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布城市地震断层准确位置 至少有495个地震断裂带(图)

标签:
徐锡伟日本断层带大地震福岛核电站杂谈 |
分类: 实用知识 |
中国发布城市地震断层准确位置 至少有495个地震断裂带(图)
摘要:地震断层是指近代大地震造成的具有一定规模和连续分布的地表破裂带。又称地震断裂。研究人员通过多年的研究显示,在地震断层上的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都相对严重。如果建房时避开地震断层,就能有效地预防地震伤亡。研究人员已经呼吁立法禁止在地震断层建筑房屋。
中国发布城市地震断层准确位置 专家呼吁立法禁止在断层带建房(图)
http://s14/middle/700312a4n9efdbbd9292d&690至少有495个地震断裂带(图)" TITLE="中国发布城市地震断层准确位置
中国地震带分布图
地震断层是指近代大地震造成的具有一定规模和连续分布的地表破裂带。又称地震断裂。研究人员通过多年的研究显示,在地震断层上的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都相对严重。如果建房时避开地震断层,就能有效地预防地震伤亡。研究人员已经呼吁立法禁止在地震断层建筑房屋。
从2004年开始,中国已经开始在人口集中的21个大城市进行了地层活动断层带的研究,并且将研究成果绘制成图。研究显示,中国至少有495个地震断裂带,现在所研究出的地震断层分布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到了2020年,中国内地所存在的主要地震带将被全部勾画出来,那个时候可根据这个图表有效地建立预防地震的措施。
http://s12/middle/700312a4n764c938b2f1b&690至少有495个地震断裂带(图)" TITLE="中国发布城市地震断层准确位置
全球地震活动分布示意图
什么是地震断层
地震断层是指近代大地震造成的具有一定规模和连续分布的地表破裂带。又称地震断裂。它的展布、
产状和位移性质与活动断裂带相一致,成为活动断裂带的直接表现,一般7级以上地震都伴有明显的地震
断层,个别6级以上(或震源较浅)的地震也出现有地震断层。地震断层是研究地震的很好的样本。
我国最长地震断层在哪里
我国有两个最大的地震断层,一个是1920年宁夏海原8.5级大地震所形成的断层,长度达230公里,水平位移量达5米,垂直位移量为1米。另一个则是1976河北唐山发生的7.8大地震,地震断层长8公里,水平位移1.53米,垂直位移为0.7米。
全世界有三大地震带
全世界存在三大地震带,一是环太平洋地震带,集中70%的大地震;二是喜马拉雅山到地中海的欧亚地震带,比较分散,不像环太平洋板块那么集中在一个狭长的地带,集中了20%的大地震;三是大洋中脊地震带,占大地震的5%左右。 但福岛核电站处在一个很危险的位置,它离地震带非常近。
中国至少有495个地震断裂带
据专家介绍,我国处于环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等几个板块相接的地方,至少有495个地震断裂带。如果将断裂带很详细地勾画出来,可以有效减轻地震的破坏。 到2020年左右,中国内地存在的主要地震活动带将全部被勾画出来,精确的地震区划图将作为建造房屋的新标准。
地震专家称建房时避开可有效防震 10年内有望勾画出中国内地主要地震活动带
在近年发生的历次大地震中,研究人员发现,断层带上的房屋倒塌、人员伤亡情况严重;但断层带以外的情况就要好得多。
研究人员勾画出21多个大城市断层带,建房时避开这些断层带,就可有效防震。
银川已探索在地震断层带两边宽两百米的地方建了绿化带,不准建房。
到2020年左右,中国内地主要地震活动带都有望勾画出来,能有效减轻地震带来的破坏。
“东京南面曾预测有八级以上地震,等了30年还没有发生,没想到东北部却来了个9级地震。地震预测是世界性难题。”昨日下午,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徐锡伟在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作讲座时透露,研究人员已勾画出我国21个大城市断层带,建房时避开可有效防震。到2020年左右,有望把中国内地主要地震活动带勾画出来。
