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生聂利的实验——蜜蜂是用翅膀振动发声吗?

(2011-07-12 11:31:48)
标签:

小崔说事

蜜蜂

翅膀振动

小学生的发现

杂谈

        小学生聂利的实验

      ——蜜蜂是用翅膀振动发声吗?

  乡村科学课教师中唯一的特级教师——监利县黄歇口镇中心小学的邓从新老师在博客中播放了他的学生——曾获第18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的小学生聂利的视频,小姑娘讲她如何研究蜜蜂不是依靠翅膀振动发声的。大江将今年1月份的博文重新贴出来,支持聂利勇于挑战权威的精神。

 

    话说5年前,武汉市众多媒体争相报道监利县6年级小学生聂利在湖北省科教大厦和省内的昆虫学家的一次当众对话,用当今的时髦说法,是小学生PK科学家,最后的结果是平局——谁也说服不了谁。

    这件事儿上了中央电视台的《小崔说事》节目,叶永烈和聂利同台讲科学发现与科学创造这个话题。

    http://s3/bmiddle/7000f9d6ga7d7056cff62&690               邓从新老师(右1)和伍校长又一次带领学生和家长到中央电视台录制节目

    聂利的发现是什么呢?这个小姑娘暑假期间研究了4000多只蜜蜂,她发现蜜蜂不是用翅膀振动发声的。尽管昆虫学家不承认,小姑娘的实验证据确凿,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大赛的一等奖。

    这个事儿好像不大,却颠覆了昆虫学界公认的一个规律。若干年来谁也没有对这个结论提出过质疑。

    昆虫学家说,蜜蜂是膜翅目昆虫,这一类昆虫就是用翅膀振动发出嗡嗡声的;

              http://s14/bmiddle/7000f9d6ga7d7185d1fbd&690        蜜蜂:节肢动物们 昆虫纲 膜翅目 细腰亚目 蜜蜂科(来自百度百科)

   聂利说,我观察了4000多只蜜蜂,剪掉它们的翅膀放进蚊帐里,照样有嗡嗡的声音,可是刺破它们翅膀肩上的两只小黑点,有翅膀的蜜蜂也不发声啦!

    专家讲理论,小学生讲她实验得出的结果,各执己见。

    我相信聂利,因为科学需要实证,如果实验结果证明聂利的结论是正确的,专家应当修改他的理论才对。

 

    城市里找不到蜜蜂,没有办法去做聂利的实验,但是大江刚好读到了一篇科普文章——《恶毒的蚊子》,讲的虽然是蚊子,文章里面却有对聂利实验非常有利的线索。

     文章作者是美国人理查德 康尼夫。请看这一段:

  

  “蚊子在寻找进攻对象时,它的翅膀能在1秒钟内振动250~600次(要看是哪种蚊子,也和它飞行的速度有关)。蚊翅之能迅速振动,并非它有意不断鼓翼,而是因为开动了它身体中部的特殊翼肌,以难以置信的极快的速度自动地收缩和放松,直到它“关闭”为止。

     夜间吸血的蚊子在黑暗中看不见,必须借助于它的那对触须和三对腿上的传感器才能找到目标。它可以从“顺风”处嗅到人在睡梦中呼出的二氧化碳气味,然后迂回盘旋,飞到气味的来源——睡梦中的人。距离只有几公分的时候,可憎的嗡嗡声能把人吵醒。

     这种扰人的声音,来自蚊迅速鼓翼和它身体中部的肌肉振动。蚊子在你上边营营盘旋时,使用它的近距传感器测定你的湿度、温度以及汗水所含哪些成分,以便决定你是否是一个合适的攻击对象。” 

   我们从美国人的文章中可以看出,昆虫发出的声音有两个来源——昆虫身体中部的肌肉振动和鼓翅,而鼓翅全靠肌肉“开动起来”。

   这就不难解释聂利的发现了。蚊子何等娇小,能够发出那样扰人的嗡嗡声;蜜蜂的翼肌可要比蚊子强壮得多。也许是翼肌振动能够发出声音,而翼肌关闭有翅膀也不会发声?聂利刺破的小黑点也许正是蜜蜂振动翅膀的翼肌?

   大江希望聂利的科学老师——监利县黄歇口镇中心小学的邓从新老师指导孩子们再做实验。证明小学生的大发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