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原创 |
在《陶庵梦忆·孔庙桧》一文中,张岱详细记录了一棵桧树的经历。
那棵桧树是孔子亲手种植的,就生长在孔庙里。桧树历经周、秦、汉、晋千余年,到晋怀帝永嘉三年(309),桧树枯了。这一枯,就是309年;在此期间,孔氏子孙一直守护着它。到隋恭帝义宁元年(617),桧树复活了。复活51年后,到唐高宗乾封三年(668),桧树再度枯死。枯了374年后,到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桧树重又焕发出生机。到了金宣宗贞祐三年(1215),桧树遭遇兵火,枝叶全被烧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高有两丈多。过了81年,到元世祖三十一年(1294),桧树重又长出新枝。到了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桧树已经枝繁叶茂了。
这真是一棵神奇的桧树,在几千年的岁月里,几度干枯,几度复活。其实,在桧树看似干枯的日子里,深埋在地下的树根一直都还活着,一直都在默默地吸收养分积蓄力量。待到时机成熟,干枯的桧树重又爆出新芽,焕发出勃然生机。
一棵树,哪怕经历了火烧雷击刀劈斧削,只要根还活着,那它就能够重新迎来生命的春天。那么,一个人呢?
我的一位朋友,多年前下海经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但不幸的是,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他的公司遭遇了灭顶之灾。就在他焦头烂额筹措资金以渡难关时,他的妻子却卷走了家中所有的金银细软,与情人远走高飞。巨大的打击,令他彻底病倒。我去看他的时候,他躺在床上,头发凌乱,眼窝深陷,眼睛里布满血丝,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更不幸的是,就在他身体稍好外出散步的时候,一辆疯狂的摩托车,将他撞倒在地,导致右腿骨折。那些日子里,我对他充满担心,担心他熬不过去;毕竟,从人生的顶峰狠狠地摔到谷底,这样的落差,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得起的。
但我的担心却是多余的。半年以后,我在夜市的地摊上见到他。他正笑容满面地向摊前的孩子介绍他的玩具。他的生命之舟,在一度搁浅之后,重又扬帆起程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何尝不是一棵树呢?一个人无论承受多少打击经历多少磨难,只要心灵不曾绝望,那他(她)一定能够走出黑暗的长夜,迎来人生的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