福岛核电站离地震带太近了
徐锡伟说,尽管国际原子能组织对核电站有严格的选址标准,但福岛仍不安全,因为它离地震活动带太近了。“核电站应该考虑选在地壳稳定区的中心,要远离地震带,离可能发生的大地震越远越好。”
徐锡伟介绍说,全世界存在三大地震带,一是环太平洋地震带,集中70%的大地震;二是喜马拉雅山到地中海的欧亚地震带,比较分散,不像环太平洋板块那么集中在一个狭长的地带,集中了20%的大地震;三是大洋中脊地震带,占大地震的5%左右。
东京等了30年没等到强震
环太平洋地震带活动相当强烈,1990年以来,16次破坏性强的大地震11次都发生在这个板块。从2004年苏门答腊大地震,到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玉树地震、新西兰地震,再到这次日本大地震,表明现在的地震活动到了活跃期。
“地震的预测是世界性难题。”徐锡伟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有专家提出“地震空白论”,即地震会发生在以前没有发生过的空白区。日本位于环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板块与北美板块三个板块相冲的地方。东京南面可预测的地震达八级以上,概率达到87%,但等了30年还没有发生。
北面可预测的地震只有7.7级、7.8级,但没想到东北部却发生了9级地震。日本所在的板块活动非常有规律,但预测仍很困难。可见地震的预测研究任重而道远。
在各地级市普查断层带
徐锡伟表示,1995年阪神大地震两天后,日本《朝日新闻》发表了一个示意图,表明倒塌的房屋和遇难者有三成分布在一个狭长带上。“我们在现场看到,在狭长带上大量民房倒塌,偏离断层的后院房子却完好无损。台湾地震后,我们去现场,发现房子破坏、河床移位、桥梁等灾害带也形成一个狭长带。汶川地震后,我们在现场调查,发现白露中心学校有一个断层从操场通过,隆起两米高。断层旁边不远的两栋教学楼是按可抗七级地震的标准建造的,产生了好多X形剪切线,但整栋楼没有大问题。地震断层带上的房子可以说是无坚不摧,但在断裂带以外,如果科学设计建筑物抗震标准,可以大大减轻破坏。”
徐锡伟说,我国处于环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等几个板块相接的地方,至少有495个地震断裂带。如果将断裂带很详细地勾画出来,可以有效减轻地震的破坏。
“从2004年开始,我们在人口集中的21个大城市进行了地层活动断层带的研究,已经把它们的准确位置勾画了出来,建房时可以避开活动带。现在我们正在各地级城市进行相关普查。”徐锡伟说,“到2020年左右,我们要把中国内地存在的主要地震活动带勾画出来。此外,还要编制新一代的地震区划图,作为国家建设的依据和抗震的有效措施,这也是国家强制性标准,按这个标准建的房子可以有效减轻地震的破坏”。
呼吁立法禁止在断层带建房
问:日本大地震是否预示2012全球性灾难要来了?
答:没有证据表明2012灾难会发生。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全球发生过7次8.0级以上的地震,60年代智利大地震是9.5级,都发生在环太平洋板块。
问:有专家作过统计,好像大地震是10年一个周期,是吗?
答:地震确实是一种周期性的脉动,10年一个周期是统计上的概念,实际上有时可能长点,有时可能会短点。像苏门答腊9.3级地震发生在2004年,到现在才7年,看来地震活跃期还有几年。
问:这次日本大地震演出了一次“全武行”,地震、海啸和核事故接连发生。日本狭小的版图几乎全部处于地震活动带上,却布置了这么多的核反应堆、核电站,当年难道没有进行科学评估吗?
答:其实日本建核电站是经过相当严格的评估的。国际原子能组织对核电站从选址、建设到运营都有一系列非常严格的标准。像日本福岛核电站是按照峰值加速度0.6个g来建设的,当初选址时预测在日本东北部沿岸可能发生的地震小于8级,而静冈到东京可预测的地震却是8级以上的。东京附近的8级大地震等了30年都没有等到,东北部这次9级地震却没有预测到。
问:日本东北部这次大地震发生后,是不是意味着今后东京湾相对来说会稳定许多?日本大地震后,对中国内地地震形势怎么看?
答:这些问题,科学家们正在探讨。
问:刚才您说,地震灾害主要发生在断层带,那是一个条带。只有避开它,不需要太远,灾害都会减轻很多。那是不是说,只要把断层带普查得很清楚,立法禁止在断层带建房,就可以减轻破坏?
