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

标签:
北宋古典诗词李清照情感漱玉词 |
分类: 闲品漱玉词 |
http://s2/middle/6ffaf43cgb2c14aa3b461&690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
长记海棠开后,正是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
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
————《好事近》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风停了,帘外落花缤纷如雨,深红与雪白满地堆积。这正是暮春时的景象。让人不禁想起五代词人薛昭蕴的《谒金门》:“斜掩金铺一扇,满地落花千片。”
“长记海棠开后,正是伤春时节。”落花时节,种种昔日的记忆涌上心头。李清照对海棠花也是情有独钟的。海棠有“花中神仙”之美称,花开时如霞似雪,秾丽娇娆。她的《如梦令》中就有此花:“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那正是她待字闺中时的漠漠春愁。海棠对她而言有着某种特殊的情感寓意,是她青春与生命的某种象征。大风过后的帘外落花,让她想起了当年绿肥红瘦的海棠,应是别有滋味在心头。
正所谓:“屈指西风几时来?只恐流年暗中换”,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红颜是一天天老去,今日之我已非昨日之我。
酒已残,歌已尽,杯中已空空如也,眼前只有那灯影忽明忽暗,如梦似幻。即使在睡梦中,心头也会幽怨难释。醒来时,窗外一声鵜鴂的凄凉悲啼,更令人心中怅然若失。
这是一幅深闺春暮图,整个画面幽暗、凄清、空冷。置身于如此环境氛围中,心情之凄怆尽在不言之中。
这首词的意境是徐徐铺开的。风的停息,使帘内帘外一片静谧。静谧之中,落花缤纷、拥红堆雪的景象令人陷入深深的惆怅。想起胭脂红色的海棠花开花落,令人倍感流光无情,黯然神伤。哪怕饮酒高歌,也有曲终、酒残、人散的时候。醉眼朦胧中,那灯光明明灭灭,幽昧无常。
人呵,已经不堪幽怨与寂寞,幽暗明灭的昏昏灯火中,却听到窗外传来一声凄绝的鵜鴂啼叫,直教人柔肠寸断!
所以,词中具有丰厚情感体验积淀的意象出现也呈现一个明显的转换、加深过程,意象背后的情感累积也缓缓不断推高。最后两句“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将原本淡静幽缓的意境骤然打破。不啻是词人内心积累多时的某种激情与哀怨诉诸于听觉,最后借这“一声啼鴂”猛然释放,成为全词高潮,凄怆警人,余味激荡。
真是一鸣惊人!
这让我想起辛弃疾的词:“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深山闻鹧鸪。”空阔寂寥中,深山里传来阵阵鹧鸪声,更增愁意,更添凄凉。这种以鸟叫声来作为诗词的结尾,常常有言已尽而余韵悠悠不绝的感受。
辛弃疾在《贺新郎》词中也有:“绿树听鵜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当然,不同的鸟叫声给人的感受和寓意是不同的,在不同的环境氛围和人的主观情绪下,它们的情感色彩也有差别。稼轩词里的鵜鴂自有男儿悲慨。
如屈原《离骚》中所言:“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鹈鴂的叫声常在暮春时听到,那时百花开始凋落,有如一声声好景不再、大幕将落的伴奏。所以,李清照这句“更一声啼鴂”,强烈地呼应了开篇“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的感受。凄绝的鴂啼声和纷纭的落花形成听觉和视觉意象的交相激荡,薰染和刺激着我们的心理审美感受。
又想起了吴宇森导演的《赤壁》。
尽管那是一部我很不感冒、很“搞”的电影,但吴宇森再次运用了“飞翔的鸽子”这一形象,在两个壁垒森严的阵营之间穿行高飞,使传统三国戏有了一种新的审美表达。
再俗一点来说,在《射雕英雄传》剧里,感觉导演对大雕的意象运用很让人欣赏。那是一种草原文化的象征,也是主人公命运的象征。它常常从大漠出现在江南,其实也象征了主人公闯荡江湖、搏击风雨的人生;象征了来自草原上的爱情。当然,也含有成吉思汗作为射雕英雄的寓意。
雕鸣声声里,江湖儿女的英风侠骨之外,也透出缕缕似水柔情,令人悄然动容。
大象无形,大道相通。
各种艺术其实也是相通的。那些诗词歌赋,小说散文,美术音乐,电影雕塑,无非是运用各种艺术手段调动人的视觉与听觉、甚至是触觉和嗅觉,形成一种新的审美感受。
http://s13/mw690/6ffaf43cge0af52ca655c&690
当当网购地址
亚马逊网购地址
http://www.amazon.cn/所有的美好-都是恰逢其时-孟斜阳/dp/B00CXJE5CK/ref=sr_1_9?s=books&ie=UTF8&qid=1371980428&sr=1-9
京东商城网购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