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系列 瑜伽五戒(一)---持戒(Yam)】
(2012-01-30 22:54:01)
标签:
奥修瑜伽杂谈 |
分类: 身瑜伽 |
直到目前为止,这个地球上存在着两种文化,这两种文化都偏执一边,不平衡。还没有一个文化有发展到完整、至善的的可能。目前在西方,性是完全的自由,但是你可能没有注意到:死亡是被抑制的。而目前在东方,性被压抑,但是死亡却可以被自由的谈论。刚刚好就像性、猥亵的色情文学一样,东方存在着一种不同的色情文化,我称它为死亡的色情文化……它就像西方人对性那样的猥亵与病态。
然而为什么会这样呢?它总是这么发生的:当一个社会压抑性时就会表达死亡;或是当一个社会压抑死亡时它就会往性方面发展。因为死亡与性是生命的两极。性代表生命,因为生命来自于性。生命是一个性的现象,而死亡则是它的结束。
如果你把这两者想在一起,它们看起来很矛盾,你无法把性与死亡放在一起。如何调和它们呢?忘掉一端只记得另一端会比较容易一点。如果你记得两边,对你的头脑而言实在很难搞定如何让两者同时存在……但是它们确实是同时存在的;它们确实是附着在一起的。事实上,它们并非两件事而是同一能量的两个状态:主动与被动,阴与阳。
一个有觉知的人会马上察觉到死亡与性都是同一个能量,而且一个全面、完整、至善的文化是接受两者的。它不会只倾向另一边;不会只往一端而忽略另一端。每一个片刻你既是生亦是死。了解这件事你就超越了二元性。瑜珈的整个努力就是如何超然。
Yam–持戒是深富意义的,因为只有当一个人觉察到死亡时,只有在那个时候才有可能过着自持的生活。如果你只知道性、生命,而避开死亡——逃避它,蒙着眼睛不看,总是把它藏在背后或丢在潜意识里——那么你将无法创造出一个自我修持的生活。为什么要修持?那么你的生活将会过得很放纵——吃、喝、玩、乐。这没什么错,但是生命本身却因此而不完整。这只是一部份而已,如果你把这一部份当成全部,你就错失了、完完全全的错失了。
动物不曾觉察过死亡,那也就是为什么帕坦伽利不可能教导动物。没有任何可能性,因为没有任何一只动物准备好要学习自我修持。动物会问:为什么?我们只有生命没有死亡。动物并没有察觉到死亡的接近。如果你觉知到死亡正一步步接近,那么你会马上重新思考生命。那么你会将死亡也纳入生活中。
当死亡成为生活的一部份,yam–自我修持就出现了:一个有修养的生活。如此一来,你就总是带着死亡的提醒生活着。每一个动作都使你觉知到你正朝向死亡。在享受中你也总是知道这不是永恒。死亡成为你的影子,你的一部份,你概念的一部份。你已经将死亡溶入,如此,自我修持就变得有可能。你会开始思考“如何生活?”这样的问题,因为生命已经不是目标:死亡也是它的一部份。如何活出亮丽的生与死?如何活得不只生命变得越来越喜乐,同时死亡也达到最高峰?——因为死亡是生命的顶点。
以这样的方式生活你将能够全然的活出自己,也能够全然的死。这就是自我修持的整个意义。自我修持并非压抑而是活出有方向的生活;一个有方向感的生活。活在一个全然警觉与觉知死亡的生活中。那么你的生命之流就拥有生与死这两岸了,并且意识之流也流动于这两岸之间。任何一个想要拒绝死亡的人,只是活在生命的一岸而已,他的意识之流无法完全。他将会缺少某些东西;某些非常美好的东西。他的生活将会很肤浅没有深度。没有死亡在里面就不可能有深度。
自我修持的生活就是一个平衡的生活。
帕坦伽利的五戒就是使你平衡的,但是你有可能会误解它们而再度制造出不平衡的生活。
瑜珈并不反对纵欲;瑜珈讲求平衡。瑜珈说:“要活生生的同时也要随时准备死亡。”看起来很矛盾,瑜珈说:“享受!但是记得,这不是你的家,这只是个短暂的停留。”没什么不对:即使你正享乐于dharmasala又正值满月的夜晚,没什么不对。享受它,但不要把dharmasala当成你的家,因为明天我们将要离去。我们会感激这一晚在此过夜,我们将会心存感激——那个美好的时光——但不要要求永远持续下去。如果你要它永远持续这就是极端;然而如果你因为它无法永远持续下去而完全不享受,那又偏向另一极端了。偏向这两个极端你就只是活在一半。
如果你想了解我……这就是我所有的努力:使你成为完整、全然,让所有的矛盾都溶解掉而使得和谐出现。我不要你变得单调无趣。平庸放纵的生活就是单调。平庸的瑜珈生活也一样无聊。一个包含了所有的矛盾,有许多发生在其中,并且使所有的事件都掉入和谐中就是一个丰富的生命。对我而言有着那样的生命就是瑜珈。
五戒并非要切断你的生活,而是加入你的生命中。你必须要记得这个重点,因为有许多人用五戒切断他们自己的生命之源。不是这样的,它们的意义正好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