答:是这样的。但核电站是个例外,不仅是避开,还要远离断层带。比如美国加州就立法要求核电站必须离开断层带50英尺。我国目前还没有法律规定建房要避让断层带,但有些城市已开始探索。比如,银川市就委托清华大学进行规划,在地震断层带两边宽两百米的地方建了绿化带,不准建房。希望各界人士呼吁一下,我国也要立法,让建筑物避开地震断层带的错动。
2004年6月,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中国地震活动断层探测技术系统大城市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开始实施,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徐锡伟是该项目首席专家。
京津等21城市排除80条断层活动性 没有地震危险
项目选择在北京、上海、天津、福州、沈阳等内地的21个大城市进行了探测研究。该项目于2008年4月顺利完成,已基本查明了21个城市及其邻区的主要断层的分布、最新活动性和发震危险性,特别是排除了上海、天津、广州、沈阳、银川、青岛等城市的其中80条断层的活动性。
徐锡伟透露,重庆作为最后一个未进行活动断层探测的直辖市,目前也正在开展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工作,河北省也自费在11个地市开展了同样的探测工作。
据徐锡伟介绍,在探测中,一旦确定活动断层的空间位置后,就要进一步分析其危险性,比如要分析该断层以前是否有过大地震发生。“比如某一活动断层上,鉴别出3000年内发生过2次大地震:一次在距今3000年左右,另一次在距今500年前后。那么,大地震的重复间隔时间大概为2500年。”徐锡伟介绍了发生地震可能性的推算方法。
徐锡伟说,按照这样的推算方法,可以分析断层活动的可能性,从而为排除没有危险的断层提供理论依据。
徐锡伟还介绍,中国地震局于2000年提出了《城市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试图通过对部分大中城市进行活动断层鉴定和地震危险性评价,为国土资源的规划、利用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徐锡伟举例说,该项目针对天津的天津断裂和沧东断裂进行了探测,经过科学探测并确定天津无活动断层后,为天津生态城规划项目提供了重要依据。
【地震自救大全】
一、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镇静自若的态度。只有镇静,才有可能运用平时学到的地震知识判断地震的大小和远近。近震常以上下颠簸开始,之后才左右摇摆。远震却少上下颠簸感觉,而以左右摇摆为主,而且声脆,震动小。一般小震和远震不必外逃。
最新自救建议:
不要躲在桌子下,日本的《地震手册》避震知识十条中,第一条就明确的写着"要躲在坚固的家俱下"。所以,日本教师坚信,最好的办法是"藏在桌下"。这个想法是以日本地震多在数十秒后结束,天花板不会落下为前提的。
建筑物天花板因强震倒塌时,会将桌床等家具压毁,人如果躲在其中,后果不堪设想,如果人以低姿势躲在家具旁,家具可以先受倒塌物品的力道,让一旁的人取得生存空间。
开车时遇到地震,也要赶快离开车子,很多地震时在停车场丧命的人,都是在车内被活活压死,在两车之间的人,却毫发未伤。强烈地震发生时,如果你正在停车场,千万不要留在车内,以免垮下来的天花板压扁汽车,造成伤害;应该以卧姿躲在车旁,掉落的天花压在车上,不致直接撞击人身,可能形成一块『生存空间』,增加存活机会。
学校避震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不要回到教室去。
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
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 不要到阳台上去!
