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被拒,再投前这几处一定要下手改!

标签:
埃米编辑论文润色英语润色论文投稿论文写作 |
分类: 论文写作指导 |
对科研人来说,被拒稿真的太常见了,你绝不是一个人。
可如果没做任何调整就急着投下一本期刊,被拒的几率还是很大。虽然不同期刊的审稿标准各有差异,但一些共通的硬伤往往会在重投时再次暴露。
那么,换期刊投稿前,究竟该从哪些方面下手?一起来看看吧,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
1 重新审视选刊与研究定位
选刊就是“入口”。想想看,你的研究究竟适合哪本期刊?
方向匹不匹配:你的研究主题、数据深度、创新点,和目标期刊的关注领域契合吗?可以先查查期刊的Aims & Scope。
看看人家喜欢什么:目标期刊近期发表的文章更偏向什么?方法学、理论突破、应用价值?
Cover Letter别忘了重写:明确指出文章的创新点,并说明为什么适合该期刊。
2 重新打磨标题和摘要
标题和摘要是编辑和审稿人最先看到的部分,要让人眼前一亮。
题目:要聚焦、简洁,避免模糊或夸大,尽量体现研究对象、方法或核心结果。
摘要:突出创新性和应用价值。另外,检查摘要格式是否符合期刊要求,如结构化摘要或段落式摘要。
3 强化论文创新性
很多拒稿原因都和“创新性不足”有关。可以再看看论文每个章节,想想还能怎样更好地体现创新:
在引言中,更清楚地指出研究空白和独到的切入点。
在讨论中,强化结果的意义,而不是简单重复数据。
不要只是说“我做了什么”,要告诉别人:“为什么我做的是值得做、不容易做、别人没做成的。”
4 充分吸收审稿意见
每一份审稿意见都是“宝藏”。认真对待每一条意见,无论是实质性修改还是表达上的建议。哪怕是换期刊,文章也要更成熟。
别怕麻烦,这一步往往是论文“进化”的关键。
5 全面检查格式
别小看这些“细枝末节”,很多稿件就是卡在初筛。
不同期刊对排版、图表、文献格式都有自己的规范。
按目标期刊的作者指南逐条检查修改,例如字数限制、图表布局/分辨率、文献标注方式等。还要确认期刊要求的附加声明,例如伦理声明、数据可用性声明、利益冲突声明、作者贡献等。
6 打磨语言和整体表达
再好的研究,如果写得不清楚,也会影响审稿印象。此外,有的期刊还会特别要求用英式或美式英语,这些小细节也要留意。
如有需要,也可以考虑寻求专业润色服务,写作方面的问题和格式问题一起搞定,省时又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