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我有个坏消息要告诉你——(埃米编辑-SCI论文润色专家)

标签:
科研趣文sci论文润色英语润色埃米编辑 |
分类: 科研趣文 |
以下内容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埃米编辑】。关注埃米编辑,科研不迷路~
科研不易,我们的研究可能会因各种原因夭折,不得不推倒重来,甚至还得延毕,真是无奈又心酸……
对很多农学人来说,延毕原因千千万,材料被偷占一半。
2017年3月,四川农业大学现代农业研发基地引进的120只石棉草科鸡被盗。管理人员表示,这是基地打造的原生态环境里不可或缺的一环,“鸡的数量是此前根据密度专门科学计算过的,现在少了20多只,肯定要重新投放”。
2018年,湖南农业大学位于浏阳基地的科研玉米被当地村民偷摘。学生称,他们全班科研竞赛实验因此受影响,损失上千万,还有一位同学可能因此不能毕业。
2020年9月,浙江省农科院博士报警称一箱毒蚂蚁不见了,里面还有形似火腿肠的“毒诱饵”:
“采集箱里面有刚采集的毒蚂蚁样本,3袋专用监测诱饵,200多套监测器,一本记录着调研数据的笔记本。”而且,“专用监测诱饵外表很像火腿肠片,因为加了多种化学添加剂,如果有人捡走后食用,可能导致身体不适!”
派出所民警迅速开始查找监控,最后发现,采集箱被一对村民“捡”走了。他们将“毒诱饵”存放在冰箱里,打算傍晚孙子放学后给他吃。
这些被偷的实验材料,是研究者多年的心血。如果有幸能找回来,起码还能止损,遗憾的是,大多都找不回来了。多年辛苦付之一炬,令人心疼。
除了实验材料被偷以外,科研人还有更离奇的经历:
还有论文写到一半,研究对象爆炸了的……
另外,新冠疫情也对研究者造成了不小的影响。Nature子刊一项研究表明,新冠疫情减少了36%的科研项目。许多研究者原本的实验被迫暂停,培养的细胞、动植物因无法照看而死掉,实验样品因放置时间过长无法使用……原本触手可及的毕业变得遥遥无期。
世事无常,我们永远无法知道明天和意外谁会先来。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着眼现在,尽力保护好自己的研究心血。为此,很多人绞尽脑汁:
保护农场
最后,希望大家的研究对象永不“塌房”,研究材料安然无恙,顺顺利利毕业~
编译/婷婷
关于埃米编辑
埃米编辑是一家来自美国的致力于为全球科研学者提供发表支持的专业机构,在美国已有34年从业历史。1984年至今,埃米编辑团队帮助来自60多个国家的学者,累计润色20000+稿件。
关注【埃米编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