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ature发布劫持性期刊目录:中国有52个受害期刊

(2025-01-03 09:30:58)
标签:

劫持性期刊

英语润色

论文润色

埃米编辑

分类: 期刊选择与发表

2024年7月,Nature 在其官网发布了文章《Hijacked journals are still a threat — here’s what publishers can do about them》,呼吁学术界和科技企业加强对期刊劫持问题的关注和应对。

Nature发布劫持性期刊目录:中国有52个受害期刊

文中还提到,柏林自由大学的经济学研究员 Anna Abalkina 与媒体组织 Retraction Watch 合作,建立了一个持续更新的数据库(见文末链接),目前已收录超过320个劫持期刊案例,其中,包含中国受害期刊52个。这个数字每月还在增长。

Nature发布劫持性期刊目录:中国有52个受害期刊
(标黄为中国期刊)

1 劫持性期刊:学术界的“李鬼”

期刊劫持(Hijacked journals)是一种网络犯罪行为,冒充正规学术期刊,通常通过伪造期刊名称、模仿官网、伪装投稿系统等方式骗取作者投稿和费用,同时发布未经同行评审的论文。

Nature发布劫持性期刊目录:中国有52个受害期刊

它们对学术界和科研人员造成了多方面的危害,具体如下:

1) 对出版社的损害

劫持性期刊发布未经同行评审的低质量文章,严重影响出版行业的声誉。这些假期刊不仅没有带来学术价值,还抢占了真正期刊的资源,破坏出版秩序。长期来看,将损害学术界对期刊的信任。

2)对科研人员的损害

科研人员作者在投稿到劫持性期刊上发表文章,往往会被收取高额的出版费用,论文无法被权威数据库收录,研究成果无法真正被学术界认可,甚至会对学术声誉和职业前景产生负面影响。

2 为何劫持性期刊如此难以识别?

劫持期刊往往是通过精心设计的“李鬼”网站,模仿正规期刊,甚至盗用合法期刊的ISSN。即使是经验丰富的科研人员,稍有不慎也可能中招。

下面就分享一个真实案例,大家一起看看,能否分辨真假:

一位计算机科学专业的资深教授,在具有影响因子的“Jokull”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并支付了600美元,但不久后发现,文章竟然是发表在了劫持期刊上。

Jokull 期刊是一份合法期刊,拥有 JIF,发表地球科学领域的高质量论文。下面是劫持性期刊网站(http://www.jokulljournal.com),网站设计精良,内容完备。

Nature发布劫持性期刊目录:中国有52个受害期刊

但经过查询发现,合法期刊的网址是https://jokulljournal.is,网站截图如下:

Nature发布劫持性期刊目录:中国有52个受害期刊

更让人难以分辨的是,在Google 上搜索期刊的相关信息,排在第一位的结果就是劫持性期刊,而合法期刊排在第三位。

Nature发布劫持性期刊目录:中国有52个受害期刊

3 科研人员如何防范劫持性期刊?

1)核对期刊网址:通过权威数据库(如Journal Citation Reports、DOAJ)查验期刊的合法性。投稿前要仔细核对期刊的网址,确认是否与官方网址一致。

2)验证ISSN号和联系方式:通过正规渠道查询期刊的ISSN号,确认其真实性。同时,核实期刊的联系方式,尤其是电子邮件地址,是否与官方信息一致。

3) 警惕高额收费:正规的期刊通常收费透明且合理。如果期刊在文章未被接受前要求缴纳高额的文章处理费(APC),应高度警惕。

4)使用辅助工具:利用像Think Check Submit这样的工具评估期刊的可信度。

5) 参考Retraction Watch数据库:查看该期刊是否被列为劫持期刊。

劫持性期刊可能具有以下特点,遇到这类期刊一定要多想一步哦~

1)模仿正规期刊

劫持性期刊通过模仿真实期刊的名称、域名和ISSN吸引作者,非常容易混淆。

2)学科范围混乱

劫持性期刊接受各种领域的论文,没有明确的学术方向或提交范围。

3)内容质量差

劫持性期刊文章质量差,官网往期文章数量少,内容排版混乱,错别字多,发表年份和信息不一致。

4)审稿流程不透明

劫持性期刊审稿流程模糊不清,宣称“无需审稿”或“快速接受”,实际上没有同行评审。

5)出版费用高且不透明

劫持性期刊往往收取高额出版费,且费用标准不明确不透明。

6)虚假的学术影响力

劫持性期刊通常没有实际的学术影响力,影响因子和引用数据也不真实,甚至伪造数据库收录信息。

7)编辑团队不明

正规期刊会公开编辑团队的成员和学术背景,而劫持性期刊编辑团队成员信息模糊,甚至使用虚构人物。

没遇到是故事,真遇到了就成事故了。希望大家多了解一些,投稿时对那些感觉不对劲的地方一定要核实,对假期刊保持警惕。

点个在看,让我们一起守护学术诚信,远离“李鬼骗局”!

点击链接查看Retraction Watch劫持期刊名单(持续更新中):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s/d/1ak985WGOgGbJRJbZFanoktAN_UFeExpE/edit?gid=5255084#gid=5255084

Nature发布劫持性期刊目录:中国有52个受害期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