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教研室 李兴广教授
天然食用菌因其有增强人体免疫力、抗癌防癌方面的独特功效,近年来备受嘱目,继世界范围的灵芝、台湾牛樟芝、巴西蘑菇热之后,最近桑黄又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桑黄为多孔菌科火木层孔菌和鲍氏层孔菌的真菌。子实体多年生,侧生无柄,木质化,蹄形、半球形或不规则形,颜色黄褐色或咖啡色,老熟后龟裂。生于杨、桦、柳、栎等阔叶树活立木干上。国外主要分布在日本、韩国、朝鲜、俄罗斯、澳大利亚、北美、中南美等地。国内集中分布在黑龙江东部、吉林的长白山、西北地区陕西与甘肃交界的“子午岭”自然保护区,另外西南各省区亦出产少量的桑树生“桑黄”。
桑黄以子实体入药。具有止血、活血、化饮、止泻的功效。传统用于治疗血崩、血淋、脱肛泻血、带下、闭经、脾虚泄泻等。在中国古代有“如果得到附生于桑树上的黄色疙瘩(桑黄),死人也可复活”的传说,民间把它作为一种治疗肝病、癌症的绝药。《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均有记载。
http://s3/mw690/0023cvkFzy6Nyjx77uW12&690
桑黄与其他药用真菌一样,其水提物的主要活性成分为多糖类物质。日本以桑黄水提物进行细胞试验,结果发现桑黄对肿瘤细胞具有直接抑制作用,增殖抑制率高达96.7%,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其中起抗癌作用的最主要成分是β-葡聚糖,其含量是巴西蘑菇的2倍。
有关研究表明,桑黄及提取物在抗炎、抗氧化、抑制肿瘤生成、增强免疫力、保护肝脏、预防和治疗关节炎等方面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具体功效如下:
1.抗癌作用。桑黄可以通过多条途径、多个层面对免疫系统发挥调节作用,并能抑制血管新生、抗诱变。因而可以增强免疫力,有效地防止癌细胞转移、复发。
2.护肝作用。桑黄具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能抑制HSC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胶原合成能力,并有助于肝细胞再生,因而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肝脏功能,可用于防治肝硬化、肝腹水等。
3.防治关节炎,在预防和治疗自身免疫性关节炎如类风湿上有重要作用。
4.治疗痛风,在黄嘌呤氧化酶抑制试验中,发现桑黄提取物能够完全抑制尿酸,有效地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因而对痛风有良好的效果。
5. 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可有效预防糖尿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