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
家庭避震
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
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
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
内墙墙根、墙角;
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
公共场所避震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
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
用书包等保护头部;
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在商场、书店、展览、地铁等处:
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 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 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 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或悬挂物。
在行驶的电(汽)车内:
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 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
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户外避震
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
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
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
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
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
过街桥、立交桥;
高烟囱、水塔下。
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
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
广告牌、吊车等。
避开其他危险场所:
狭窄的街道;
危旧房屋,危墙;
女儿墙、高门脸、雨篷下;
砖瓦、木料等物的堆放处。
车间工人避震
车间工人可以躲在车、机床及较高大设备下,不可惊慌乱跑,特殊岗位上的工人要首先关闭易燃易爆、有毒气体阀门,及时降低高温、高压管道的温度和压力,关闭运转设备。大部分人员可撤离工作现场,在有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少部分人员留在现场随时监视险情,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地震发生时行驶的车辆应急避震
(1)司机应尽快减速,逐步刹闸;
(2)乘客(特别在火车上)应用手牢牢抓住拉手、柱子或座席等,并注意防止行李从架上掉下伤人,面朝行车方向的人,要将胳膊靠在前坐席的椅垫上,护住面部,身体倾向通道,两手护住头部;背朝行车方向的人,要两手护住后脑部,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作好防御姿势。
楼房内人员地震时应急避震
地震一旦发生,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判别震动状况,千万不可在慌乱中跳楼,这一点极为重要。其次,可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小的厨房、厕所去暂避一时。因为这些地方结合力强,尤其是管道经过处理,具有较好的支撑力,抗震系数较大。总之,震时可根据建筑物布局和室内状况,审时度势,寻找安全空间和通道进行躲避,减少人员伤亡。
在商店遇震应急避震
在百货公司遇到地震时,要保持镇静。由于人员慌乱,商品下落,可能使避难通道阻塞。此时,应躲在近处的大柱子和大商品旁边(避开商品陈列橱),或朝着没有障碍的通道躲避,然后屈身蹲下,等待地震平息。处于楼上位置,原则上向底层转移为好。但楼梯往往是建筑物抗震的薄弱部位,因此,要看准脱险的合适时机。服务员要组织群众就近躲避,震后安全撤离。
高楼避震三大策略
策略一:震时保持冷静,震后走到户外。这是避震的国际通用守则,国内外许多起地震实例表明,在地震发生的短暂瞬间,人们在进入或离开建筑物时,被砸死砸伤的概率最大。因此专家告诫,室内避震条件好的,首先要选择室内避震。如果建筑物抗震能力差,则尽可能从室内跑出去。
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北京地区居民楼房应具有抵御烈度为8度的地震破坏的能力。地震发生时先不要慌,保持视野开阔和机动性,以便相机行事。特别要牢记的是,不要滞留床上;不可跑向阳台;不可跑到楼道等人员拥挤的地方去;不可跳楼;不可使用电梯,若震时在电梯里应尽快离开,若门打不开时要抱头蹲下。另外,要立即灭火断电,防止烫伤触电和发生火情。
策略二:避震位置至关重要。住楼房避震,可根据建筑物布局和室内状况,审时度势,寻找安全空间躲避。最好找一个可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蹲在暖气旁较安全,暖气的承载力较大,金属管道的网络性结构和弹性不易被撕裂,即使在地震大幅度晃动时也不易被甩出去;暖气管道通气性好,不容易造成人员窒息;管道内的存水还可延长存活期。更重要的一点是,被困人员可采用击打暖气管道的方式向外界传递信息,而暖气靠外墙的位置有利于最快获得救助。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当躲在厨房、卫生间这样的小开间时,尽量离炉具、煤气管道及易破碎的碗碟远些。若厨房、卫生间处在建筑物的犄角旮旯里,且隔断墙为薄板墙时,就不要把它选择为最佳避震场所。此外,不要钻进柜子或箱子里,因为人一旦钻进去后便立刻丧失机动性,视野受阻,四肢被缚,不仅会错过逃生机会还不利于被救;躺卧的姿势也不好,人体的平面面积加大,被击中的概率要比站立大5倍,而且很难机动变位。
策略三:近水不近火,靠外不靠内。这是确保在都市震灾中获得他人及时救助的重要原则。不要靠近煤气灶、煤气管道和家用电器;不要选择建筑物的内侧位置,尽量靠近外墙,但不可躲在窗户下面;尽量靠近水源处,一旦被困,要设法与外界联系,除用手机联系外,可敲击管道和暖气片,也可打开手电筒。
家庭避震秘笈
1.抓紧时间紧急避险。如果感觉晃动很轻,说明震源比较远,只需躲在坚实的家具底下就可以。大地震从开始到振动过程结束,时间不过十几秒到几十秒,因此抓紧时间进行避震最为关键,不要耽误时间。
2.选择合适避震空间。室内较安全的避震空间有:承重墙墙根、墙角;有水管和暖气管道等处。屋内最不利避震的场所是:没有支撑物的床上;吊顶、吊灯下;周围无支撑的地板上;玻璃(包括镜子)和大窗户旁。
3.做好自我保护。首先要镇静,选择好躲避处后应蹲下或坐下,脸朝下,额头枕在两臂上;或抓住桌腿等身边牢固的物体,以免震时摔倒或因身体失控移位而受伤;保护头颈部,低头,用手护住头部或后颈;保护眼睛,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保护口、鼻,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