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文化之镇海塔的兴衰变迁
(2011-07-06 10:52:19)
“高塔青云外,迂回曲磴艰。海波送越峤,云外带关山。近识炊烟起,平看宿鸟还。星河疑可即,幽兴车跻攀。”这是清朝海盐文人周福柱,攀登海盐天宁寺镇海塔后,所写的一首古诗。记述了当年登塔之艰难,登上高塔后所见的远近景观,抒发了自己的登塔感受。而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童年时代的我,也数次登临过这座古塔,而所见所闻所感,与前人周福柱大体相同。只是我登塔时,镇海塔更是残破不堪,攀爬曲磴更为艰难危险罢了。
镇海塔是千年古刹——海盐天宁寺的组成部分之一。天宁寺创建于唐朝大历年间,位于海盐古县城武原镇的西门外,几经兵火天灾,又几次重建兴修,饱经磨难。天宁寺的兴盛时期面积约九十余亩,为浙北著名寺院之一。因为古代的寺庙建造,不是政府拨款,而是依靠寺庙中的佛门弟子化缘募款兴建的。由于资金关系,天宁寺的前三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千佛阁陆续建成后的数百年间,依然是有寺无塔,成为一大遗憾。直到数百年后的元朝后期,天宁寺出了一个著名的得道高僧——当年天宁寺的主持僧梵琦大师(1296—1370),才完成了建造镇海塔这一功德圆满的事。
梵琦,字楚石,小字昙曜,浙江省象山县人。他九岁抵海盐天宁寺出家为僧。他年少时常听人说,建造宝塔是佛门子弟的最大功德,于是他从小立下了建塔的宏愿。当他担任天宁寺的住持僧后,便云游四海,化缘募捐,历尽艰辛,终于筹得资金,于元朝至元三年(1337)开始动工建塔,前后历经五年,直到至正元年(1341)才竣工。当时塔高七层,高达24丈,八面朱漆回栏、庄严绮丽,成了古代海盐的标志性建筑。元代时,古海盐的海塘大多是泥土夯成,由于海潮的日夜冲击,海塘崩坍严重,潮水日渐迫近县城。故梵琦将此塔命名为镇海塔,以此来表达他借塔镇海,以保一方平安的心愿。据说建造之时,每一砖都由梵琦顶首跪诵大悲咒一卷,其精神感入至深。
自镇海塔建成后的六百多年中,历经坎坷。因遭受台风、火灾等侵害,损坏严重,多次重修。特别是康熙八年(1838),因用火不慎,镇海塔七层俱被焚烧殆尽,仅剩塔心。当年天宁寺住持僧觉海立誓要重建镇海塔。他化缘八年之久,才重建镇海塔。民国二十四年(1935)又作了一次大修。大修后的镇海塔又再现了它庄严绮丽的风光。当年从宝塔第二层至顶层面南各有一块匾额,分别题写着四个大字。第二层为:五谷丰登。第三层为:风调雨顺。第四层为:神龙守护。第五层为:功成巍巍。第六层为:直上青云。第七层为:天雨宝花。它们分别表达了海盐百姓的良好愿望和对这座宝塔的礼赞。可是好景不长,不久抗日战争爆发,镇海塔也难逃战争的劫难厄运。首先是在1937年11月5日遭到游弋于海盐东北侧海面上日寇军舰的炮轰,而在1938年又再次遭到日寇炮火的轰击,致使镇海塔损坏严重,特别是该塔五、六层的东北部损坏特别严重,留下了几个大窟窿,造成塔身向西南方向倾斜。到了上世纪的五十年代,也就是我的童年、少年时代,镇海塔已由盛转衰,仿佛成了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当时十多岁的我,经常和邻居家的小伙伴,在假日中登上这残破不堪、伤痕累累的古塔。我们从古塔北侧那不到二公尺高的门洞钻入塔内,然后沿着盘旋而上的登塔石梯,艰难地逐层向上攀登。一则由于这石梯又狭又陡,非常难行;二则由于当年日寇炮火的破坏,古塔上面几层的外墙已经坍塌,石梯的部分暴露在外面,所以稍不留神,就有摔下古塔,落个粉身碎骨的后果。因而我们几个小伙伴总是小心翼翼地攀登。而当我们气喘嘘嘘地登上古塔顶层时,又会感到无穷的欢快。我们极目眺望四野的景色,俯看塔下的古刹小镇,一切尽收眼底。东南方是浩瀚的大海,远处的秦山、丰山、高阳山清晰可见;而西北侧是广阔无垠的田野,田野上大小河道纵横密布。当时的农居都是简陋的平房,部分甚至是茅草房,它们分散地洒落于这四野之中。当年的县城小镇也全是一层或二层的砖木结构的老房子,竟没有一幢三层搂的建筑。由于塔高风疾,我们在塔顶层站久了,就感到一丝寒意,于是又呼朋唤友,结伴下塔回家,结束了一次愉快又危险的游玩。而像这样的游玩,在我的少年时代到底进行过多少次,连我自己也说不清;因为那时我家住在天宁寺三号,与古塔仅百步之遥,所以在那个年代,登塔已成了我儿时的快乐游戏。1956年的8月1日,海盐县遭受百年未遇的强台风的袭击,本已残破不堪的镇海塔又再次遭到严重损坏。塔顶被吹落,塔身上半部分的倾斜更加严重。为了位于塔身西侧的人民剧院和四周居民的安全,政府于1960年将该塔上面的三层拆除。1966年海盐建造自来水厂,在半截的塔身上建起贮水的设备,镇海塔也不再存在,而成了海盐自来水厂的水塔。
到了世纪之交的2001年,废弃多年的千年古刹天宁寺重新开工修建。而作为天宁寺重要组成部分的镇海塔也于2003年动工重修。2003年8月,海盐县文物部门在对镇海塔的地表砖石清理时,发现了地表下40厘米处有一地宫。从地宫中共出土了铜质贴金观音佛像、玉质如来佛像、玉璧、青铜簋、青铜贯耳壶、青铜釜、青铜境、青铜钟、元代钱币等珍贵文物20余件。这些弥足珍贵的宋元时期的佛教文物,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价值。海盐县政府前后历时三年多,投入资金540万元,对原有的两层半的残存斜塔,先实施纠偏、加固,然后在最大限度上保护原有文物的前提下,恢复其原貌。在修建过程中,本着“修旧如旧,原汁原味”的原则,修塔施工所用的塔砖、琉璃瓦都是按照残塔的原物定制的,所需的木材全部采用优质进口的芭蒂木,并经过特殊的防腐、防病虫害的处理。每一层施工完毕,均采用电子经纬仪进行沉降和倾斜的观测记录,以免出现倾斜现象。
2006年9月修葺一新的海盐镇海塔正式峻工了。如今修复一新的镇海塔古朴、典雅,外观为八面七层。是一座砖木结构、楼阁式形制,呈典型的元代古塔风格,全塔高49.96米。镇海塔又再次成了海盐县的名胜风景和标志性建筑。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