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命题特点、趋势及备考策略

(2020-09-17 20:59:10)
分类: 教研成果

“非连续性文本”源于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组织(PISA)在2000 年提出的一种文本形式,指的是与连续文本形式不同的、不是以句子为最小单位的、需要不同于连续文本的阅读策略的文本,包括清单、表格、图表等。2017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开始以非连续性文本作为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2018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继续采用非连续性文本作为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侧重考查信息的检索和提取、分析和概括、比较和评价等阅读能力,同时综合考查语言与思维素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在“学业质量水平4-2”中提出,“能比较、概括多个文本的信息,发现其内容、观点、情感、材料组织与使用等方面的异同,尝试提出需要深入探究的问题。能用文本中提供的事实、观点、程序、策略和方法解决学习和生活实际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从高考命题改革的趋势看,高考语文命题将以“学业质量水平”为依据,将更加侧重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从而发挥导向教学的积极作用。因此,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不仅应当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更应当是高考复习备考的重点内容。

——本文发表于《教学考试(高考语文)》2019年5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