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学习 |
彩云之南,祖国美丽的南疆,我童年玩耍和少年时代生活、学习、成长的地方。自从上大学,我就离开了故乡,一直在外漂泊,至今已整整10几年了。然而,10余年前我在故乡所历、所见和所感的许多奇特人文景观,仍像电影中的镜头一样,不时地在脑海里重现,有时甚至还出现在梦里,那么清晰生动,那么令人神往……
挑担女
头戴斗大竹笠,月天身披蓑衣,她们成群结队挑着担子,扭着腰身疾走在广阔无垠的田野上。
春天,她们为水田里抢插的男人们挑来绿色的秧苗。
秋天,她们为稻海里挥镰的男人们挑走金色的稻谷。
她们结实的肩膀上,顶压着一根根上下不断颤动着的扁担。她们灵巧的双手,紧紧地抓着扁担两头箩筐上的绳子。偶尔,她们会略做停步,只见两手那么轻轻一拨拉,肩颈微微一耸动,百斤重担便巧妙地在刹那间完成了一个完美的换肩动作。
两头的箩筐一起一落地颤动,肩上的扁担颤悠悠,颤悠悠——她们是大海里搏浪飞翔的群鸥!
两头的箩筐一起一落地颤动,肩上的扁担颤悠悠,颤悠悠——她们是稻海里闻香起舞的彩蝶!
啊,她们成群结队扭着腰身疾走在田野上,挑来春的希望,挑走秋的收获。广阔田野因她们的出现而生动了起来。她们是勤劳聪慧的滇中挑担女。
她们,就是我们尊敬的姑姨!
插秧赛
南方,早晨,水田。一轮红日从东方天际冉冉升起。
一群支农学生在开阔的水田里点插秧苗。随着他们弯着的身子不停地向后挪位倒退,一片绿色如地毯般摊开在平整的水面上。
紧张激烈的插秧比赛在进行着。
突然,一个少年直起了身子,把裤筒高高地卷起来,双脚叉开,站在水田里。随后,他猛地一抹脸上的汗水,高举双手,朝着刚刚升起的那轮红日,极尽全力地高声呼唤起来:“嗬、嗬、嗬、嗬——!嗬、嗬、嗬、嗬——!”在春天开阔空旷的田野上,唤声宏浑、响亮、激越。
这是激情的抒发!这是青春的呐喊!这是豪迈的挑战!
被这喊声激励着了,弓腰插秧的少年们歪斜过头来朝他们的这个伙伴欣赏地一笑,然后就以更快的速度点插起来。
被这喊声感动了,一位后脑勺挂着两条油黑小辫子的少女笑着给他递过来一碗清洌的山泉水。
少年接过大白瓷碗,两手向上一端,仰脖“咕咚咕咚”地一饮而尽。
刹那间,只见刚刚喝下的水,在炎炎烈日的强光照耀下,已经变成了他满脸豆珠般闪闪发亮的汗水!
左脚舞
左脚舞,是彝族的传统舞蹈。左脚舞有1000多年历史,三月会已有近400年历史,早在康熙41年(1702年),就有左脚舞最早的文字记载。左脚舞的故乡是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的牟定县。左脚舞传承千年经久不衰,是目前云南彝族人聚集区流行最广、影响最深的彝族舞种,被誉为彝族文化的活化石。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七至二十九是民族传统盛会“三月会”,届时,既是彝族歌舞的海洋,又是商贸活动的热浪。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世间有一条恶龙,兴风作浪,造成洪水危害。两位
彝族青年阿里和阿罗勇敢地站出来,前去制服恶龙。彝家人民在阿里和阿罗的带领下,一齐向恶龙开战,恶龙见势不妙,赶紧逃回龙潭。人们抓住时机,把事先烧红的栗炭往潭里倒,倒满后又抬石头、挖泥土,把龙潭填平。还怕夯压不紧恶龙翻身,就在上面燃起篝火,边唱边跳边跺脚,三天三夜恶龙终于死了。为了庆祝胜利,彝家人用恶龙的头、皮、骨、筋制成月琴,聚到一起跳脚弹琴,口唱左脚调“阿里罗”以示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