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改署名竟把论文改没了!变更作者必须知道的事儿!

标签:
变更作者署名论文润色英语润色埃米编辑 |
分类: 学术伦理规范 |
在投稿过程中,作者署名和顺序的调整是个敏感问题。稍有不慎,可能会引起期刊对论文真实性的质疑,甚至被怀疑有学术不端问题!
下面这篇发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IF=8.1/JCR Q1、中科院2区)的文章,就因为“未经允许变更作者信息,且没有提供合理解释”而惨遭撤稿!
在论文发表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意外情况,需要变更作者,比如:
学生投稿前没和导师商量清楚,交上去后要删掉或调顺序;
某位作者因个人原因不愿继续合作了;
返修时,补充实验、数据或图表,有了新增贡献者。
这时候该怎么办?什么时候可以变更作者呢?又有哪些雷区不能碰呢?
1 返修阶段能改吗?
可以。论文仍处于修改阶段,还没公开发表,此时变更作者相对容易。但要注意:
1) 查看期刊规定
投稿须知一般会说明返修阶段是否允许更改作者信息。
提供充分、合理的理由,证明新增作者对论文有实质性的贡献,并由编辑审核批准。
2) 取得所有作者的同意
需要所有原始作者书面同意(电子邮件、信函),如果添加/删除作者,也要确认该作者知晓且同意,确保没有争议。
3) 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不能轻易改动
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变更较为敏感,随意改动可能会让期刊怀疑作者的诚信,影响论文的评审和录用。
4) 注意署名顺序
新增作者一般按顺序往后排,不建议随意调整顺序,而且改的时候要和所有作者协商好,避免后期争议。
2 稿件接收/录用后能改吗?
难度很大,除非必要,建议不要折腾。
通讯作者可以给编辑发邮件申请试试, 但只有在特殊情况下,编辑才会考虑变更。
在编辑考虑这一要求期间,稿件将暂停出版。
3 稿件上线见刊后能改吗?
基本没可能了。
除非是Proof阶段,出版部门弄错了作者信息,可以写邮件反馈,核实后会修改过来。
如果论文已经正式发表,经过编辑批准的变更申请都会发布勘误(Corrigendum)。
变更作者不仅会增加期刊、出版社的工作量,还容易留下不够严肃、负责的印象。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投稿前务必一次性确定好作者信息,避免反复修改。 如果确实需要调整,也要先了解清楚期刊规定,按流程办,谨慎对待,以免影响论文发表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