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读书笔记
(2014-12-09 12:17:57)
标签:
教育 |
分类: 郏县长桥 |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读书笔记
郏县长桥镇龙泉寨小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文化空间。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生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转变方式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转变了,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的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的新理念的真正树立。纵观语文教学的历史,在古代,说某某人写得一手好字,能写书信,这人的语文素养就好;相反,说某某的语文水平差,往往就说这人斗大的字也识不了一筐。可见古代私塾的语文教学目的是何其简单。但尽管简单,却包含了教会做人的基本能力这一亘古不变的道理。因此,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将来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我觉得语文新课标准突出了“语文味”,让语文更姓“文”了,那么在教学中我也要这么去做,在感受语文魅力中提高语文素养。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而且,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因此,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根据各不同学段的学生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比如,识字与写字的要求有所不同,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实用结合。
我们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学方式在简单不过了,熟读成诵,积少成多,然后融会贯通,化为己有。一味的读,一味的背,在硬性的读、背的戒尺下不也培养出了大量儒生。由此可见“读”在语文学习中还是具有相当的作用的。我们有时看到有些语文教师却对“读”束之高阁,在阅读教学中去搞新花样。教师纯粹“为讲而讲”,学生纯粹“为学而学”,方法看似灵活多样,课堂也颇显热闹,可是学生学完一段时间后实质却知之甚少,遗忘很快。正如走马观花而已。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给我留下的启示是深刻的。作为教师,首先要有深入钻研教材,有效拓展教材的业务能力,这样才能切实将语文课做到提高为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要鼓励学生树立大的语文观,语文的学习要着眼于丰富多彩的生活,让学生多在语文实践中去学习和感受语文。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任重道远,但是我会以自己最大的努力贯彻落实新课标的要求,为自己的课堂永葆蓬勃朝气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