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
(2022-05-03 14:28:52)
标签:
痛风 |
分类: 医学临床 |
【病因】是一种富贵病。
1、高尿酸血症。尿酸生成增加和(或)排泄减少均可导致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尿酸高导致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
高尿酸血症定义: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两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血尿酸>420 μmol/L(7 mg/dl),女性血尿酸>358 μmol/L(6 mg/dl)。
2、肥胖。
3、饮酒。
4、受凉。
5、高血压。
6、高血糖。
7、药物:袢利尿剂、噻嗪类利尿剂、阿司匹林、环孢素、他克莫司、吡嗪酰胺。
8、剧烈的运动。
【症状】男性发病多。关节红肿热痛。
【并发症】肾脏病变(如痛风性肾病、尿酸性肾结石、急性肾衰竭),严重者可出现关节破坏、肾功能损害,常伴发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动脉硬化及冠心病。
【治疗】需长期治疗。
1、需要少吃的食物:动物内脏、肉、海鲜、含酵母食物、酒、含果糖饮料。
2、大量饮水,每日2000 ml以上。
3、增加新鲜蔬菜的摄入。
4、不宜剧烈活动,停止体育锻炼,过度劳累可能加重病情。。
【尿酸监测】每两周到一个月会定期检测一次。尿酸水平稳定了之后,可为三个月到半年检测一次。
【药物治疗】急性发作期推荐及早(一般应在24h内)进行抗炎止痛治疗,非甾体消炎药、秋水仙碱和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抗炎镇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急性发作期不进行降酸治疗,但已服用降酸药物者不需停用,以免引起血尿酸波动,导致发作时间延长或再次发作。
非甾体类消炎药对缓解关节疼痛及肿胀通常有效,常用药物:吲哚美辛、双氯芬酸、依托考昔。疼痛和炎症缓解后,应继续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以防症状再次出现。
秋水仙碱在痛风急性发作期,对非甾体类抗炎药有禁忌者建议单独使用低剂量秋水仙碱,低剂量秋水仙碱(1.5mg/d-1.8 mg/d)有效,不良反应少,在48小时内使用效果更好。
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非甾体类消炎药、秋水仙碱治疗无效或禁忌、肾功能不全者,在痛风急性发作期,短期单用糖皮质激素(30mg/d,3天),其疗效和安全性与非甾体类消炎药类似。
发作间歇期和慢性期治疗
对急性痛风关节炎频繁发作(>2次/年),有慢性痛风关节炎或痛风石的患者,应行降尿酸治疗,将患者血尿酸水平稳定控制在6 mg/dl(358 μmol/L)以下,有助于缓解症状,控制病情。
痛风患者在进行降尿酸治疗时,用药应参考发生高尿酸血症的机制,采用个性化用药方案,如抑制尿酸生成推荐使用别嘌醇或非布司他;促进尿酸排泄时推荐使用苯溴马隆、丙磺舒。
别嘌醇:推荐成人初始剂量一次50 mg、1-2次/天,每次递增50-100 mg,一般剂量200-300 mg/d,分2-3次服,每日最大剂量600 mg。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症状、皮疹、药物热、肝酶升高、骨髓抑制等。
非布司他:起始剂量为20mg,每日一次,大剂量可能导致血尿酸值急速降低反而诱发痛风性关节炎(痛风发作)。患者可在服用20mg非布司他4周后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血尿酸值逐渐增量,每次增量20mg。最大日剂量为80mg。给药时,无需考虑食物和抗酸剂的影响,详情请遵医嘱。该药物是一款新型降尿酸药物,可用于轻中度肾功能不全者,不良反应主要用肝功能异常,腹泻等。
苯溴马隆:初始剂量25mg/d,最大剂量100mg/d。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症状、皮疹、肾绞痛、粒细胞减少等,罕见严重的肝毒性。
丙磺舒:初始剂量0.5g/d,最大剂量2g/d。对磺胺过敏者禁用。
同时,降酸治疗初期,建议使用小剂量秋水仙碱(0.5mg/d-1mg/d)3-6个月,以预防急性痛风关节炎复发。
如果患者存在其他基础疾病时,需注意调整药物选择,如患者有慢性肾脏疾病,需先评估肾功能,再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使用对肾功能影响小的降尿酸药物,并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不良反应。
伴发疾病的治疗:痛风常伴发代谢综合征中的一种或数种,如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症、2型糖尿病等,应积极治疗。降压药建议选择氯沙坦或氨氯地平,降脂药建议选择非诺贝特或阿托伐他汀等。
【手术治疗】
【中医治疗】据大量中医典著,“浊瘀”是贯穿痛风疾病始终的一个疾病病机证素,提示在临床治疗中可考虑使用祛湿化浊药和祛湿化瘀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