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字没写的论文也能发表?这也太离奇了……——(埃米编辑-SCI论文润色专家)

标签:
科研趣文sci论文润色英语润色埃米编辑 |
分类: 科研趣文 |
以下内容首发于【埃米编辑】微信公众号。关注埃米编辑,科研不迷路~
平常专业严肃的科学家也会有幽默风趣的一面。本期我们给大家整理了论文中的一些离奇操作,一起看看吧~
1 空白论文
心理学家Dennis Upper发现自己陷入了严重的写作瓶颈,于是想写一篇论文,记录这种瓶颈来为自己做心理治疗(思路清奇)。
于是,一篇名为The Unsuccessful Self-Treatment of a Case of Writer’s Block(一例写作瓶颈的不成功自我治疗)发表在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al Analysis 。然而,这篇论文除了标题什么也没有,正文空空如也。
谁不想这样省事的发一篇论文呢
审稿人在收到空白论文后怀疑自己的眼睛出了问题,努力检查作者是不是用了什么隐形墨水,连柠檬汁、X光等方法都用上了。
最后,审稿人确定这篇论文什么也没写,被作者逗乐了,于是给编辑建议“不用修改了,在杂志上找个空白的地方发了吧”。就这样,这篇论文离奇地发表了。
吐槽一下,虽然题目里有“失败”,可这明明是一种令人无比羡慕的成功啊……
2 押韵的摘要
为了纪念Roald Hoffman(198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的80岁生日,Angewandte Chemie在2017年策划了一期特刊,收集了Roald Hoffman的一些优秀论文。
在其中一篇论文里,共同作者们商量着修改了一下摘要,写了篇押韵的短文:
虽然和诗歌相比,押韵得不是特别完美,但是依然很有趣味。
3 把整篇论文写成诗歌?
除了将摘要写成一首押韵短诗,还有两位牛人的操作更令人惊奇——Bunnett 和 Kearley将整篇论文都用抑扬格五音步(Iambic Pentameter)的形式书写:
抑扬格五音步(Iambic Pentameter):通过重读音和轻读音的组合,让诗句拥有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兴趣的作者可以网上查阅更详细的资料~
4 作者顺序的决定——资历水平
论文里对作者顺序的评判标准通常都会有一些争议。虽然大多情况下,人们宣称作者顺序都是按照贡献程度来排列的,但实际上,这个排序往往涉及到复杂的学术等级秩序。
不过,在一篇名为Speciation and phylogeography of Hawaiian terrestrial arthropods论文里,作者比较直白地承认:
Order of authorship was determined by proximity to tenure decisions.
作者顺序是由任期(大学教师终身职位)的接近程度决定的。
默默说一句,虽然不少人都是这么干的,但大家都比较含蓄……
5 作者顺序的决定——槌球比赛
当然,资历并不是决定作者顺序的唯一因素。Hassel 和 May在一篇名为Aggregation of Predators and Insect Parasites and its Effect on Stability的论文中,选了一个独特的办法来确定他们的作者顺序:
Order of authorship was determined from a twenty five game croquet series held at Imperial College Field Station during summer 1973.
作者顺序是由1973年夏天在帝国理工学院实验站举行的25场槌球比赛的名次决定的。
图源网络
也不知道他们这几个作者为了这个顺序花了多长时间……
6 无奈又心酸的脚注
95岁的Gilbert Stork曾发表了一篇论文,摘要只有短短一句话。
当时的Gilbert Stork突然觉得自己已经写够了冗长的摘要,所以干脆只用了一句话告诉读者论文的内容:
The total synthesis of 4-methylenegermine is described.
这篇论文还有一个有趣的脚注,解释作者为什么做了这个研究:
At this point we realized that we did not have enough material (a few milligrams) to go through several steps for this conversion. One would have to restart the whole synthesis. But I (G.S.) am now 95 years old…
在这一点上,我们意识到没有足够的材料(几毫克)来完成这一转换的几个步骤。从而不得不重新开始整个合成过程。但是我(G.S .)现在已经95岁了…
7 “审稿人让我这么干的”
作者们收到审稿意见后,大多都会老老实实地根据意见修改一下自己的论文,即使心里很想说一句——我一点也不想改。
Story 和 Saunders在他们的论文Structure of the 7-Norbornadienyl Cation中将这种不想改又不得不改的无奈感受写进了脚注:
“The information here will not, of course, differentiate between a non-classical ion and a mixture of rapidly equilibrating classical structures. However, since the only evidence presented thus far (ref 3a, 7) favors the non-classical structure, we shall argue in terms of this concept. This footnote was prompted by the statements of one of the referees.”
“当然,这里的信息……我们将根据这一概念进行讨论。这个脚注是根据一位审稿人的意见写的。”
作者内心OS:我也不想这么搞,但是为了让审稿人开心,我只能这么干了。
编译/婷婷
参考资料:
[1] https://www.science-shenanigans.com/funny-scientific-footnotes-acknowledgements/
[2] https://www.science-shenanigans.com/the-best-scientific-footnote/
[3] https://www.science-shenanigans.com/weird-formatting-in-scientific-papers/
[4] https://www.science-shenanigans.com/hilariously-short-abstracts/
关于埃米编辑
埃米编辑是一家来自美国的致力于为全球科研学者提供发表支持的专业机构,在美国已有34年从业历史。1984年至今,埃米编辑团队帮助来自60多个国家的学者,累计润色20000+稿件。
关注【埃米编辑】微信公众号
或登录【埃米编辑】官网www.aimieditor.com.cn,获取更多SCI论文写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