远比科学来的实惠。看充斥我们视野的电视节目、电脑资讯、报刊杂志,80%——90%是娱乐八卦内容,科学和科学含量的内容少的可怜。这难道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时代的主旋律吗?于丹的讲论语,火遍中国。她在传承、创新着古老而传统的中国文化,就文化而言,于丹的知识是丰富的,从她妙语连珠的谈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静下来,我们细想,于丹带给了我们什么。对生活的从容与淡定,对人生的知足常乐。这对于发展中的中国百姓来讲,也许是最好的安定的良药。面对发展的不平衡,面对贫富差距的拉大,面对社会上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下岗、失业、腐败、看病难、上学难等等。论语给了人们很多的精神给养和慰籍。网络文化呢?作为双刃剑,网络的快速、便捷、互动给我们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了很多方便,但是,沉迷于网络又是多少青少年走向自我毁灭深渊的罪魁祸首,还有那些不健康文化的传播,坑害了多少花季的少年。牛顿曾经用画圆圈来比喻知识已知与未知的关系。他说:知道的越多,圆圈越大,未知的就越多。这个道理在今天的社会里仍然是适用的。科学家们为了未知的知识,不计名利,甘于寂寞,付出毕生的精力于科学研究。他们也是人,同样需要生活,但对于他们来讲可能真是做到了“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与很多精明的人相比,他们可能就是“书呆子”了。

 

 https://ayg7la.bay.livefilestore.com/y1m4CVyaj951C5ocvlnNzd8OSBzoJhWfOXYaFWJEVJ8kFK21uVqP30nz_sO4Ph2Lf0T5YbvxKosB6k7lRRciYQ7cZEbEsq_udSWQ7JWiQ_8raM5LxMiivlwSukDD5ELesVcHYrSv0peSIBOLxuUlRu8cw/1.jpg?psid

 

书呆子的知识是不必怀疑的。可他们心中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是他们很难逾越的鸿沟。之所以称之为书呆子,因为他们除却心中的理想和支配理想的知识构成外,没有太多的社会知识。或许他们是执着于自己的知识的所向,或者不屑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或者天生就是科学的奇才,生活的弱智。他们或乐此不疲于汲取与开拓,或者无奈而回避于自己游刃有余的空间。成果见证他们的人生价值,而不是人们对于他们名字的烂熟于心。书呆子还有一种,是在社会上洋相百出,处处碰壁的那种。他们天真的处世观点,太过小看了社会的冠冕堂皇、暗潮汹涌。他们从书本、文字里走出来,循规蹈矩的做着自己认为该做的事情,殊不知,别人的讪笑之中,多少鄙夷和轻慢。知识给我们自信,腹有诗书气自华。在尊重知识的人眼里,知识的富有者是高尚的、可贵的。知识给我们羁绊,高处不胜寒的尴尬、无奈,让知识的富有者不得不抛弃神圣的、美好的东西,伪装上一些自己从内心就厌弃的粗俗与市侩。知识塑造人、人组成社会、社会审视人,人端详知识……

 

https://ayg7la.bay.livefilestore.com/y1mdh3GhqiYeaNUl6Bgwpu5ZcEMCyorUserGBNRaphOG2Wo8Ilt_LmTRdvAvhEynXyqJ7kMcPGfF0ZgSKgHRa-XwWnvZpLBBuMhsRvyYMksiBaoQwjEV06uBtLn7HDTUkEq3HLwBJcOwwQo3dxO9SLr5w/2.jpg?psid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