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也发文:研究生该如何与导师有效沟通?

标签:
有效沟通英语润色论文润色埃米编辑 |
分类: 研究及论文准备 |
以下内容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埃米编辑SCI论文润色】。关注微信公众号,写作投稿更容易~如有论文润色需求,可以联系我们哦~
正如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所言:“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导师正是那点燃学生心中求知火焰的人。他们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潜能。与导师有效地进行沟通,能促进研究生的学术成长。
麻省理工学院的新生研讨会上,博士生们分享了与导师有效沟通的一系列建议,来学习一下吧。
1 时常反思自己
常反思自己的做事习惯。
思考一下,上交任务时,自己是偏好频繁但具有一定灵活性的deadline,还是更倾向于少次但必须严格遵守的期限?在选择研究课题时,自己是倾向于由导师明确安排任务,还是希望有更多的自主权?
可能会发现,最有助于提升自己产出效率的方法,与导师所给的建议并不吻合。
为减少后续潜在的误会,在导师布置任务时可做到以下几点:
1) 首先请导师阐明任务的优先级。
2) 思考自己如何满足这些要求,以及哪些方式/思路的确不适合自己。
3) 及时向导师反馈经自己思考过后的想法。
请记住,研究主要是靠自己完成的,通过反思了解自己,是导师进行有效指导的前提。
2 始终尊重导师
要将“尊重”的原则,贯穿与导师相处的始终。
在不确定的情况下,特别是当大家身处国外的研究团队时,记得要多多观察、谨言慎行,可以留意团队中的其他前辈是如何与导师交流的,若团队中没有前辈,不妨直接向导师请教,询问其在研究、学习和生活上有何规定和期望。
只要遵循“尊重”原则,随着师门研讨会和团队活动的开展,大家与导师的关系将逐渐加深,也可能会变得更加随和与亲切。
3 珍惜指导机会
导师的时间是宝贵的,不要浪费每次当面指导的机会,特别是一对一的指导。
导师指导前,要做好以下两点:
1) 了解指导形式。向师兄师姐或导师询问,导师习惯以什么样的形式进行指导,是否要准备PPT。
2) 告知沟通要点。根据重要性对你希望探讨的议题进行排序,并提前将其告知导师,同时简要概述会议的流程和你期望从中获取的信息。
导师指导时,要做到:
及时记录会后需要跟进的事项,同时向导师确认这些事项的优先级。
导师指导后,要做好以下两点:
1) 总结讨论内容,以及个人后续行动计划。
2) 若还需要导师的进一步指导,以邮件的形式,列出会议讨论的要点和自己的需求。
4 及时调整目标
面对紧迫又繁多的学术任务,大家或许不得不临时调整科研任务的重要次序。
一方面,鉴于大部分研究生的研究经费来自导师,大家应尽力保证自己的研究进度与导师的项目计划同步。若感觉任务负担过重,可以请求导师协助,重新设定对自己的目标。
另一方面,可以将具有挑战性的长期目标拆分为更小、更易把控和完成的短期目标。系里发布有关学位要求的文件里会提到阶段性目标,通过实现这些阶段性的短期目标,及时与导师讨论,有助于增强自己对任务进度的把控感。
5 确保沟通无阻碍
在研究学习过程中,随着目标的演变,也应相应调整与导师的交流策略。如:调整汇报周期,寻求不同强度/形式的指导。
因此,请及时反思过往经历,总结出哪些任务适合用哪些方法,并在与导师规划新目标时,将总结好的内容纳入讨论。如:刚读博时,每周至少一次的汇报有助于自己维持研究节奏,到了博三博四,大家会更加独立,但定期向导师汇报有利于导师了解自己的进展并为自己提供帮助。
每位导师和学生都是独特的,因此最有效的沟通方式可能因人而异。然而,与导师的每一次对话,每一份反馈,都是我们成长的宝贵财富。祝愿每一位研究生在与导师的沟通中,不仅能够获得学术上的飞跃,更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收获智慧与启迪~
关于如何与导师有效沟通这件事,你还有哪些想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