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要轻易地让别人激怒你

(2016-09-21 18:14:31)
标签:

情感

 
 
在南开读研的敏哥是个雷厉风行的女子。
 
正是因为她做事情总是摆在台面上,从不藏着掖着,所以才有了“敏哥”这个霸气的称号。中秋节这才刚过半天,她就打来电话,跟前我说了一件发生在今天上午让她“哭笑不得”的事情。
 
原来,敏哥作为南开的学生代表之一参加了天津市南开区今年的中秋民俗座谈会,在会上还要做十五分钟的主题演讲,照例有许多民俗领域的专家学者与会参加,所以敏哥精心准备了演讲的稿子。她做任何事情都很周密,然而就在她主题演讲开头,还是出现了一点小风波。
 
原来她在演讲开头说了一句:“祝在座的长辈和哥哥姐姐们月饼节快乐。”
 
等到演讲完,后面的专家发言:“刚才这位女孩子开场的话,反映出当下的年轻人对传统文化节日认知的一种片面性——中秋节的确是要吃月饼没错,但中秋节除了吃月饼,还有许多的民俗和文化底蕴在里面,比如嫦娥奔月,比如赏桂花,观潮,燃灯,猜谜。可眼下的年轻人他们不了解这些,就以为过中秋就是吃月饼,过端午就是吃粽子,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的传统文化迟早有一天是要失传的呀!”
 
敏哥听完就坐不住了,但是毕竟是代表学校而不是个人发表意见,她只能等到所有代表发言完毕,再随机发言。终于所有的既定发言结束,敏哥举手要求做临时发言,她上来就说:“各位老师,我不认同刚才这位专家的发言。”
 
“那你是觉得,月饼节这么不严肃的叫法没有错了?”那位专家问她。
 
“是的,一个民族的文化,不仅需要年轻人去了解传统,也需要我们的专家去了解年轻人在想什么,因为他们才是传承的关键。我所说的‘月饼节’,月者,谓之曰明月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谓之曰思念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饼者,谓之曰美食也,‘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谓之曰乡愁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难道不是很生动么?用这样特殊好玩的符号向外界传达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认识,更生动形象。如果没有南瓜灯,那万圣节的故事不好玩儿,如果没有火鸡,感恩节也不会是感恩节。我觉得作为年青一代,就要有我们自己的想法,你逼着人家外国人吃我们的五仁月饼,吃粽子叶,人家一定不会觉得好吃。所以月饼才有了抹茶馅,才有了巧克力馅,才有了咖啡馅,正是在这样不断的改良和适应中,我们的中秋节、春节、端午节,才会逐渐影响更多的人,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的软实力。”
 
敏哥滔滔不绝的一番话,说得那个专家哑口无言。
 
如果当场敏哥就认输了,那说明她代表的年轻人一茬儿的确不怎么样,可如果敏哥因为专家的片面之语而发怒了,那显然是在对一只老牛弹琴而已,空费唇舌还要气上几天极不划算——敏哥不愧是敏哥,你解释你的,我不跟着进套儿,我解释我的,硬生生把你的给压下去还让你无话可说,这才才叫本事,才能让人对你心服口服挑不出一点毛病。
 
听敏哥说完,我问她:“你心里是不是特别解气?”
 
我感觉敏哥在电话那端摇了摇头,说:“我为那个所谓的专家感到悲哀。”
 
我特别明白敏哥这话的意思,也特别感同身受。
 
当然,大多数的人并没有敏哥那样的知识储备和见识,也不具备她身上那种天生而来的好口才和临危不乱的应变艺术。但在我们生活中,却也会常常遇到一些根本就说不到一块儿去的人,只要一听到他们开口说话,就恨不得一巴掌将他拍死在春天里。
 
你在这边因为中国队又多拿了一块儿金牌而欢呼和热泪盈眶庆祝呢,旁边就有人给你来一句:“举国体制花纳税人那么多钱,不拿金牌好意思吗?”;
 
当你们一群人在讨论《美人鱼》多么烂片无敌无节操圈钱的时候,就会有人冒出来说:“你们知道吗,我们都欠周星驰一张电影票。”;
 
当你好久没有收到老同学的电话还没来得及高兴寒暄,那边就给你来一句:“看你平时总发朋友圈,一定不忙吧,你文笔那么好,给我写一篇软文吧,还能练笔。”
 
我想遇到这些人的时候,我心里可能会这样说——我们只是被运动员感动了好吗?你可以去别的地方讨论举国体制;我们只是在说周星驰这部电影很烂,并且没人欠他什么电影票,从《西游降魔》欠到《美人鱼》,欠你大姨啊欠;让我帮你写软文想起我来了,你连一个赞都没舍得给我点过,我凭什么给你写?
 
是的,我们常常被激怒,被一些奇葩的人说出来的奇葩的话做出来的奇葩的事搞得心烦意乱,这个时候你会去解释,会去反驳,甚至会去批判他们——却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这些奇葩为你准备的“陷阱”——也许我们无法像敏哥一样拥有上帝视角和辩才——但如果一旦这些奇葩和奇葩言论以及奇葩行为干扰到你的时候,你首先千万不要愤怒,并且避免与之争论。
 
常与同好争高下,不与奇葩论短长。
 
争论和反驳、批判只有发生在与自己同处一个层级的人之间才会有意义,也才能有一个良性结果,即便最后争论无果,其过程也会使双方受益,如两个思想家之间的辩论,两个知音之间的探讨,两个武林高手之间的过招,所谓棋逢对手,高山流水,说的就是如此。
 
不要选择去和那些奇葩的人争论,和那些奇葩的事情较真,因为他们会把你的智商和情商拉低到与之同样的水平上,然后再用丰富的奇葩经验轻松解决你。
 
曹雪芹没有必要跟唐家三少去解释什么才是文学,拿破仑也没有必要跟一个士兵去解释为什么在这里打伏击更好。
 
和自己水平层次低很多的人讨论和争吵最后被激怒,这种事情本身毫无疑义。
 
“我偏不被你激怒,还要让他把自己的话咽回去。”敏哥狡黠一笑。
 
我说:“敏哥,正好我今天不知道写什么,就拿你的事儿当素材了啊!”
 
敏哥电话那头尖叫道:“我去你大爷的子木!”
 
敏哥被我“激怒”了,这应该属于知己之间的过招吧,我可不会承认我在文章末尾跑题了。
 
来自微信公号:子木蠡的椽
 

http://s15/bmiddle/0023dHk6zy751yc27cG5e&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