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用中药为什么好的慢
(2022-05-14 08:04:08)
标签:
新生儿黄疸中医健康育儿 |
分类: 个人日志-药学 |
在治疗新生儿黄疸时,因为不敢用药,所以除了至近之人效果好,别人一般效果都比较差。
很多人不能理解:新生儿的有些中药的用量是成人量。
对于患者,我谨遵药典最高指示,所以没毛病,有纠纷挑不出任何用量和配伍问题。
我听一个患者说,通辽有一位村医,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很好,煮点中药水给孩子喂下去,黄疸很快退下去。我知道这位医生的药量是足的。
新生儿黄疸自古就有,“茵陈”是治疗黄疸最常用的,我翻看我所有的中医书籍里的新生儿黄疸医案,我发现,我找到的所有医案里,7天之内的新生儿“茵陈”一味药的剂量最少的是用到6g。就是成人常用量的低线(成人6-15g)。
2020年版药典“茵陈”的成人常用量是“6-15g”。而按常规用法,中药的新生儿用量是成人的六分之一。
药典是法典,是法律依据。
所以,医生一般“不敢求有功,不得不求无过”。
明代博物学家李时珍“古一两,今用一钱”的论点对后世影响颇大。作为一个医生,《本草纲目》我只能翻阅,因为,里面内容太杂了,“以多为贵”。哪个医生若以《本草纲目》入手中医,这一辈子只能当个糊涂大夫了,我从没听说哪个医生学医以《本草纲目》开始的。《本草纲目》不值一读,只值翻翻。
我的药学书是《本草备要》和中药书之最高境界的《神农本草经》。这两本书我认为真正的好。
再说“古一两,今用一钱”,若医圣再世,非气死不可。
汉代一两是15.625克(有理有据,有出土文物,不详说),明代一钱是3.72克,差距如此悬殊。这个论点影响到现在,导致《药典》和教材《方剂学》都按这个用量了,造成中医变成慢郎中,“一剂知,二剂已”反倒成了传说。《伤寒论》被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