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的哪些错误用法会让论文白写甚至撤稿?129篇已撤稿论文告诉我们的雷区

标签:
埃米编辑论文润色英语润色ai用法ai写作 |
分类: 论文写作指导 |
随着ChatGPT、DeepSeek 等AI工具在科研领域的普及,越来越多研究者将其视为论文写作的“捷径”,但滥用的代价正逐渐显现。
自然(Nature)旗下的期刊Neurosurgical Review一口气撤回了129篇论文,原因直指“AI生成内容存疑”。
这一现象不仅敲响了学术诚信的警钟,更给所有依赖AI辅助研究的学者提了个醒:AI是工具而非“神笔”,一旦使用不当,可能让你的心血付诸东流。
今天就帮大家理清:AI到底哪些地方不能碰?期刊查得有多严?以及如何让AI真正帮到你?
1 AI导致论文撤稿的真实案例
1) 幻觉文献
下面这篇论文引用了根本不存在的文献支持论点,可能是作者让AI生成文献综述时,AI自行编造了看似合理的参考文献(含虚假DOI、作者、期刊名),而作者没有加以检查,结果被惨遭撤稿。
2) 科学废话
另一篇关于癌症治疗的论文,被编辑部直接标注“疑似AI生成”并撤回。原因很简单:看似专业的表述里全是“科学废话”,没有值得讨论的真实性。
因此,如果对AI生成的内容不加以严格核查,那就是在批量生产存疑、有误导性的“学术垃圾”。
这对学术界简直就是致命打击,毕竟科研的核心价值在于探索真理,而非单纯地生产论文。
2 AI导致论文撤稿的原因分析
AI不是洪水猛兽,但用错了就可能使得你的论文成为“学术垃圾”。
总结下来,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1) 内容硬伤:AI自带的“隐形 bug”,会拉低论文科学性
虚构数据、编造文献(看似格式规范,实则查无此文)
对专业概念理解偏差,生成错误解释或矛盾论述
过多“科学废话”,实则语言毫无逻辑
2) 人为滥用:研究者的偷懒行为,会触碰学术红线
过度依赖AI,不验证内容可靠性
故意利用AI规避查重、伪造数据/图像、捏造结论
对AI生成内容未进行标注和来源说明
3 期刊对使用AI工具的声明
面对AI带来的学术挑战,不少期刊已经明确了具体要求,他们并不是抵制AI而是规则很明确,就是“透明”和“可控”。
1) Elsevier
只要用了生成式AI(比如ChatGPT),不管是写文本还是加工数据,都得在稿件里明确说明——用了什么工具、用在哪个环节。
AI生成的图片等多媒体内容(比如用AI画的实验示意图)一律不接受,除非是研究本身产出的AI相关成果(比如AI算法生成的模型图)。
2) Springer Nature
用了AI,一定要在论文的Methods(方法)部分声明——什么时候用的、用它做了什么(比如“用DeepSeek辅助数据分析”)。
AI生成的图像不允许被出版(研究内容除外)。
3) Science
只要使用了AI,都要在给编辑部的投稿信里和论文的“致谢”部分进行使用说明。
AI生成的图片等多媒体内容一律不被接受,仅研究本身产生的AI成果除外。
核心共识:这三家对“AI生成图像”的态度高度一致——非研究必需的AI图像一律拒接;AI 及 AI 辅助技术不得作为作者或合著者出现在手稿中;而“必须披露AI使用”更是底线,隐瞒AI使用就可能被认定为学术不端哦!
最后,期刊都强调:该声明不适用于基础工具的使用,例如用于检查语法、拼写和参考文献的工具。如果您没有需要披露的内容,则无需添加声明 。
换句话说,如果你用AI辅助工具来对你自己撰写的文字内容进行措辞和格式更改,你不需要声明;但一旦利用AI来自主生成文本就需要声明。
4 研究者如何正确使用AI
AI能帮你省时间,但不能替你担责任。记住这几点,既能提高效率,又能避开风险。
1) 明确“能做”和“绝不能做”
规范使用
整理文献:将参考文献的关键内容进行提取;
灵感激发:和AI对话产生新的写作思路;
语言优化:完善论文中的措辞,对中文内容进行翻译再人工核查;
数据处理:让AI将原始实验数据转化为初始图表;
代码撰写:利用指令让AI写出编程代码进行验证。
绝对禁止
生成研究数据、实验图像/图表;
虚构文献、核心论点;
直接提交未经人工校验的AI文本。
2) 批判性使用,全程主导
向AI输入清晰、准确的指令和专业背景;
对输出内容进行100%专业事实核查、逻辑验证、文献溯源;
将AI产出视为“初稿”,由研究者深度改写、重构。
3) 透明声明,主动标注
在投稿时主动说明AI工具名称、用途(如"用于语句翻译/语言润色");
若引用AI生成观点(需极端谨慎),需明确标注来源。
最后提醒,善用其“技”,规避其“弊”,让AI成为辅助思考的“副驾驶”,而非主导研究的“驾驶员”。
如果你的论文用了AI,投稿前一定要做三件事:
进行全文深度学术核查(数据、方法、结论一致性);
筛查AI内容(文献真实性、术语准确性);
找寻专业学术润色(确保表达精准,逻辑正确)。
AI可以帮你理清思路。但在准备投稿时,找一位懂学术、懂期刊的专业编辑,才是真正值得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